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阵风在印度手里如此不堪一击?
作者:龙牙
来源:龙牙的一座山(ID:Longyadeyizuoshan)
今天说说,为什么印度的阵风飞机会打不过巴基斯坦歼10c呢?因为阵风脱离了北约体系是没法用的。
解放军作战体系正确的对标对象是整个北约,而不是任何一个国家,这应该算是个常识。
北约里任何一个国家,以及地球上剩下的任何一个国家,单独拎出来都是打不过的,表现就是一些看起来参数非常先进的装备,脱离了北约体系就会被单方面屠杀。普通大众对于“体系”的认知十分有限,要对这么个庞大复杂的东西搞清楚其基本体量,这里借用网上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
中国的人口,和发达国家总人口差不多。
英法美以及欧洲一系列发达国家,包括日本、韩国,人口总量加起来也就在10亿这个数量级,在对比经济总量和工业产能方面我们经常提到这个事实,西方人自己也知道这个事实,奥巴马老早就说过,中国人要是过上发达国家的生活,整个地球就没法活这种话。他对于中、西两个体系的认知是基本靠谱的。
具体到军事领域,不谈外交、政治和经济支撑,从国防动员、后勤保障、信息和情报支撑、作战保障、主战部队这一共五个层面来谈,解放军的体系都是对标的整个北约(包括太平洋版小北约)。
客观承认我们现在跟这个目标是有差距的,个别装备达标、整体建设不足,这才是中国近些年非常谨慎使用武力的真正原因:一句话,打不过。

这一点是2012年就有明确战略判断的老生常谈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在网上还有那么多人不认可,要么出于狂妄,要么出于蔑视,要么不顾事实吹捧解放军实力,要么毫无来由的贬低中国国力,这都是不客观的。
所谓“速胜等于速败”就是这个道理,你连最基本的事实都搞不清楚,肯定要么狂妄要么无知。建军目标是2035年与北约体系基本取得平衡、本世纪中叶取得全面优势,这个判断到现在也没有更改。
另外有人提到所谓的“双向奔赴”的事情,中国在发展、美国在倒退,这个确实不假,但美国的倒退其实也是早就有预判的,这个时间节点是考虑到美军倒退的因素的。
2011年我看过军内一篇报告,其中详细历数了整个北约军事体系的各个领域,有尽可能详尽的数据支撑,逻辑也非常清晰。整个北约体系目前呈现的趋势是传统优势乏力、新锐领域突出,在传统作战平台例如战斗机、坦克和海军装备方面发展放缓,而航天和卫星等领域还有巨大优势。报告中预估的基本平衡时间点就是在2035年左右,要到这个时候我们才能有跟整个北约对抗的航天实力。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到2035年我国的天基预警侦察和通信保障能力,才有跟北约较劲的能力。

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在2035年之前我国仅会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武力,如应对台海分裂、应对紧迫入侵等情况下;在21世纪中叶之前有限使用武力,如涉及我国重要战略利益受损、维护世界和平秩序等情况下;21世纪中叶之后又没必要使用武力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有些事情是急不得的。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的一体化军事体系,地球上除了北约,也没有第二个拥有这种体系的国家,所以阵风也好,法国整个国家也罢,不用提这一次赶鸭子上架的印度,你把老毛子搬来也是一样的,有体系打没体系那就是个碾压性的结局。阵风作为一款多功能战斗机,打不过空优歼击机;但你让阵风来打歼轰-7“飞豹”结果也差不多,A射B导,哪个平台发射导弹并不重要。
国防动员:
我国具有极限情况下动员5亿人从事国防服务、5000万到1亿现役军人的能力,可动员工业生产产能可以达到全世界工业总量的15%以上。很多人都觉得你保持这么大的国防动员能力干什么?你把对手看成北约,并且合理计算跨国、跨大洋工业合作产业链导致的效率下降因素,你就明白为什么中国一个国家要保持那么可怕的国防动员能力了。
后勤保障:
很多人想不到这是我们跟北约比起来劣势最大的一个方面,其实站在全球保障的角度一看就明白了,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实施过全球大规模保障支持,也没有遍布全球的保障基地支持。海运骨干网、战略空运区域网、垂直运输接入网建设也还差得远。不是说你看到有“无人机投送”那每一个战士就都覆盖到了的,那极有可能仅仅是极个别的实验性装备而已。
现实是到目前为止出了国门就吃力,出了东亚就只有点状分布的保障网络。

