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研读:关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研发投入的发展现状
引言
经济学研读:关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研发投入的发展现状--《二〇一九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截至二〇一九年末,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共计25104家,其中私营企业13228家,东部地区企业18638家;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共计36958家,其中集体控股企业2073家、私人控股企业25643家,东部地区25500家企业。我国电子信息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尤其是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
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二〇一九年的手机、微型计算机和彩电的产量分别达到17.69亿部、4.27亿台和2.70亿台,分别比二〇一八年增加了19.04%、200%和68.75%。但是,二〇一九年集成电路制造产品生产数量共计17477亿片,比二〇一八年下降了5191亿片,这一变主要是受美国对国内相关产业进行限制的影响,反映出我国芯片领域核心技术缺乏或不足,需要政府利用税收优惠等政策加以引导、支持。报告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的主营业务年收入和增速。

可以看出,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从二〇一二年的109413亿元增加到二〇一九年的206092亿元,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由二〇一二年的13%逐年缓慢降低至6.11%,这与我国近几年提出的经济增速放缓、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有关,也能体现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少关键的核心技术,所以不能一直加速发展。

软件业的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二〇一五年到二〇一九年的增速都稳定在12.4%到16.4%之间,并且所占整个电子产业的份额逐年上升,软件业比例增加很快,软件业的份额从二〇一二年的23%提高到了二〇一九年的35%,产业结构正在逐渐向合理的方向调整。如果企业利润总额能持续增加,则留存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就越多,企业的资金越丰富,更有动力和资本去投入研发。

电子信息是密集型资本产业,需要投入有形动产奠定发展的基础。固定资产投资额在一年内上涨了20.4%,而且六年内固定资产投资额上涨了大约1万亿元。二〇二一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2.3%,增速比同期制造业,在制造业行业投资增速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数据说明电子信息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步增长,能够支撑企业研发投入的决策。但是不同行业的投资额有一定的差距。分别占总投资额的24%、19%、19%,而且这一占比与二〇一二年的结构变化不大。电子器件工业行业中投资较大、发展较快的是集成电路行业以及光电子器件,分别为1839.5亿元和4661亿元;
二〇一七年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的固定资产投资额2391.6亿元;电子信息机电工业中的发展重点是光伏设备制造和锂离子电池制造,分别有2836.7亿元和1759亿元。但是电子信息产业中企业对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领域投资不够积极,只占投资总额的6%。通过分析可以得出,
第一:电子信息产业不同行业的投资差别较大,企业对电子计算机行业、电子工业设备投资不够积极;
第二,虽然电子器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总额最高,达到了24%,但是还应该加大投资力度。

因为政府想要支持企业研发出创造出核心芯片,就需要专门针对电子器件工业中的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光电子器件制造等行业进一步细化税收优惠政策,对资源加以引导,提高投资积极性,优化电子信息产业的资源配置,争取在全世界核心芯片领域做出成绩。
二、电子信息产业研发投入能力现状
研发投入指标用研发资金额与研发人员数量表示。该部分所需数据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本文将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与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内部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整体低于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这个比较说明公司更看重新产品开发所带来的直接利益。因为内部研发经费一般用于企业的技术研究和专利开发阶段,不一定会产生市场化的成果;

而新产品开发经费用于直接产出能够面向市场的产品,可以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以通过图上的综合分析,企业更愿意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而倾向于产品的市场化,而不是把重心着力于产业的技术、工艺创新。虽然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着重开发新产品能短期提升企业效益,但从长远来看却因为没有创新力而开发不出新一代核心竞争产品。
一旦市场上出现了超前的技术创新或者没有突破“卡脖子”技术,企业就会被逐渐淘汰。两项比例都逐年递增,内部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从二〇一二年到二〇一九年逐年上升,从1.5%提高到了2.3%左右。这说明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创新规模持续加大,但两项比例都没有超过3.5%,说明我国研发投入力度还不够强,需要政府运用政策工具对该产业的研发现状加以激励。

电子信息产业研发人员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和、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的变化趋势。二〇一二年约为58万人,至二〇一九年达到92万人,增长了约34万人,说明我国研究人员数量在总体攀升。从研发人员增长率上,二〇一三年至二〇一六年研发人员增长率缓慢增长,二〇一七年是突变的节点,在这一年前后增长率高低起伏不稳定,但最终二〇一九年该增长率稳定在和二〇一六年相近的水平。
这说明最近五年的研发人员增长率较为平均且都为正数、研发人员数量逐年增加,表明了我国电子产业的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投入,科技人才将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和重要支柱。所以政府应该多出台鼓励高科技人才研发芯片等电子器件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在个税上对科研人员给予适当的减免税、延迟纳税等。

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八年内增加了30万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基本和研发人员增长率相同,但是数据大小低于后者,这说明研发人员的质量还没有完全转化,未来政府要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让研发全时人员当量数基本和研发投入人员数持平,才能真正提高效率,走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