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国家主义!
作者:李大闲人 上一代的“美国偶像”史蒂夫·乔布斯,鲜少提及国家的角色。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 他一遍遍地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与未来前景,却从未讨论过促进硅谷发展的军工复合体,从未提到过推动芯片产业发展的登月计划,也没有提到斯坦福大学收到的联邦政府研究经费。 创业者的天赋固然重要,但成功来自于他人的链接以及与机构的合作,而其中最重要的,往往是政府工程。 上个世纪美苏“冷战”高峰期,洛克希德公司将其导弹和空间部门迁到了北加州,美国的导弹计划开销达到“曼哈顿计划”总开销的两倍。 当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预测,这将引发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科学设备爆炸式发展。 果不其然,洛克希德承接了研制“北极星”导弹的大订单后,便将天量资金带到了圣克拉拉山谷。 洛克希德成为硅谷雇员最多的公司,每天都有上万名穿着白衬衫、打着领带的工程师走进公司大门。而在导弹研究与登月计划的推动下,提供给大学的军事拨款一再飙升。 洛马是硅谷雇员最多的公司 里根时期五角大楼的联邦基础研究资金则更加惊人,20世纪80年代的圣克拉拉山谷,人均国防投资达全美最高。 时至今日,硅谷20%的经济产值仍来自航空航天与国防领域,光鲜的创新外表下隐藏着的是铁与血的国防。 毕竟,如果政府不资助有风险的前沿技术开发,这些技术就不可能出现在学术研究与应用中。 但将硅谷的存在完全归功于政府,就像认为硅谷完全是自由市场的结果一样是错误的。政府的种子资金出现后,如何促进竞争并在竞争中流动,推动科技界界定创新、赚取利润、实现可持续,是更重要的命题。 20世纪50年代,美国其他地方的学术界还都是纯粹的象牙塔,周围环绕着隔绝人间烟火的坚固高墙。但是在斯坦福大学,这些高墙已经被逐一破除。 1959年,艾森豪威尔选择斯坦福承接联邦政府资金,建设用于高能物理研究的粒子加速器。逐渐的,高科技公司成为大学的“工业分院”,大学教授和毕业生开始往返于大学教室与初创企业之间,而这些初创公司逐渐发展成高科技巨头。 其他地方也得到过政府的资金,但波士顿没有便宜的土地和完备的基础设施,纽约和费城纸醉金迷的环境不能培养心无旁骛的创业公司,只有硅谷有专注创业的斯坦福大学和其他配套条件。 所以,政府的公共投资十分重要,美国政府研制导弹和火箭的宏伟目标贯穿硅谷发展的始终,但去中心化环境、兄弟会式文化、习惯分享而非固守成见的特质,对当地高科技的腾飞也是不可或缺。 如今,被奉为下一代科技革命引擎的AI技术仍然没有找到大规模推广盈利的民用场景,曾经孕育过硅谷的美国国防经费,将再次成为科技企业熬过瓶颈期的关键。 如今马斯克干脆住进了海湖庄园,用私人安保力量保护特朗普免遭建制派暗算;而特朗普也必将投桃报李,用国防预算扶持这位对美国科技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DOGE”部长。 一切为了赢。
来源:地安门外一闲人(ID:damyyx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