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么方便,美国人为什么不愿意放弃银行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习惯都会被改善,尤其是支付方式最为明显。以前人们还需要揣着钱包去商场购买东西,现在只需要用手机逛逛网上商城,看到合适的再利用线上支付下单即可。

国内主流的支付软件就是支付宝和微信,二者几乎可以涵盖生活中所有场景的购物支付。因为十分方便快捷,现在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既然支付宝和微信如此便利,为什么国外还是无法普及开来,甚至美国人依旧用着银行卡呢?
一、支付宝和微信有多方便
当初马云创造出支付宝时曾说过“世界是懒人创造的”,这个软件正是因此应运而生。2012年支付宝首先推出二维码支付,从此开启了国内移动支付的大时代。其实移动支付在此之前已经出现了,只是马云将其跟电商平台捆绑在一起,大家为了网购方便逐渐适应了支付宝,再加上线下门店的打通,移动支付变得越来越贴近生活。

看到支付宝如此成功,微信也不甘示弱立马跟上。两大互联网巨头展开了市场抢夺战,许多群众得以受益。大家应该还记得早期支付宝扫一扫得红包的盛况,最开始很多人都扫出了5到10元左右的大额红包,过了一段时间依旧还有1元几毛的福利。那段时间支付宝迅速普及到下沉市场,越来越多中老年人手机里也安装上了支付宝和微信。

如今支付宝和微信几乎打通了线上线下大多数应用渠道,比如外卖、打车、公车、商家购物等等。人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这两个软件。随后它们还推出了扫脸付款,大家不用掏出手机也能实现购物自由。如此方便且有一定优惠力度的支付软件,为何在国外就是发展不起来?号称世界发达国家的美国还在使用传统的银行卡。
二、美国人为何坚持银行卡
1.信用卡系统成熟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就有了信用卡,到了8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起来,90年代应对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做了利率划分趋向成熟。可以说信用卡在美国是支付界鼻祖般的存在,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极其依赖信用卡。这种较高的依赖程度也使得移动支付在当地没有太大的施展空间。

其实早在支付宝和微信发力之前,美国当地的apple pay就已经尝试训导用户接受移动支付,但事实上这种训导失败了。美国不同于国内,可以允许一个外国产品进入本地打通各个商家渠道。
信用卡已经发展上百年,跟当地商家之间有着很深联系,使用信用卡可以积分、有开卡奖励、有特定折扣等等。大部分人不愿意改变习惯,依旧使用着信用卡。

2.基站信号不能满足需求
不同于国内,美国的通讯公司都是私人的,这也导致很多偏远地方无法覆盖信号。比如即使是美国著名的科技胜地硅谷,在往深处开车一段时间后也没有信号,整个人就好像与世界失联了一般。私人运营商只看重利益,所以一般只在有利可图的城市闹市区覆盖网络,稍微偏远一点的地方就没有信号存在了。
移动支付是个很依赖网络的产品,如果一个人进入美国某个偏远地区游玩,想在当地买个东西会发现没有信号,此时身上没有现金将会格外尴尬。对大多数美国人而言,信用卡和现金往往是最优先的选择,移动支付反而没有那么方便了。

3.思维观念
作为老牌发达国家,美国自从二战之后就开启了发家模式,整个国家从上到下产生了一些“优越国”思维。他们认为本地的东西肯定是全世界最好的,外来的事物多多少少带着些“其他目的”。因此大部分人开始抱着守旧态度,用信用卡和银行卡进行购物。

三、总结
科技的发展就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很明显移动支付在中国做到了这点。如今大家可以足不出户完成很多事情,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就连银行都要推出数字人民币,可想而知未来纸币很可能在国内消失。
在国内很香的移动支付,在美国却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这是因为美国当地信用卡体系已经十分成熟完善,再加上当地人的固有思维、对隐私的重视程度,所以支付宝和微信很难在那里生根发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