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全面占领加沙”,打开危险的潘多拉盒子?

作者 :正文注明 2025-08-07 07:20:25 围观 : 评论

作者:有里儿有面
来源微信号:有理儿有面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5日声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当日召开的安全会议上明确表示“强烈倾向于全面占领加沙地带”。

图片

这一决策标志着以军自本轮冲突以来最激进的军事目标——目前以方已控制加沙约75%领土,并计划在7日提交安全内阁全体会议表决后推进剩余区域的占领行动。

图片

目前加沙地带估计仍有20名被扣押人员。内塔尼亚胡在与军方高层分歧加剧后,仍坚持推进全面占领加沙计划,即使可能牺牲被扣押人员安全。

这操作,不但暴露了以色列政府内部在军事战略上的深刻裂痕。而且还把国家的命运和人质的生命,都放在了天平上,在进行一场极限“豪赌”。

更讽刺的是,以色列三大情报机构摩萨德、辛贝特和军情局所有在世前局长集体发声,痛斥政府“用谎言误导民众”,加沙战争正将以色列拖入“道德与战略的双重深渊”。

许多人在问,这次内塔尼亚胡说的“全面占领”到底意味着什么?

图片

这会是短期的军事控制,还是长期政治治理?对以巴冲突而言,又将是一场怎样的地缘地震?

首先,我们要理解“占领”的基本军事含义。

在国际法框架下,军事占领是指一个国家在战争或冲突中,暂时控制敌对区域的实际统治权,而并非对该地区的永久主权。

然而,内塔尼亚胡强调的是“绝对”与“全面”,这两个词在语言上带有极强的排他性和长期性。

意味着不仅仅是军事控制某些战略据点,而是整个加沙地带的地面完全掌控、城市全部渗透、居民全面监控、基础设施由以色列接管。

图片

以军永久性地部署在加沙核心城市,包括加沙城、汗尤尼斯、拉法等。

设立临时军事管理机构,由以色列军方直接管控地方秩序与交通、媒体、通信、医疗系统。

加沙与埃及边境的“费城走廊”将被完全军事封锁,以切断一切“潜在武器走私通道”。

简而言之,这不再是“打完就撤”的军事行动,而是实质上的再一次“重建加沙”,但这次是从以色列视角出发。

然而,真正的矛盾也在这里。

加沙地带自2005年以色列单方面撤离以来,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非以色列控制区域”。

以色列曾以为那是切断麻烦的方式,但哈马斯的崛起让他们尝到了反噬的代价。

如今若要重返,并维持长期占领,不仅是军事层面“打进去”,更要在政治层面“消化下来”:

谁来长期治理加沙近230万人口?以色列是否愿意承担这笔巨额的社会与经济成本?

图片

加沙本地的民众如何被“重新塑造”?

在经历20余年对以色列的深度敌意后,强制管理是否只会催生新一代的反抗者?

占领是否等于吞并?

国际社会是否会认为以色列违反《日内瓦第四公约》,对被占领土民众实施殖民化政策?

这些问题尚无明确答案。

可以说,以色列即将面对的不仅是军事上的反击,而是一个比哈马斯更复杂、深层的社会治理难题。

军方可能更倾向于务实方案,避免陷入长期治安战的泥潭,毕竟历史的教训摆在那里,加沙从来就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

然而,内塔尼亚胡却力排众议,执意强行推进。

这波“硬核”操作,究竟藏着怎样的深层逻辑?

从表面看,是“彻底消灭哈马斯”的决心,但深挖下去,这背后是内塔尼亚胡个人政治野心、以色列内部复杂战略考量和民众情绪压力的多重交织。

从个人层面看,内塔尼亚胡身陷多项腐败指控,审判阴影如影随形。

延长战事、扩大军事行动,无疑是转移国内视线、巩固个人权力的“政治续命丹”。

他的强硬表态不仅仅是军事决策,也是一种国内政治的博弈手段。

当前,以色列国内因战争拖延和大量士兵伤亡,早已民意动荡。

极右翼势力日益强硬,认为温和派与国际妥协只会让以色列陷入“边打边让”的死局。

内塔尼亚胡若想保住权力,就必须展现“铁腕”与“决断”。

他之所以用“绝对”“全面”这样的极端表述,是为了封堵所有反对声音——包括军方内部希望“打一打、谈一谈”的中间派,也包括国际社会要求停火的外部压力。

这是一个政治人习惯性做出的极端表达,即便他本人心中也许知道,加沙是一个吞不下、吐不出的地缘苦果。

从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来看,以色列内部存在着“绝对安全”的执念。

10月7日的袭击,对以色列社会造成了巨大创伤,民众对安全的需求和对哈马斯的愤怒达到了顶点。

极右翼势力更是叫嚣“彻底占领加沙”、“重建犹太人定居点”,内塔尼亚胡的强硬姿态,无疑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这部分民粹情绪,以获取政治支持。