信息和情报支撑:
全球性的卫星通信网、卫星定位网以及侦察情报网基本已经建立了,性能上跟北约先进水平比起来还有差距但是不大。
空、海军的不清楚,仅就陆军的信息和情报支持而言,我国也是在2015年之后才赶上了跟北约的技术代差的。在2015年之前存在一代的差距,卫星网络可靠性和通量都差得远,现在也只是技术上不相伯仲、数量上还有很大差距,这一点还是不要盲目自信。
地面网络上,战术互联网装备和数据链装备也只是刚刚开始普及,大量装备实际上是没法真正集成到指控系统中的,里面的“湿件”太多了,真正参加过军事演习,去指挥所或者信息保障中心呆两天就明白。自动化程度较低还会在很长时间内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卡口,好多主战装备的自动化水平都还非常成问题。
不是说中央7台放几个无人机、机器狗的视频,我军就真的自动化无人化了,实际差得远。

作战保障:
很多军迷的脑子里连“作战保障”这个概念都没有,但这是现代作战中片刻不能少的东西,包括工程保障、防化保障、指挥所保障、运输保障等等,这些方面跟北约比起来差距也不小,民用先进技术渗透率太低。
说白了是个体制问题。
这个问题很敏感,很少有人提,国有、国营、计划经济体制,与民营、民用、市场经济体制,中间有巨大的鸿沟。中国民营汽车产业、工程机械产业卷到飞起,要不是有贸易壁垒早就大杀四方了;但国有国营计划体制下的军用,实际渗透率非常感人。

开过军用车也知道我国民用车水平,都知道我在说什么。
这个方面我们工业底子和水平都在线,真正需要打破的还是体制障碍,因此也显得格外的困难。
主战部队:
这方面大众了解更多,也更显眼,不多说。本身这方面跟北约的差距也是最小的,个别装备已经跟北约拉出了代差,优势已经小面积成型,相信很快就可以做到大面积领先了。

总的来说,跟整个北约比起来,“硬功”够了,“内功”不行。看得见的地方因为重视程度高,很快就能取得大面积优势;看不见的地方因为受重视还不够、暂时还顾不上,实际还是有差距的。在部分高精尖领域能够压北约一头,如数据链、情报侦察和卫星骨干网等等;总体上还是北约压我们一头,如保障网络、保障装备方面。
这也非常正常,总要有个主次、顺序,先解决“有”、“无”,先解决重要领域,先打造主战力量,然后再扩散、覆盖,这是正确的做法。
这次歼-10C剃了“阵风”一个6:0光头,很正常,毕竟你的体系底子是对标整个北约,别说印度了,你让法国单独来也是白扯。但这个战果很有可能激起国内一股盲目乐观思潮,觉得我们真的就独步全球了,这一点还是要冷静。
所谓“田忌赛马”、“下等马干死了上等马”这些说法还是要谨慎,军迷自个儿乐呵乐呵得了,专业人士还是要清醒。毕竟你的目标是整个北约,那么单独战胜北约内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沾沾自喜,除非彻底压倒北约,或者击败北约主使国,否则都没什么好沾沾自喜的。
巴基斯坦有中国体系下的:
空优歼击机——导弹——情报——预警——指挥控制——战果评估体系,是个遭遇战也不涉及后勤;
印度只有:
多功能战斗机——劣质导弹——无情报——无预警——指挥链断裂——无战果评估。
暴打印度很正常,也不体现中国体系的全部实力,顶多算是个“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让整个北约都胆寒,才是“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要有点志气,印度算个什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