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分析:股市与消费!
来源:大白话时事
微信号:xhdb66
今天大盘继续整理。
各指数整体波动都不大,创业板也只跌了0.8%,科创板维持平盘。
各方还是在等消息的状态。
所以今天量能也是继续缩量。
全A量能1.69万亿元,比前天还略小一些。

今天盘面就没有什么太多可说的,主要就是等消息面的情况。
倒是,盘外有一个新闻,让我比较担忧。
昨天早上,官媒发了篇文章,过于把股市和消费绑定,我觉得这是有些问题。
这篇文章,把上半年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实际增长5.3%,简单归因于股市上涨。
比如,他这篇文章的统计范围就明显有问题。
说股市上涨,就说截至10月10日,沪深两市单日成交额多次突破2万亿元,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年内已分别上涨16.27%、28.24%和45.37%
但对比的人均消费支出是截止上半年。
而股市在上半年实际涨幅并不大,是进入第三季度才大幅上涨。
上证在今年上半年是只涨了2.9%;

显然,上半年消费增长,跟股市是没有太大关系。
这篇文章属于先射箭再画靶子。
文章里甚至说:“在股市和消费双升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居民消费增速明显低于股市指数的涨幅。究其原因,2025年A股虽整体保持上行,但期间不乏震荡,如4月7日上证指数最低跌至3040.69点,较前期高点回调约17%,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居民的消费底气。”
这种强行将股市涨幅和消费增幅绑定,也是非常离谱的认知。
搞得好像股市涨翻倍了,消费增速也得翻倍一样。
文章甚至还给出“股市不稳、消费不振”的结论,把过去两年消费低迷的原因归咎于股市。
但消费低迷,更多是因为宏观经济大环境不行,股市的影响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影响不大。
比如,2018年A股跌得很惨,但那一年的消费增速仍然不错。
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实际增速为6.9%,高于GDP增速。
总体来说,该文过于拔高了股市对消费的影响,其核心主要是先预设了“稳股市促消费”的观点。
单从“稳股市促消费”来说,这个观点倒是没有错。
让股市保持稳定,在一个区间内保持平缓上涨,避免暴涨暴跌的大波动,确实会对消费会有一些促进作用,但也仅仅只是促进,而不能起到决定性影响。
但问题在于“稳股市促消费”,跟“发动牛市促消费”,完全不是一回事。
稳股市可以促消费,但出现疯牛不但不会促消费,反而可能在疯牛和股灾切换中,让大量中产财富被收割,让大量财富更进一步集中到头部,对消费反而可能有打击,2015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且,一旦出现疯牛,就会裹挟社会面闲散资金,虹吸大量资金,在牛市上涨过程里,大量资金被卷入股市,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会比较有限。
这个从A股成交量就能看出来,从之前日均1万亿,到现在日均2万亿,行情好的时候,日均超过3万亿元,如果行情进一步疯牛化,日均量能甚至还可能进一步飙升,日均4万亿,甚至5万亿,也不是不可能。
到那个时候,虹吸大量资金的A股,对消费促进作用是很有限,甚至可能起到负面效果。
这个从人性角度来说也很好理解。
很多人是牛市初期少量投入,牛市中期加大投入,牛市末期梭哈进场。
在股市疯涨过程中,巨大的赚钱效应面前,人性的贪婪会让绝大多数人只想着投入更多资金,而不是想着获利了结,把钱挪出来消费。
当然,也会有一部分人见好就收,选择落袋为安,把钱转出来多消费,但这样能在疯牛面前保持冷静的的人比例并不多。
此外,股市疯涨过程中,有些人虽然会投入更多资金,但在账号巨大浮盈面前,在现实里消费会更阔绰,这个也确实会有。
但股市毕竟是一个大波动的高风险场所,今天浮盈多,可能过几天也会出现单日巨大浮亏。
不能只考虑浮盈对消费的促进效果,而忽略浮亏对消费的负面影响。
而且股市一旦疯涨,必然存在暴涨到暴跌的切换。
从长期角度考虑,一旦股市进入到动辄暴涨暴跌的过程,也是居民财富最容易被收割的过程,这种情况下,对消费反而整体是负面影响。
所以,这里是需要辩证思考几个问题。
1、熊市对消费是有负面影响,股民账面浮亏严重,确实不太舍得消费。
2、稳定缓慢上涨的股市长期走势,对消费会有促进作用,但不能作为消费的决定性因素。
3、疯涨的牛市从长期看,对消费反而有负面影响。
所以,今年3月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多措并举稳住股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
这个提法,我个人觉得是没有什么问题。
但如果有人把“稳股市促消费”,单方面理解为“发动牛市促消费”,并且一厢情愿期望股市疯涨来促消费,那就理解错了意图。
“稳股市”和“牛市”,跟“疯牛”,是有本质区别。
上面意思总体应该是“稳股市”=“长期慢牛”。
但从过去半年的A股走势看,总体是跟随全球股市疯涨过程,比如创业板从4月7日低点至今,涨了74%,这种涨幅和走势,很难称之为“慢牛”。
有时候,我们还是不要过度夸大自身能力,我们也不是无所不能。
并不是我们希望怎么样,就能怎么样,也是需要考虑国际大环境的综合影响。
A股并不能孤立于全球金融市场之外。
有时候出现超出预期之外,那么也意味着结果可能超出掌控范围之内。
以上为今天的股市分析,仅供参考。具体如何操作,还需大家自己独立思考,自主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