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解答疫苗接种等热点问题 错过集中接种可就近补种
3月15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3月14日,我国共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498万人次。发布会还就近期关于疫苗接种的最新问题作出了解答。
已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498万人次
李斌在会上介绍,目前,各地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区分轻重缓急、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和免费接种、常态化防控与接种工作相统筹、依法审慎稳妥有序、落实属地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更加安全、有序、有力推进接种工作,截至3月14日,共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498万人次。
李斌介绍,根据现在了解的情况看,接种意愿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接种意愿变化也比较大。影响接种意愿的有两个主要因素:第一是疫情防控因素,我们国家目前采取了有力得当的疫情防控措施,所以我国的疫情总体平稳,部分群众就认为感染风险比较低,暂时不需要接种疫苗来增加保护力。
第二是由于新冠病毒疫苗属于新上市疫苗,部分群众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疫苗使用效果的信息,大家非常关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数据,大家考虑对疫苗有更多了解之后再接种。当前主要是这两个方面因素有较大影响作用。
错过集中接种可就近补种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局长常继乐表示,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我国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目标人群按照高风险人群、高危人群和其他人群分步安排。目前各地正在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分阶段开展各类人群的接种工作。
常继乐提示,当前各地的接种工作以目标人群为主,这类人群大部分都涉及重点行业和重点场所,主要是依托所在单位组织集中接种,在目标人群集中的地方各地也增设了一些临时接种点。如果个别目标人群因为个人原因没能参与集中接种,还可以就近到所在地的接种单位进行补种,但要提前与接种单位联系或个人根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或接种单位要求提前预约。
两种疫苗接种间隔至少两周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已组织专家组进行了专门研究和论证,最后结论是除“特殊情况”外,建议间隔2周以上接种。
王华庆特别提示,这里说的“特殊情况”是,比如有些公众遇到了动物咬伤或者出现外伤,这时要接种狂犬病疫苗或者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按照2周间隔接种,“可以不考虑间隔,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或者破伤风疫苗”。
“疫苗对人体来说是外来抗原,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绝大多数都是一般反应,不需要处理就能够自愈。但如出现症状稍重的不良反应,建议受种者及时就医,及时诊治。”王华庆提醒,临床医生若怀疑是新冠病毒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要第一时间报告,以便及时开展相关调查和诊断。
围绕疑似不良反应或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王华庆表示:“我们对新冠病毒疫苗以及其他种类疫苗,后续还会持续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接种疫苗不同类型最长4周不得献血
针对有关居民接种新冠疫苗致部分地区血库紧张的说法,常继乐称,按照现行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根据接种疫苗的不同类型暂缓献血时间从24小时到4周不等。此外《献血法》有规定两次献血间隔时间不低于六个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启动以后,我们加强了血液库存监测和调度工作,实施日监测日报告制度。截至目前,全国血液库存在安全线以上,供应平稳,基本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常继乐介绍,国家卫健委历来高度重视贯彻落实献血法,大力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全国无偿献血采集量已经连续实现20年持续增长,临床用血核酸检测全覆盖。
(综合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
关于疫苗接种的四个权威回答
问:接种新冠疫苗之后,再接种其他疫苗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
答: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绝大多数都是一般反应,也就是说这些反应不需要处理就能够自愈,但是有时候接种疫苗后会遇到疑似不良反应,可能症状稍微重一些。这时候建议受种者及时就医,及时诊治。
问:免疫屏障何时能够建立起来?
答:新冠疫苗接种要分步走,第一步考虑重点人群,有关键岗位人群、高感染风险人群。第二步涉及可能发生重症风险的人群,第三步是其他人群。最终是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公众接种上疫苗,这是建立免疫屏障或群体免疫的基础。
问:怎么平衡国内外的疫苗需求?
答:2月底中国大概已经向50多个国家进行援助,向27个国家进行出口。在保障国内接种需求基础上,将继续扩大对国外的援助与出口。
问:其他未上市的疫苗开发进度如何?
答:目前我国有17支新冠疫苗进入到临床阶段,有4款得到附条件批准,其他三个技术路线也基本在三期临床或者马上进入三期临床阶段。(据央视新闻)
原标题:国家卫健委解答疫苗接种等热点问题 错过集中接种可就近补种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