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诺顿:什么是多极世界?中美各说各的
【文/本·诺顿,翻译/东方军事 郭涵】
如今,世界进入多极化是得到广泛承认的共识。这一点毫无争议,以至于慕尼黑安全会议为其2025年的年度报告选择了“多极化”这个标题。
然而,“多极化”并不存在统一的定义。《慕尼黑安全报告》指出,虽然“世界的‘多极化’是一个事实”,但“国际体系呈现出单极化、两极化、多极化和非极化的种种要素”,其中“多种秩序模式并存、竞争或彼此冲突”。
各国政府对于多极化的含义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理解。
美国,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对多极化的定义,与中国所倡导的多极化理念完全相反。
中国所说的多极化世界指的是一个没有帝国主义和霸权的世界,“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所有国家在多边机构中拥有平等的发言权,可以在不受外部势力干涉的前提下走自己的独立发展道路。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警告,“列强争霸曾给人类带来灾难”。他主张,“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应当成为建设多极世界的基本原则”,并呼吁在国际关系中加强民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发表主旨讲话
这也是许多全球南方国家认同的观点。尼加拉瓜总统、桑地诺人民革命的领导者丹尼尔·奥尔特加(Daniel Ortega)就坚持反对帝国主义的多极化观点。他认为,“一种新秩序正在世界上诞生,它埋葬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为各国的民主开辟了道路,这是一种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的全球化”。但奥尔特加同时告诫:“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北美帝国主义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冒着拖垮自己的经济的风险,也要试图维持霸权。”
华盛顿的观点则截然不同。
当美国国务卿马克·鲁比奥谈到多极化时,他指的是出现了更多有能力挑战美国主导地位的大国。
特朗普政府的结论是,美国必须在西半球重新确立其帝国的“势力范围”。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如此咄咄逼人地威胁格陵兰岛、加拿大、墨西哥、巴拿马和其他拉美国家。
换句话说,中国对多极化世界的看法是反对帝国主义的,而特朗普与鲁比奥均认为,多极化意味着“大国竞争”与“帝国主义者之间的竞争”的回归。
北京认为多极化是实现国际合作与发展的理想途径,将促进和平;华盛顿则认为多极化对美国的霸权构成威胁,将助长更多冲突。
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世界上占据压倒性优势,可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大多数国家。苏联及社会主义盟国的倒台意味着美国的霸权不再面临任何制衡。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者查尔斯·克劳萨默(Charles Krauthammer)等新保守主义学者当时宣称,这是“单极时刻”的到来。然而,他依然在1990年发出警告:“好好享受这个时刻吧,它不会持续太久的。”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者查尔斯·克劳萨默在1990年撰文形容世界进入了“单极时刻”
关于单极时刻究竟在何时结束,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是2007年至2009年在北大西洋两岸发生的金融危机。还有人说是乌克兰冲突,这场冲突始于2014年美国支持的政变,在2022年升级为俄罗斯与北约的代理人战争。
其他重要的事态发展包括2009年金砖国家组织的成立,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制造业超级大国”。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在2016年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说美国的单极时刻终结于某一特定时间点未免太过简单化,但无论如何,进入2020年代,世界进入多极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马克·鲁比奥这样的新保守主义战争鹰派不情愿地承认了这个事实,但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悲剧——以及威胁。
2022年,鲁比奥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一次听证会上感叹道:“美国确实面临着接近同一水平的对手。25年前,我们没有这样的对手;当时美国生活在一个单极世界中,我们是唯一重要的国家。”
鲁比奥说:“现在,终于出现了至少一个实力前所未有地接近美国的对手。中国对美国构成的挑战不同于苏联,甚至大于苏联,因为他们是商业层面、科技层面、地缘政治层面、外交层面以及经贸层面的对手。除此之外,随着他们的不断发展,中国也对美国构成了军事威胁。”