然而,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单纯的军事占领和强硬手段,往往无法带来真正的和平,反而可能陷入无休止的冲突循环,甚至加剧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孤立,最终透支国家的战略信誉。

以色列在加沙的多次军事行动,最终都未能彻底解决问题,反而留下了更多难题,这正是“治安战”的宿命。

其一,以色列正丧失其在全球舆论中的“道德高地”。

自战争爆发以来,国际社会的立场逐步出现裂缝。

早期法国、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坚定支持以色列“自卫权”,但随着平民死亡人数的飙升、联合国多次呼吁停火,以及记者和援助人员的不断伤亡,以色列正失去其在全球舆论中的“道德高地”。

尤其是联合国安理会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反应更为激烈。埃及、约旦、卡塔尔等国纷纷表达担忧,警告此举将引发“长期地区性动荡”。

伊朗则扬言,“以色列若胆敢全面接管加沙,将引来前所未有的多线战争”。

其二,全面占领可能成为多线战事的导火索。

黎巴嫩真主党蠢蠢欲动,叙利亚北部民兵亦被激活,甚至西岸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也陷入进退两难——他们反哈马斯,但更反“以色列重返加沙”。

内塔尼亚胡押注的是一次大清算后永久安宁,但现实可能恰恰相反。

他越是用“绝对”“全面”的方式表达控制意志,加沙就越可能在表面的沉寂之下孕育新的仇恨与极端化土壤。

现代战争历史已多次证明,武力可以赢得领土,却未必赢得民心。

正如美军曾进入伊拉克、苏联曾进入阿富汗,最初的军事胜利,往往只是深层困局的开始。

加沙地带不是一块真空土地,它有自己复杂的政治生态、宗教信仰、家庭结构和深刻的历史仇恨。

想用坦克和铁丝网去“全面占领”它,不仅成本高昂,更将制造出更多的“下一个哈马斯”。

内塔尼亚胡的全面占领计划,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危险赌局。

赌注是士兵的生命、人质的命运、百万平民的生存,以及整个中东的未来。这场赌局没有赢家,只有无尽的悲剧。

当权力与野心凌驾于人性之上,当军事手段替代了对话与妥协,世界究竟在走向何方?

加沙的哭声,不应被政治的喧嚣淹没。

以色列总理口中的“绝对全面占领”,听起来像是一种终结冲突的方案,但从现实看,更像是打开了一个危险的潘多拉盒子。

战争不会因占领而结束,和平更不会在枪口下实现。

解决巴以冲突的根本出路,绝不在于军事占领,而在于全面落实“两国方案”,推动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实现双方的和平共存。



相关文章

  • 特朗普发出最后通牒!拼得精疲力尽的俄乌将迎来怎样的大结局?
    特朗普发出最后通牒!拼得精疲力尽的俄乌将迎来怎样的大结局?

    作者:猫哥本文由公众号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授权转载。7月29日,特朗普对俄罗斯下通牒了!这一天,特朗普在英国苏格兰南艾尔郡与英国首相斯塔默会晤前,说了这么一番话:“我对普京十分失望,我打算从今天起,设定一个新的最后期限,大约是10到12天。没有理由再等下去了……我们根本看不到任何进展。”也就是说,大概到8月10日,就是特朗普划出的最后期限。看起来挺吓人,不过熟悉特朗普的人都知道,这其实就是特朗普的“极限施压”罢了。已经熟悉了特朗普这种“交易的艺术”的俄罗斯,其实并不在意特朗普的最后通...

    2025-08-07 14:08:17
  • 林允穿波点短裙活泼俏皮 和玩偶合照少女感十足
    林允穿波点短裙活泼俏皮 和玩偶合照少女感十足

    近日,林允晒出自己穿波点短裙和玩偶合照的照片,活泼俏皮少女感十足。...

    2025-08-07 09:20:35
  • 章若楠戴草帽笑容明媚 穿白衬衫文艺又清新
    章若楠戴草帽笑容明媚 穿白衬衫文艺又清新

    近日,章若楠晒出一组美照,戴草帽笑容明媚,穿白衬衫文艺又清新。...

    2025-08-07 09:20:27
  • 李兰迪街头漫步气质优雅 回眸甜笑化身港风美人
    李兰迪街头漫步气质优雅 回眸甜笑化身港风美人

    李兰迪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出游美照,照片里的她穿着红色格子衬衫搭配牛仔裤,自在活力。...

