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大爆炸,黎巴嫩首都疑遭核弹袭击?真相其实这样!
作者:蒋校长
来源公众号:蒋校长
已获转载授权
黎巴嫩炸了!
这个消息传到中国的时候,甚至引发了谣言,有国外自媒体认为,黎巴嫩贝鲁特遭到了核武器的攻击。
▲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现场拍摄
▲ 图片来源:CNN
从爆炸现场的照片来看,整个港口基本上夷为平地,说是被核弹轰炸过,相信的人恐怕不会少。
从黎巴嫩政府总理的口中,我们得知发生爆炸的是2750吨违规储存的硝酸铵!
这是什么概念?
硝酸铵爆热为:4000 kJ/kg,TNT平均爆热4500 kJ/kg。理论上说,2700吨的硝酸铵相当于2400吨TNT炸药。
当然,储存在仓库里的硝酸铵不可能同时爆炸,外层早在爆炸前就被冲击波吹飞了,因此实际威力仅仅是理论值的几分之一左右。
可即便如此,本次爆炸的威力也几乎相当于500吨TNT!
这个威力比核弹如何呢?
这张图里,左边的是苏军“沙皇炸弹”5000万吨TNT当量,右边的是3BV3型152毫米核炮弹,当量500吨TNT!
贝鲁特真的被“核弹”给炸了!
▲ 血红色烟火(高浓度二氧化氮气体)是硝酸铵爆炸的重要特征
本次爆炸的罪魁祸首便是一种重要的化肥——硝酸铵:
植物最重要的三元素氮、磷、钾中,氮是需要量最大的。
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通过研发炮钢,打通了合成氨的高压容器科技树,化肥厂就像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建起来。
合成氨工艺成型之后,只需要催化氧化就能制成极为廉价的硝酸。
显然,有了这两样东西,很容易就能捣鼓出硝酸铵。
纯硝酸铵的含氮量高达34%,是含氮量最高的铵态氮肥,常用化肥中仅次于尿素(含氮量46%),肥力出众,易于制造,成本低廉,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化肥的当家话事人。
后来又有人捣鼓出硝酸钾、硝酸磷铵什么的,为中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是因为有了遍地开花的化肥厂,新中国水稻平均亩产从解放初的141公斤暴增到1998年的450公斤!(现在已经破吨)小麦平均亩产从36公斤暴增到1978年的500公斤!(现在已经达到700公斤)
良种与化肥缺一不可!
但是!
硝酸盐同时也是制备炸药最重要的原料,几乎所有的炸药都含有硝基。
因为硝基中的“氮”处于高价态,容易被还原成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之类的气体,所以上文提到的那些什么硝酸钾、硝酸铵、硝酸磷铵,统统都是可以制造炸药的原料!有的就是炸药!
八路军晋察冀边区兵工厂因为能造硝铵炸药和朱迪生炸药(硝化甘油)名噪一时!
因此,硝酸铵虽然好用,却也十分危险!
这玩意儿受猛烈撞击或受热时将会爆炸性分解,越热越容易炸。而且还特别容易受潮,只要吸水就会结块,硬得非锤子不能粉碎(也会导致自身摩擦)。
无数不知利害的农民就因为砸硝酸铵遇难。
尽管如此,在填饱肚子和偶发事故之间,还是填饱肚子更加实际。
70年代我国国产硝酸铵之后,化肥价格迅速下跌,成为农民用得起,国家不放心的生产资料。
到90年代,我国仍然是硝酸铵化肥的生产制造大国,硝酸铵的肥力让它几乎无可替代。
直到2002年,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的通知》,将硝酸铵列为民用爆炸品,禁止作为化肥使用。
自此,这种历史上效率最高,危险性最大的化肥在中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 反应硝酸铵危害的电影《爆炸》剧照:红色爆炸烟甚是逼真
从那时起,硝酸铵仅作为工业原料用,直产直取,严禁储存!
然而,硝酸铵始终是最有效的化肥,不可替代的工业原料,巨大的利润促使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2015年天津大爆炸中,引发灾难的正是数百吨违规堆放的硝酸铵、硝酸钾。
天津爆炸事故主要责任人被判死刑!
但是在国外,对于硝酸铵这种高效化肥的管理显然没有那么严格。
最核心的问题还是那两点:
硝酸铵很便宜!
硝酸铵肥效大!
中国强大的化工产业可以将复合肥的价格压到“倾销”的程度,然而还是拼不过硝酸铵!
2019年,中国出口硝酸铵化肥价格在1800元每吨上下波动,而复合肥价格在2300-2900元每吨波动。如果你是中东贫苦地区的农民,是冒点风险选择硝酸铵,还是选择更昂贵的复合肥?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年中国面临的艰难抉择,现在也在中东上演。
加之中东地区旱地多,水田少,适宜硝酸铵使用,就算是政府强行禁止,也挡不住民间走私。
因为中东地区国家早已是风雨飘摇,战乱让民生变得无人问津。临近叙利亚的黎巴嫩正处于几十年里最致命的经济危机,大规模通货膨胀横扫全国,居民用电每天不得超过4个小时,用水无法保证,工人大批量失业。从2019年10月开始,黎巴嫩街头就遍布抗议人群。
今年3月份以后,新冠疫情席卷全球,黎巴嫩并没有出现在全球疫情新闻上。
但那不是因为他们病例少,而是因为根本没有检测能力!
在数字层面,黎巴嫩是一个比印度还要“安全”的国家。
但这样一个国家显然已经不具备发现一场重大灾难的能力。
本次贝鲁特大爆炸的2750吨硝酸铵,据传是从一条被扣押的货船上卸载的,属于被扣押的走私货物,也有说是抵押给银行的货物。
不过时间倒是非常统一,这批货物自2014年起就被储存在海港仓库里,承受着中东湿热天气的考验。
在六年时间里,这批硝酸铵无人问津。
在潮湿炎热的港口,硝酸铵受潮结块,然后又受热分解,变得极其危险,就是一颗巨大的定时核弹!
2002年禁止硝酸铵后,我国仍发生过数次存放不当导致的硝酸铵爆炸事故,更别说黎巴嫩直接将2700吨硝酸铵存放在海港仓库了!
与其说这次“核爆”是一次事故,不如说是黎巴嫩这个弱小国家失控的缩影。
存储六年的硝酸铵无人问津,贝鲁特的港口管理人员都是小学生么?
引发爆炸的电焊是因为要增加一道门,增加一道门的原因是为了防盗!
可见港口管理部门已经无法为货物提供最基础的服务,甚至连小偷都防不住!这哪里用得着什么以色列特工去点火,随便哪个小偷在仓库里抽烟就够了。
新冠疫情和逆全球化趋势之下,世界经济下行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经济衰落的第一批受害者只能是处于产业链下游,挣扎在全球化最底层的那些国家。
这些国家原本还可以通过出口能源或者别的什么自然资源混个温饱,但是随着国际大宗商品需求的疲软,他们的原材料商品价格一落千丈,本来就依赖进口的各种生活必需品因为疫情蔓延而无法获取。
国家不可避免的陷入管理上的混乱,而混乱又会加剧国家的衰落。
恶性循环最终导致重大灾难的发生。
▲ 黎巴嫩最大的粮仓已经在爆炸中被毁
贝鲁特居民在断水断电,无家可归之后,很可能还要经历更为残酷的考验——没饭吃。
对此,各国已经纷纷表示愿意提供援助:
中国人民也曾经历过如此悲惨的时刻,对于黎巴嫩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一定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此我还是希望黎巴嫩人民能够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事故猛于虎,安全重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