美国国防部将其定义为“大国竞争”。五角大楼在2019年警告,“美国目前享有领先地位,但其他国家正在紧紧跟上。”
当地时间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汽车征收约25%的关税。 视频截图
中国批评了华盛顿关于“竞争”的言论。相反。中国政府提倡“互利共赢”。
在2023年的一场活动中,中国驻美大使谢峰强调,“新时代领导人主席提出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与合作共赢的三项原则”。
中国已经明确表示,它并不想建立一个帝国,也不谋求用中国式霸权取代美国霸权。中国所说的多极化是指一个没有帝国主义、没有霸权的世界。许多全球南方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都认同这一定义。
2025年2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阐述了中国对多极化世界的看法。王毅提到,“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80年前联合国成立时只有51个会员国,到今天是193个国家共乘一艘大船。多极化的世界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正在成为现实”。然而,王毅提醒,多极化不应该“带来动荡失序、冲突与对抗”,不应该意味着“大国主导、弱肉强食”。中国的答案是,“应当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
中国主张,多极化应该具备四个特征:
一是应倡导平等相待;
二是应尊重国际法治;
三是应践行多边主义;
四是应坚持开放共赢。
王毅外长解释道:
列强争霸曾给人类带来灾难,两次世界大战殷鉴不远。殖民体系也罢,中心-外围体系也罢,不平等的秩序注定土崩瓦解。世界各国独立自主风起云涌,国际关系民主化不可阻挡。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应当成为建设多极世界的基本原则。
正是秉持这样的原则,中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呼吁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不会导致“西方的缺失”,而将促进世界的正和。慕安会近年邀请更多“全球南方”国家代表参加,这是明智之举。每一个国家的声音都应得到倾听,每一个国家都可在多极格局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
中国对多极化的理解与美国推动的理念截然相反。
1 2 下一页 余下全文马克·鲁比奥承认世界是多极化的,但这绝不意味着美国放弃了帝国主义野心。现实恰恰相反。
特朗普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它将西半球视作美帝国“势力范围”的一部分,并希望在该地区强力推崇美国霸权,最大限度地削弱中国的区域影响力。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放话要殖民格陵兰岛,尽管事实上85%的格陵兰岛居民不想加入美国,只有6%的人希望格陵兰岛能成为美国的一部分。
民调显示,85%的格陵兰人不愿意加入美国 彭博社报道截图
这是为什么特朗普反复提及要把加拿大变成“第51个州”的想法。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对拉美国家尤其咄咄逼人,他承诺要将巴拿马运河殖民化,酝酿入侵墨西哥、进攻哥伦比亚,还要威胁委内瑞拉、尼加拉瓜与古巴。
在就职演说中,特朗普引用了殖民主义者的“天定命运”论,并承诺“扩张我们的领土”。在今年1月25日的一场活动中,这位美国总统告诉支持者,他想要美国成为“领土大幅扩张的国家”: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能会成为一个领土大幅扩张的国家——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要知道,几十年来,我们的国土面积都没有变化——甚至可能变小了——但我们也许很快就会成为一个扩大的国家。”
特朗普的盟友们经常援引已经有202年历史的“门罗主义”宣言,将拉美视作美帝国的殖民地“后院”。他们威胁拉美领导人,要求对方切断与中国和俄罗斯的联系。
鲁比奥在美国国务卿任上的首次出访目的地就是巴拿马。他施压这个中美洲小国退出了中国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带一路”倡议。美联社总结了鲁比奥给巴拿马带去的信息:“立即减少特朗普总统口中中国对巴拿马运河的影响力,否则将面临美国的潜在报复。”
鲁比奥随后访问了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并带去了同样的威胁:尽全力减少与中国的关系,否则美帝国就会攻击你们。
今年1月,鲁比奥参加了保守派媒体主持人梅根·凯利的访谈节目,这是他作为美国国务卿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
一些特朗普支持者引用鲁比奥的言论,声称他已经摆脱了过去好战的新保守主义立场,转而成为外交政策的“现实主义者”。但这是对鲁比奥言论的断章取义。
鲁比奥在采访中表示:
“全世界仅仅出现一个单极大国是不正常的……那是一种反常现象,是冷战结束的产物。但最终某一刻你会回到多极世界秩序,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出现了多个大国。”