    2025-08-07 09:20:15
  • 印媒放风:莫迪将于8月31日访华,7年来首次
    印媒放风:莫迪将于8月31日访华,7年来首次

    【文/观察者网 柳白】《今日印度》等多家印媒8月6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披露,印度总理莫迪计划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天津,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如果成行,这将是莫迪2018年以来首次访华。报道称,参加峰会前,莫迪将在8月30日先行访问日本,与日本首相石破茂共同参加两国年度峰会,随后他将前往中国。《印度快报》《经济时报》也称,根据知情人士的说法,莫迪将于8月3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2025-08-07 09:11:52
  • 【思想者茶座】美国学者科琳娜·穆林:因抗议加沙战争被逮捕、解职,访问中国是一次改变人生的体验
    【思想者茶座】美国学者科琳娜·穆林:因抗议加沙战争被逮捕、解职,访问中国是一次改变人生的体验

    【思想者茶座】美国学者科琳娜·穆林:因抗议加沙战争被逮捕、解职,访问中国是一次改变人生的体验编者按:就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被曝“强烈倾向于全面占领加沙地带”之际(据以媒5日晚报道),我们回望一位因反对这场持续战争而付出沉重代价的美国学者——科琳娜·穆林教授。今年7月初,穆林教授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全球南方与多样性的现代化路径”国际暑期学校上,围绕“脱钩、三大洲主义与多极世界秩序的 【思想者茶座】美国学者科琳娜·穆林:因抗议加沙战争被逮捕、解职,访问中国是一次改变人生的体验观察者网:讲座中你...

    2025-08-07 09:11:27
  • 扬之:日本遭受了两颗核弹,为何对二战的忏悔和反思却远不及德国?
    扬之:日本遭受了两颗核弹,为何对二战的忏悔和反思却远不及德国?

    80年前的今天,上午8点15分,美国在日本广岛市投下第一颗原子弹。16小时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再次敦促日本投降,否则将“迎来前所未见的毁灭之雨”。8月8日晚,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抛开《苏日中立条约》向日本宣战,并在9日午夜刚过向日本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发动全线进攻。几小时后,美国在日本长崎市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左图:广岛原子弹“小男孩” / 右图:长崎原子弹“胖子” 日本天皇裕仁下令接受同盟国在 但该计划存在致命缺陷:希特勒幸存的消息引发军方动摇,柏林部分部队开始犹豫或选择效忠元首,短短数小时之内,政变便...

    2025-08-07 09:11:01
  • 王腾飞:边境冲突后,泰柬海上共同开发谈判还有戏吗?
    王腾飞:边境冲突后,泰柬海上共同开发谈判还有戏吗?

    近年来,关于泰国和柬埔寨就泰国湾主张重叠海域重启共同开发谈判的动向,频频引发外界关注。特别是2023年以来,随着两国新政府的相继上台,双方高层互动频繁,不断释放出恢复磋商的积极信号,这为打破长期僵局迎来了难得的政策“窗口期”。然而,这一脆弱的外交进程很快被突发事件打断:2025年5月28日,泰国和柬埔寨两国军队在边境争议地区发生短暂交火,导致1名柬埔寨士兵死亡。尽管最初双方迅速达成协议,同意保持 良好的两国关系是海上共同开发的前提基础,没有稳定的双边政治关系,任何实质性的合作都难以为继。此前泰柬在2001...

    2025-08-07 09:10:48
  • 章永乐:特朗普的字典里只有“独赢”,没有“共赢”
    章永乐:特朗普的字典里只有“独赢”,没有“共赢”

    编者按:特朗普第二任期的西半球外交政策,通常被视为“懂罗主义”(Donroe Doctrine)。部分人认为这是美国霸权扩张的信号,但其本质为何是霸权收缩?为何美国在霸权收缩时期反而更显“霸道”?特朗普的“胜利主义叙事”与美国霸权收缩之间有何关联?读懂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特朗普政府的根本逻辑,更有助于我们把握国际秩序的未来走向。为此,平衡学会对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章永乐进行专题 平衡学会: 既然美国表现出从经略全球转向重点关注西半球的态势,那么,在西半球这个传统的“门罗主义”空间范围,如...

    2025-08-07 09:10:26
  • 特朗普对印度下手:再加征25%额外关税
    特朗普对印度下手:再加征25%额外关税

    彭博社报道,8月6日,在美俄就乌克兰冲突的会谈未能取得突破数小时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令,以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为由,对其额外加征25%的关税。该行政令显示,此次加征的关税将叠加于此前决定的25%国别关税之上,将在21天内生效。报道称,这项新措施将使相关税率进一步上调至50%。8月5日,特朗普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采访时表示:“他们(印度人)在为战争机器提供燃料。如果...

    2025-08-07 0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