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进攻的时候还没到!
作者:道路办何主任 这两年,一些地区的外贸形势不错。 西北那边,拖了多年的中吉乌铁路终于行将动工, 东北、西北方向的进出口也进展不错,在如今提供了难得的增量。 去年以来,老何一些在东北、西域的友人便拓展了不少相关业务,有的甚至在经历了老外的酒精考验后进了医院。 一些原本在内地发展的人员,在得知相关消息+本地业务量减少的双重因素之下,也前往了相关地域探情况。 虽然目前的利好确实存在,但老何还是觉得有必要说明一些情况,避免大家在短期因为盲目行动遭受损失。 首先,老何要提醒各位注意,其实在很久之前,我们的制造业便可以给大毛提供他们无力制造,但又急需的生产资料(主要是采矿设备和基建)和生活资料。 但大毛出于外交多元化、分散风险的考虑,并没有选择从我们这边进口相关产品,而是主要从欧美进口; 具体到微观,中国商人在大毛被坑的事件可谓层出不穷。这些坑害,有些甚至来自他们治理上的默许。 至于中亚、远东这类地区的开发,他们也坚持设限,避免我们在相关地区提升影响力,动摇他们的地位。 这也是这些地区虽然和我们在经济上非常互补,但经济领域的合作一直进展有限的核心原因。 到了战事陷入僵局的如今,大毛同欧美交恶,外部环境恶化,权贵们的海外资产被大规模冻结、没收,长期的资产转移行为也被迫停止。 这些在过去会被转移的资本被迫留在了大毛国内,过去长期处于得过且过状态的生产资料终于得到了些许维护,短期的经济形势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大毛内部的军工制造在战争压力下也开始了发力。 这些因素叠加大毛从北棒买炮弹,从伊朗买无人机带来的装备好转,现在的前线战局终于有所改善。 但是,机器设备的使用周期内需要定期维护、更新零件。由于本身制造业发展水平低,大毛的这类设备维护事务在过去一般都通过进口,以及在本土的外资企业解决。 如今,大毛的欧美资本基本跑路完毕,外部也遭遇制裁。于是,大毛不得不稍微卸下长期以来对我们的戒心,开始向我们采购相关产品、服务解决短期的生产资料维护和生活资料(如,汽车)供应问题。 此外,为了获取我们的外交支持,一些过去的限制也不得不有所松动。这便有了这些年中亚、远东的经济拓边。 从大趋势上看,大毛迟早会成为我们的加拿大,但目前距离这一目标还很遥远,阻力也依然巨大。 目前的进步,无非是从0到1而已。要到加拿大,得100分才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只是前人阶段,每一点探索和进步都来之不易。 具体到微观,本地的相关从业者固然可以把摊子稍微铺大一点,趁机吃点增量,但对于大范围的、过于深度的合作,还是要慎重一些。 毕竟,过去的戒心仍然有很大惯性,现在入局的仍要小心被坑。 至于外来探索者,自然更要充分做好调研、找好可靠的合作伙伴再行动。毕竟这边的营商环境不那么友好,诸多领域增量最大、最野蛮生长的时期也已经过去。 虽然红利还在,但现在利益格局基本已经成熟了。外来人想进入,或多或少还得同已经占据一定位置的先行者合作,才能站稳脚跟。 无论是宏观,还是个人,深度的拓展都需要慢慢探索……
来源:三法司正道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