“我们现在就面临这样的局面,中国,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俄罗斯这样的大国。美国还要面对伊朗和朝鲜这样的‘流氓国家’。”
结合上下文来看,这些言论表明鲁比奥对多极化的定义与中国的完全不同。在这位美国国务卿眼中,美利坚帝国正在与中国和俄罗斯开展“大国竞争”。
事实上,在梅根·凯利采访的大部分时间里,鲁比奥都在发表针对中国的危言耸听的言论。在大约一个小时的采访中,他提到了65次“中国”或“中国人”。鲁比奥把他的外交政策描述为试图全方位削弱中国的战略尝试。
2月2日,鲁比奥同巴拿马总统穆利诺举行会晤。 路透社
他宣称:“中国想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并以牺牲我们的利益为代价,这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我们将解决这个问题。”
美国国务卿错误地宣称中国“控制”了巴拿马运河,与特朗普在就职演说中虚假地形容中国“正在控制运河”、“我们要收回运河”的言论完全一致。
当被问及特朗普政府为什么要针对格陵兰岛时,鲁比奥说,这是为了对抗中国,阻止北京在北极地区施加影响力。根据美国国务院的官方记录,他的回答如下:
“北极地区很少受到关注,但北极圈和北极地区将成为关键的航道,也是获得特朗普总统领导下的能源生产的关键——这些能源依赖海上航道的运输。北极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具价值的航道之一。随着一些冰层的融化,航道变得越来越宽敞。我们需要有能力捍卫那些航道。
因此,如果你预测中国会做的事情,这只是时间问题——因为他们还不是北极强国,没有在北极的存在,所以他们必须建立一个可以施展影响力的立足点。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人最终——甚至可能在短期内——会试图在格陵兰岛做他们在巴拿马运河以及其他地方做过的事情,建设基础设施,允许以中国公司的名义进入北极,但实际上却有双重目的:在冲突时期,他们可以派遣海军舰艇前往那些港口设施,并在那里开展行动。从世界和美国的国家安全来说,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因此,问题是:如果中国开始威胁格陵兰岛,我们真的能相信他们不会在那里达成交易吗?我们真的能相信格陵兰岛不会成为他们进行干预,也许是武力干预的地方吗?”
简而言之,特朗普政府认为,它必须殖民巴拿马运河、格陵兰岛和其他的外国土地,全是源自他们想象中国有一天会构成假想中的威胁。
(原文发布在“地缘政治经济”评论网站,原标题:“什么是‘多极’世界?中国说是平等;特朗普与鲁比奥说是帝国竞争。”)
本文系东方军事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东方军事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首页 上一页 1 2 余下全文【文/本·诺顿,翻译/东方军事 郭涵】
如今,世界进入多极化是得到广泛承认的共识。这一点毫无争议,以至于慕尼黑安全会议为其2025年的年度报告选择了“多极化”这个标题。
然而,“多极化”并不存在统一的定义。《慕尼黑安全报告》指出,虽然“世界的‘多极化’是一个事实”,但“国际体系呈现出单极化、两极化、多极化和非极化的种种要素”,其中“多种秩序模式并存、竞争或彼此冲突”。
各国政府对于多极化的含义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理解。
美国,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对多极化的定义,与中国所倡导的多极化理念完全相反。
中国所说的多极化世界指的是一个没有帝国主义和霸权的世界,“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所有国家在多边机构中拥有平等的发言权,可以在不受外部势力干涉的前提下走自己的独立发展道路。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警告,“列强争霸曾给人类带来灾难”。他主张,“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应当成为建设多极世界的基本原则”,并呼吁在国际关系中加强民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发表主旨讲话
这也是许多全球南方国家认同的观点。尼加拉瓜总统、桑地诺人民革命的领导者丹尼尔·奥尔特加(Daniel Ortega)就坚持反对帝国主义的多极化观点。他认为,“一种新秩序正在世界上诞生,它埋葬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为各国的民主开辟了道路,这是一种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的全球化”。但奥尔特加同时告诫:“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北美帝国主义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冒着拖垮自己的经济的风险,也要试图维持霸权。”
华盛顿的观点则截然不同。
当美国国务卿马克·鲁比奥谈到多极化时,他指的是出现了更多有能力挑战美国主导地位的大国。
特朗普政府的结论是,美国必须在西半球重新确立其帝国的“势力范围”。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如此咄咄逼人地威胁格陵兰岛、加拿大、墨西哥、巴拿马和其他拉美国家。
