张文宏又火了!他提出了3个新观点,可能会救很多人
近两年来,国家传染病医学主任张文宏的名字火遍了全国,因为在这场新冠疫情中,他是国家和民众寄予厚望的防疫专家,他的很多建议也被有关部门和群众所采纳。

随着第二届光华论坛召开,会议上张文宏进行了一番演讲,经过媒体报道以后,张文宏又火了!他提出了3个全新的观点,用以指导当下的疫情防控新形势,这可能会救很多人!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一、 基层是抗疫的主战场
社会全面走向开放以后,短时间内我国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迎来了“爆满”的情况,这极大的增加了我国医院运行的压力。直到目前为止,这种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根据张文宏的观点,现阶段社会不能仅仅着眼于医院,而是应该将基层的医疗机构做为抗疫的主战场。

这样的一番观点确实有道理,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20年10月,我国一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2.6万个,但医院(含民营医院)数量仅为3.5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则是高达97.2万个。
所谓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乡镇医院等等。如果能够将数量如此庞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筹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分诊系统,无疑于将极大的降低医院的压力。

实际上早在去年新加坡实行全面放开政策的时候,就已经建立起了这种模式。新加坡感染患者中超过80%的患者都是在社区诊所完成的初诊。这极大的避免了新加坡医院资源被严重挤压的情况,可以给我们做为参考。
张文宏介绍到,只要治疗方法正确,病人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恢复健康。因此基层医疗机构虽然资源上没有医院系统那么有优势,但却能够承担起巨大的防疫职责。
张文宏的第二个观点又是什么呢?
二、 抓住黄金72小时
他的第二个观点就是要抓住感染者感染后的黄金72小时进行用药治疗,在这个时间段内,抗病毒的药物要及时的用上去。建立分诊系统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避免患者在医院大排长龙而浪费了治疗的黄金时间。

但现阶段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应对病毒的药物只有一些感冒药、退烧药和中药。这对于重症感染患者来说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张文宏提出要使用新型抗病毒小分子药物来阻止病毒的繁殖。
值此关头我们应该抛弃药物进口和国产的标签,只要能够获得药物就应该尽量的投入资源去获取,并迅速投入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月3日开始,上海115家二级、三级医院和1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投入相关药物,这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开端。全国其它的城市也应该迅速的跟进,给予辖区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多的药物资源,这能够在关键时刻救很多人的命。
张文宏最后一个观点是什么呢?
三、 提升60岁以上人口接种率
张文宏最后一个重要的观点指出,当前应当尽快加强对我国60岁以上老人的疫苗接种率,将这个群体的疫苗接种覆盖率提高到90%。这也和“新十条”措施提出的要求不谋而合,由此可见,加大对老年人口的疫苗接种力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我国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阶段,并且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超过75%患有一种或者一种以上基础病,他们在感染新冠以后更加容易引发重症情况。社会全面走向开放以后,他们无疑是最脆弱的群体。
有数据表明,完成全过程新冠疫苗接种以后可以将感染后的重症概率降低90%以上。数据层面已经证明,疫苗接种对老年人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因此现阶段这项工作应该尽快铺开。作为子女和亲人,大家也应该明白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不要存在抵触心理。

总结
张文宏提出的3个新观点对于现阶段的防疫形势来说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如果能够预期实现的话,可能会救很多人的命。虽然他现阶段的舆论争议很大,但公众不能因此就否定了他作为专业人士给出的专业建议,这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不作商业用途,无意侵犯任何人的权益,如有信息纰漏请私信作者修正。本文系原创作品,谢绝转载,抄袭、洗稿必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