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敢公开挑衅中国?
作者:孙锡良
上一篇文章,我曾说过,只要日本不侵犯中国核心利益,我个人可以不仇恨日本,即使它不为侵华道歉也无所谓,中日之间应该和平交往。
如果日本做不到这一点,我,你,他,中国人,不能容它有再次犯罪的空间。
日本首相,日本议员,日本外交官,非常整齐地公开挑衅中国,并且把话说得极其明白,就是要介入中国统一大业,这种赤裸裸的行为异常少见,它大胆地挑明,不简单。
只有日本这样吗?
欧洲最近也很热闹,广泛地为台独人士提供空间。
韩美两国也在公开喊话,一边要继续赚中国的钱,一边明目张胆地力挺分裂势力。
国际上的形势很清析,不是什么阴谋,都是阳谋,很多人还在说别人搞阴谋。
假若你把自己置身在中国之外的环境看现在的情形,有两点是值得思考的:
其一、敌对势力已经把中国统一台湾的气氛烘托得很有感觉,全世界都在看着你,你到底愿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如何执行这个事?
其二、美西方的剑其实已经亮出,是它们在倒逼我们,到底该不该有行动呢?
前不久,我讲过一句话:武器硬,不完全能算真的硬,说话硬,更不算真的硬,有且仅有行动硬才是真的硬。
天天抛硬东西,别人都看到了,为什么就不见它们变得更谨慎些?为什么感觉它们胆子越来越大了?是狗急跳墙了吗?
我认为不是,它们不怕,是它们真的没有感觉到怕,或者说它们并不认为你有多可怕,它们认为,挑衅,介入,并不是不可以尝试。
就日本而言,它为什么敢如此公开地挑衅中国?
简单点讲,也可以总结为两大点:
第一点:日本认为中国可能缺少行动的胆量和实力。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崇拜一种理念:韬光养晦。
这是我们自以为很高明的思想,放在原始时代,或许算是高明的一招。然,近几十年的世界,已经是非常透明的世界,你的一举一动全在别人掌握之中,你如何个韬光养晦法?
在外人眼里,在列强眼里,韬光养晦,就是服软,就是体面地退一步。
服软五年十年,没问题,服软二十年,还勉强能应付,一直服软,人家就认定你真的软了。
如何看出来你不硬?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理论,在关键时刻和关键问题上你从来都没有亮剑让人痛的行动,那就是不硬,这是丛林时代检验软硬的唯一标准。
台湾那边的人为何现在也变得如此嚣张?第三次跟大家提一下我曾听到的声音,说这话的是个台湾副教授,他直说:“自从陈水扁竞选时那次强硬警告没有兑现后,台湾人就不相信有什么重话能让人害怕,后面的所有警告基本上就没有人认真听过。”他还说了另一个事,就是大陆这边曾经有位高官去台湾交流,在台北大街上被人围打,此事不了了之就过了,没有任何一个人受到处罚,台湾人更是感觉自己高对岸人一等。
不是没有机会,有很多很多的机会都走失了,行动没有发生在合适的时间点上,没行动,一定会累积出诸多负面效应,它可以在两岸传递,也可以在世界传递。
第二点:日本人洞察了中国国内的暗力量心态和行为。
我曾经写过分析中国四种暗力量的文章,大体上概括了国内存在的从意识上分化国人战争精神和爱国精神的内奸势力,并且指出,这些暗力量恰恰是以精英阶层为主,他们嘴里说的,他们笔下写的,他们作品里演的,他们讲座里谈的,都是让中国人厌战求和。
这几十年,以公知为主体的意态主导力量干了一件非常成功的事:抹黑伟大领袖不承担任何责任,美化李鸿章不承担任何代价。
什么意思?很简单。它们在逼着国人相信:宁可选择投降主义路线,也不能做得罪西方而搞中国独立自主的事情。
在咱们某些经济发达的区域,有着极其庞大的媚日、亲美力量,这些地方的人甚至有羡慕曾经住租界的奴才感觉。
日本人洞察出国内这种暗力量的着眼点是什么?培养和利用新的伪军。
八年抗战期间,全世界唯一一个日伪军多于日本侵华正规军的国家就是中国,那些汉奸,那些伪军,狠起来比日本人还狠。
未来呢?会不会出现类似情况?
完全可能。
统一大业,决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若是武统过程取得闪电式成功,暗力量没有兴风作浪的机会,若是不顺利,或是出现了严重曲折,暗力量的声音和行为就不会是一般的大了,它们一定会像当年骂清朝主战派一样骂统一派,他们一定会把李鸿章之流推至历史的顶峰。
有人可能认为我太高看暗力量了,说它们没有这个能力。
哈,哈,哈,我不是高看它们了,我可能还小看它们了,真要有逆境到来,你们就知道它们的厉害了,这些书生,这些文人,这些媒体人,这些两面人,干有利于人民的事情能力不强,干破坏社会团结的事,本领就不是一般的强。
日本的挑衅,从我本人看来,算不上什么大事,只要我们敢于行动,它跳不了多高。日本有力量,但日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不要对它有任何惧怕和投降思维,再次被它吓死,注定会重演悲剧。
问题在于,这里有个前提:中国必须敢于在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地点做出坚决的行动。
从目前形势看,咱们内部还有三种思想很危险:一是等到底的思维,说是等到咱们力量全世界第一的时候再统一;二是速统的思维,说是台湾那点地方,只要打起来,也就几天半个月的事,想收回来就收回来;三是无所谓的思维,说台湾的事不关老百姓利益,随便它。
可能就是因为有这三种思维,始终没有看得见的行动,大家都认为暂无必要。
七年前,我跟别人打赌台湾问题,我赢了,但内心是痛的,因为我不想赢。
今天,我不想再打赌,因为我还是不想赢,我只想快点看到实质行动。
第一步实质性行动到底何时祭出?这是我观察未来形势变化的始点指标,无论是统一大业还是国际性的热战,都离不开这一点。没有第一步,就没有你想得到的那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