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南泥湾”!
原创: 申鹏
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
已获授权转载
最近,华为启动了“南泥湾”项目,意在规避所有含美国技术的产品,也就是技术上“去美国化”。
其实我不太懂华为,也不知道这个项目的具体情况,我比较懂南泥湾,比较懂延安,所以给大家讲讲当年的延安和南泥湾。
很多人以为的延安是什么样呢?当时全中国的灯塔?理想主义的乌托邦?每一个年轻知识分子向往的圣地?
实际上,如果你只是一个向往革命、读了一些马列著作、写了一些热情洋溢诗文的知识分子小布尔乔亚,却没有真正地走进社会的底层,真正地体验劳动人民地生产生活,你去延安,会失望的。
延安是在帝国主义、封建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下的一块红色“孤岛”,这里是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只有原始、落后的农业文明,生产力落后,在封建地主的掠夺荼毒下,这里的农民几乎被榨干了,很多地区只剩下些老态龙钟、绝后的老人。
胡宗南的50万大军堵在门外,西边是穷凶极恶的马氏军阀,东面北边已经是日寇的势力范围,蒋介石对延安展开严酷的经济封锁,什么物资都不允许流入根据地。不要说枪支弹药,几万红军想要吃饭,都是很艰难的事情。
一个“叶公好龙”、“向往革命”、把延安当做“地上天国”乌托邦的年轻小布尔乔亚,在这里可能是活不下去的,一天都过不下去,这里没有自来水、没有马桶、没有浴室、没有可以伺候你吃饭的仆人,没有帮你洗衣服做家务的女工。
你要和大家一起,耕种、纺线、织布、收割、打谷、造土制弹药……在窑洞里生活,挖个旱厕茅坑拉屎。
你有可能长期饿着肚子、营养不良、因为缺乏蔬菜和肉食,拉屎拉不出来,需要和同志们互相用手指头抠肛门,帮对方把屎拉出来。不要笑,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那些司令员首长,都需要艰难地拉屎。
教员曾经回忆:“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怎么办?敌人会发善心给你送吗?上天会可怜你给你送吗?你只能发动“大生产运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你怕是没用的,嫌苦嫌累也是没用的,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就是因为人类会劳动,人类有集体主义,可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团结起来,战胜一切敌人。
当年有些知识分子到了延安,发现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地上天国”,也开始抱怨,写一些伤春悲秋阴阳怪气的文章,要否定共产主义,否定大家的一切努力……但他们不是主流,他们也左右不了中国的命运。
世界上哪有天上掉下来的“天国”?美好、强大,还不都是干出来的?
从来都不是共产主义导致的贫穷和匮乏,而是共产主义诞生在贫穷和匮乏的土地上,本来就比对手弱小,不奋斗,不拼命去干,拿什么推翻三座大山?
1941年春,三五九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生产出了巨量的物质财富。1942年,生产自给率达到61.55%;1943年,生产自给率达到100%,到1944年,三五九旅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上缴公粮1万石,达到了“耕一余一”。
我有个朋友@一八零天改四次 说的好: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什么苦在死前?因为斗争是要长期坚持的,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好事,建设一个新社会并不需要伟大的战略天才,而是需要平淡无奇的艰苦工作和枯燥乏味的计算。新社会建设、改造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长时间的工作。它是繁琐枯燥的,它是激情浪漫的;它是残酷无情的,它是关怀备至的;它是勾心斗角的,它是光荣伟大的。
如果只看到激情浪漫的历史内涵,忽视繁琐枯燥的实际工作,那就要作好承受巨大压力的准备。它不是冰桶挑战那样一鼓作气的酣畅淋漓,而是点滴输液那样的细水长流,一腔热血催生的革命速胜论和一遇挫折出现的革命完蛋论与这项工作格格不入。
“久经考验”这个历史评语背后,不仅仅是来自敌人的考验,还有来自自己的考验。考验是痛苦的,能吃苦,能承受的人才能享受胜利果实。
当年敌人太强大了,这个敌人不只是反动派,还有当地人对共产党和红军的误解,还有自然环境的限制,还有国内局势的恶化,还有同志们的消极思想。
此时此刻,正如彼时彼刻。
所以,教员才会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