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舰队第一季:东京湾大海战》:那个日本依旧没能成功翻身
在近代日本的军武类型漫画中,川口开治算得上是一位相当具有份量的画家,而海战题材的《沉默的舰队》则是他借以成名的长篇巨作。在上世纪九零年代吹袭全日本的一片漫改风潮时期,《沉默的舰队》也数次被列为标的,但受限于故事涉及敏感的美日政经博弈,还有种种制作技术上的门槛,也成了「最难翻拍成型」的典范。进入廿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上述这些枷锁终于一一解除。
《沉默的舰队第一季:东京湾大海战》正式预告
《沉默的舰队第一季:东京湾大海战》剧情概述、主创及卡司
其实《沉默的舰队》的制作模式有点特殊。虽说最初就已经决定以影集形式呈现,不过在尚未决定是分为两季(太平洋篇/大西洋篇)或三季(东京湾/北冰洋/纽约外海)的抉择期改弦易张,先行推出了仅在日本地区上映的院线电影版本。实际上院线版本的内容,也就是当时已经接近完成的第一季八集内容的精采浓缩。
承制方「CREDEUS」是原隶属于东宝影业旗下的一间中型制片公司,近年独立承接了《王者天下》系列、《银魂》系列、《新解释三国志》、《涅墨西斯》等商业院线电影。该编剧本交给《从前从前谋杀案》、《小说之神》的高井光与镰田哲生,总导演则是《霸权动画》、《消失的星期三》的吉野耕平。
因为原作漫画就是广泛涉及美日欧亚各大国的多角色故事,所以卡司也是横跨老中青三代的阵容,有大泽隆夫、上户彩、玉木宏、笹野高史、夏川结衣、江口洋介、中山裕介、中村伦也、中村苍、松冈广大、前原滉、水川麻美、田中要次、田口浩正、桥爪功、冈本多绪、手冢通、酒向芳……再加上精细还原各型战舰内部场景和海战场面,不难看出搭上国际串流平台后获得的丰沛预算。
※以下内容可能包含剧透、成人议题以及个人主观论述,请斟酌阅览
特效技术的进步,将原本无法实写化的场景一一达成
原作漫画之所以拖了这么多年才能翻拍,很大一部份是海战场面的技术门槛。尽管模拟水下的潜航攻防已经不是什么难以达成的技术,不过水面上的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全员出动的阵仗,就算是砸大钱也不一定做得到,更何况还是一部彻头彻尾反美的题材?多亏现在电脑特效(特别是AI 自动演算领域)的进步,想重现动辄数十艘战舰换状排开的大场面,已经不再遥不可及。
所以无论是大和号单挑三艘洛杉矶级核潜舰。或是将整个第三舰队戏耍于股掌之间,这些漫画中的名场面现在都可以一一如实重现。全剧所有海战场面(水上或水下)除了一部分自卫队舰只是实拍,其他所有画面都是以影厅规格进行运算绘制。如果家里有足够大的萤幕或投影设备,不妨在观赏这些场景时以慢速或停格播放,仔细观赏特效的精细程度。
影集版的选角与故事,仍与原作存在一定差异
不过,尽管技术上几乎已经不存在门槛,剧版与原作还是出现了一些差异。先说选角,漫画中的海江田身材中等,面相十分福态;但剧版选中面貌消瘦的大泽隆夫饰演,外型落差不小。美国总统贝内特更是直接小了一号,至于立波舰舰长深町洋、内阁官房长官海原涉,外型上根本都已经是不同人设了。另外,海蝙蝠号(大和号)的尺寸似乎也缩小了一些,不再是准海狼级的规格。
剧情的部分,按照剧版的进度,其实在东京湾海战之前,大和号就已经与俄军太平洋舰队陆续交过手。但是剧版不但大幅跳过这段,还把后面在北冰洋篇俄军潜舰采行的一些非常规战术,直接提前挪用过来(比方拿拖曳式被动声纳的钢缆去缠绕敌舰螺旋桨)。就不知道后面真进行到北冰洋篇的时候,是打算把俄军篇幅全部删光光,还是有什么其他打算?
筹谋百年的「脱亚入欧」梦碎,又无法摆脱「美帝殖民」的阴影
同为专注军武题材的画家,川口开治与同期的小林源文、浦泽直树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他总会在现实的地缘政治背景上,添加许多天马行空的想像。比方《次元舰队》里穿越时空回到二战期间的金刚级神盾舰,差一点就独力掀翻了美军在太平洋布署的全部战力;或是《太阳默示录》里,遭遇直下型海沟强震断为两截的日本,居然上演了如同三国时期的群雄分治。
所以,《沉默的舰队》表面上虽是奇想天外的核潜舰独立宣言,不过实际上却是日本在脱亚入欧美梦破灭之后,尝试摆脱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的实质掌控,宛如美国人隔海统治的殖民地。因为实际上根本难以达成,所以藉由一部高举「以战止战」的反战漫画来寄托。但三十年过去了,虽然漫画终于得以真人影视化,但是那个梦想中真正独立的日本,却依旧遥不可及。
虽然第一季才刚刚完结,不过亚马逊已经官宣确定续订第二季,不过尚未决定是独立一季的北冰洋篇,或是直接进入结尾、与纽约外海篇合并成一季。但不管最终决定是哪个方案,至少我们一定可以看到海江田痛宰美国海军最新锐的海狼级核潜舰、雷根级核动力航舰的「痛快」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