换句话说,中国对多极化世界的看法是反对帝国主义的,而特朗普与鲁比奥均认为,多极化意味着“大国竞争”与“帝国主义者之间的竞争”的回归。
北京认为多极化是实现国际合作与发展的理想途径,将促进和平;华盛顿则认为多极化对美国的霸权构成威胁,将助长更多冲突。
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世界上占据压倒性优势,可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大多数国家。苏联及社会主义盟国的倒台意味着美国的霸权不再面临任何制衡。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者查尔斯·克劳萨默(Charles Krauthammer)等新保守主义学者当时宣称,这是“单极时刻”的到来。然而,他依然在1990年发出警告:“好好享受这个时刻吧,它不会持续太久的。”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者查尔斯·克劳萨默在1990年撰文形容世界进入了“单极时刻”
关于单极时刻究竟在何时结束,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是2007年至2009年在北大西洋两岸发生的金融危机。还有人说是乌克兰冲突,这场冲突始于2014年美国支持的政变,在2022年升级为俄罗斯与北约的代理人战争。
其他重要的事态发展包括2009年金砖国家组织的成立,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制造业超级大国”。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在2016年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说美国的单极时刻终结于某一特定时间点未免太过简单化,但无论如何,进入2020年代,世界进入多极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马克·鲁比奥这样的新保守主义战争鹰派不情愿地承认了这个事实,但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悲剧——以及威胁。
2022年,鲁比奥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一次听证会上感叹道:“美国确实面临着接近同一水平的对手。25年前,我们没有这样的对手;当时美国生活在一个单极世界中,我们是唯一重要的国家。”
鲁比奥说:“现在,终于出现了至少一个实力前所未有地接近美国的对手。中国对美国构成的挑战不同于苏联,甚至大于苏联,因为他们是商业层面、科技层面、地缘政治层面、外交层面以及经贸层面的对手。除此之外,随着他们的不断发展,中国也对美国构成了军事威胁。”
美国国防部将其定义为“大国竞争”。五角大楼在2019年警告,“美国目前享有领先地位,但其他国家正在紧紧跟上。”
当地时间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汽车征收约25%的关税。 视频截图
中国批评了华盛顿关于“竞争”的言论。相反。中国政府提倡“互利共赢”。
在2023年的一场活动中,中国驻美大使谢峰强调,“新时代领导人主席提出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与合作共赢的三项原则”。
中国已经明确表示,它并不想建立一个帝国,也不谋求用中国式霸权取代美国霸权。中国所说的多极化是指一个没有帝国主义、没有霸权的世界。许多全球南方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都认同这一定义。
2025年2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阐述了中国对多极化世界的看法。王毅提到,“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80年前联合国成立时只有51个会员国,到今天是193个国家共乘一艘大船。多极化的世界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正在成为现实”。然而,王毅提醒,多极化不应该“带来动荡失序、冲突与对抗”,不应该意味着“大国主导、弱肉强食”。中国的答案是,“应当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
中国主张,多极化应该具备四个特征:
一是应倡导平等相待;
二是应尊重国际法治;
三是应践行多边主义;
四是应坚持开放共赢。
王毅外长解释道:
列强争霸曾给人类带来灾难,两次世界大战殷鉴不远。殖民体系也罢,中心-外围体系也罢,不平等的秩序注定土崩瓦解。世界各国独立自主风起云涌,国际关系民主化不可阻挡。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应当成为建设多极世界的基本原则。
正是秉持这样的原则,中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呼吁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不会导致“西方的缺失”,而将促进世界的正和。慕安会近年邀请更多“全球南方”国家代表参加,这是明智之举。每一个国家的声音都应得到倾听,每一个国家都可在多极格局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
中国对多极化的理解与美国推动的理念截然相反。
1 2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