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的人第一次给我过生日,我以为他学会了浪漫,结果却是说再见
在爱情中,理直气壮的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勇往直前,爱便爱了,绝不拖泥带水;另一类是过于自我,不管在爱情中怎样作为,都坚信自己无过错。
第一类人对待爱情潇洒自如,既懂得如何去爱,也值得被爱。而第二类人,总是给人留下不懂爱的印象,也总是让人感觉这类人不值得被爱,因为他只关注自己,从不在意对方的感受。
然而,这类人是不会承认自己不懂包容的,因为他们过于自我,即便错了,也会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没错,甚至有时会为了显得自己懂得包容,而刻意去表现。
我的朋友莎莎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人,起初她以为自己爱上的是一个勇往直前的人,结果陷入爱情后才发现,他是一个过于自我的人。
有些人一旦发现爱情并非自己所期待的那样,会选择放手。而有些人则会选择坚持,想着一切都会好起来,想着自己或许可以用爱去感化对方。
莎莎属于后者,但她的坚持和善意,并未换来应有的回报。
莎莎说:“我们虽然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从相识到相恋的过程类似于相亲,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一见钟情,彼此间都感觉相逢恨晚,于是就约定:‘我们终于遇见了彼此,就要紧紧牵住彼此的手,一辈子不分开。’”
有了这样的约定后,莎莎觉得从此就是他的人了,所以当他提出要结婚时,她并未拒绝。
或许他当时要结婚是真心的,但是,婚后才发现,他只是三分钟热度,很快他们就分居了,他说婚后的生活跟他想象中不一样,他需要一个人冷静一下。
莎莎并未起疑,给了他时间冷静,结果一下子分居了一年多,这一年多时间里,他在她的生活中若有若无,有时候她恍然觉得她跟他结婚,或许只是一场梦,她觉得她的感情可能是错付了。
而就在她在心里打退堂鼓的时候,他却又回到了她身边,说要给她过生日。当时,她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觉得之前她可能错怪他了,他可能真的只是在冷静,现在冷静好了,学会怎样去爱了,学会浪漫了。
她本以为她爱的人第一次给她过生日是个好的开始,是个好兆头,结果,他却在跟她亲近之后,说了再见,说他已经找到那个真正适合他的人了。
这时她才明白,他跟她分居的那段时间,不是去冷静了,而是去恋爱了。
她无法阻止他爱别人,但是她不理解,为什么不早点跟她说?先跟她分开之后再去爱别人不行吗?更让她不解的是,既然已经爱上了别人,为什么又回头找她?为什么又假装跟她亲近?
她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是,“好歹我们彼此相爱过,我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想着马上要分开了,给你留下一个好印象也不错。我暂时想不到别的值得浪漫的事,所以就只好通过给你过生日的方式留下最后的温柔。”
他的这种说法,这种做法,比他爱上别人更让她痛心。什么爱,什么温柔,对她来说,她只是他施舍的对象,而她竟然一直傻傻地爱着他,等着他,真是可笑。
在探讨爱情婚姻的复杂现象时,我们常会见到一种看似悖论的情景:一名男士在情感上转向他人之后,竟然在某种程度上与原配伴侣显得更加亲密。这种现象的成因,大致可归结为两种心理机制:
首先,有些男士在情感转移之后,会展现出一种异常的自尊心态,他们不论在恋情中犯下何种过失,都能够心安理得地认为自己无过错。正如案例中的莎莎所遭遇的那样,她的伴侣似乎认为婚后的分居、在分居期间的爱情转移,乃至于在确定新的婚约后再给予莎莎一点爱,这些行为都是合情合理的。在这种男人的心目中,他们对原配的所谓的“更亲近”,其实是一种表面的敷衍,是一种自我美化的表现。他们给原配留下最后的“温柔”,自认为是做到了仁至义尽。
其次,另一种情况是,男士在情感发生变化后,与原配的所谓“更亲近”,可能源自于一种对原配的怜悯心理。他们可能感到对原配有所亏欠,因此希望通过某种程度的亲密行为,来试图弥补这种心理上的亏欠。
不论是以上哪种情形,对于女性而言,都可能造成极为不良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当这种亲近之后突然翻脸时,其激烈程度往往超越直接分手带来的冲击。因此,如果你希望避免经历这类令人不快的结局,你需要在爱情关系中保持足够的警觉。你应该清楚了解爱的对象是否已不再爱你,或者是否已将自己的心转向了他人。不仅要及时认识到感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且要在发现问题后,深入思考如何解决,是选择继续维持关系,还是勇敢面对分手的现实。
如果你有故事,欢迎来找我。在探讨爱情婚姻的道路上,让我们共同探索,共同成长。
那么,你如何看待男士在爱上别人之后,为何有时会与原配显得更加亲近的现象?欢迎分享你的观点和经历,让我们一起深入讨论这个话题。在爱情中,我们要学会辨别对方的真实意图,不要被表面的温柔所迷惑。当发现对方并非值得我们付出时,勇敢地放手,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