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的这个细节,透露了一个大秘密!
作者:戎评
来源公众号:戎评
已获转载授权
连日来,第71集团军某陆航旅组织多型直升机展开海上平台起降、油弹补给和应急抢修科目训练,检验保障能力,确保补给线畅通。飞行员克服海上风大、风向多变、船体在海浪中摇摆不定等困难,在指挥员引导下实现在民用半潜船精准着舰。

——在跨海登陆作战领域,尤其是以“占领”、“夺岛”为目标的跨海登陆作战领域,民用船只不仅没有受到技术的“威胁”,其地位反而日益重要:
1944年,诺曼底登陆期间,盟军累计出动各类船只6200多艘,但真正用于作战的船只不到百来艘,其余的舰船基本上是以民船为主的运输船。
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期间,皇家海军出动的特混舰队,有超过75%的船只是被紧急征用的民船,范围包括从60000吨级的客轮到700吨级的拖船应有尽有,甚至还包括集装箱船、渡轮、石油勘探船、救捞船等。
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美军即便在拥有全球最庞大海面舰艇的情况下,仍然征用了106艘商船,占美军出动运输船只总数的58%。


34艘4~6万吨级大型中速滚装船和快速海运船
5艘邮轮
5艘弹药干货船
1艘近岸油料分发系统
2个海洋物理实验室
8~12艘JHSV高速人员运输船

虽然中国在重型装备跨洋投送领域和美国还有不小差距,但由于以夺岛为目标的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的需求日益旺盛,我们也在强化和民船之间的联动。
今年六月,某陆军重型装备合成旅进行了一场大型主战装备跨海投送演练,参演的舰只为中国外运长航集团的“长达隆号”汽车滚装船。该船排水量两万吨、长140.5米、宽24.4米,有8层车载甲板,能搭载2000辆汽车。
由于是军民融合下的产物,长达隆号3~5层甲板称重加强,且净空达到4.5米,能够装载轮式装甲车和坦克,另外还有直升机悬停平台。
在本次演练中,长达隆号实现了单次跨海行动,向目标区域投送两个齐装满编的机械化步兵营,是同排水等级071两栖船坞登陆舰的两倍。只需三艘和长达隆号同级的滚装船,就能将一个重型合成旅投送至目标区域。
长达隆号汽车滚装船
七十年代以前,远洋战斗力投送对民船的特殊性需求较小。
但在七十年代之后,随着直升机被广泛运用于两栖登陆作战,其对民船特殊性、特种性的需求大幅提升。
毋庸置疑,直升机对两栖登陆作战的改变是革命性的,它跳出了传统的点型、线型以及平面型的推进,使得登陆作战更加立体化,并进一步降低了进攻方在战争中的人员损失!
举个例子:
敌海岸防御重心有五个部分,一是指挥中心、二是交通运输线、三是后勤基地、四是战备兵营、五是机场。在现代化战争中,前四个都能通过空袭摧毁,最后一个通常需要进行占领。
因为占领机场后,进攻方就能先通过战略运输机投送一批重型装备,要么用于机动攻坚,扩大优势;要么和登陆部队夹击,把登陆口撕大。但是,像这类机场离海岸线一般还有段距离,单纯从海上登陆的部队很难在短时间内进攻到此处。
那该怎么办呢?
——出动特种部队?
特种部队用于奇袭,受体能和作战模式的限制,重型装备携带量有限,很难占领机场。
即便侥幸占领了,奇袭战会立马转为阵地战,这是特种作战最忌讳的!
——出动空降部队?
机场一定是防守方的防御重心,即使没有制空权,也能通过防空导弹车、近防炮、高射炮、单兵防空导弹,组成一张火力强大的防空覆盖网。在没有取得绝对压制权和控制权的情况下,于此类区域执行空降作战,跟送死没啥区别。
这个时候直升机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进攻方可以利用直升机群携带大量作战人员和部分重型装备,快速从海岸线机动至机场,武装机一部分对敌防御阵地进行火力覆盖和压制,一部分呈环装形掩护运输机进行机降。
机降部队着陆后,可配合武装机对机场进行扫荡和占领,掩护大型运输机降落,并联合后者开辟出更大的空降场。
注:
空降部队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直升机机降为主的空中突击部队,一种是以运输机伞降为主的战略空降部队。前者人员、物资、装备集中,机动性强、可持续作战力强、保护能力强,弱点是无法进行长距离跨区域作战。而战略空降部队的优劣势刚好相反,对战士保护力弱、机动性差,但能执行千公里以上的快速占领任务,是战术上的防守部队,战略上的进攻部队。
除空中突击抢占重要节点之外,直升机在两栖登陆作战中的用途还非常广。
比如在部队航渡时,飞行至100米以下,与战斗机一道组成高、中、低防空掩护网。又比如携带电子对抗设备,在关键时刻,前出并悬停至某一区域,对敌实施电子干扰,使其通信链中断、制导武器失灵;再比如利用直升机超强的突击能力和机动能力,进行较长距离的大纵深穿插,或者为执行大纵深穿插的部队,及时提供补给。
1982年,马岛战争时期,英军曾将直升机大规模运用于两栖登陆作战,包括垂直登陆、跨战场机降、物资补给、火力支援、空中突袭、防空反潜...
虽然也曾闹出过海军击落陆军直升机的乌龙丑闻,但依旧改变不了一点:即英军在马岛战争中对直升机的应用,已经成为立体化两栖作战的典范。毫不讳言,若非有直升机,在与阿根廷没有太大差距的情况下,英军未必能在南大西洋打赢一场夺岛登陆作战。
正如菲尔丹公路之战对现代陆军运用反坦克武器的启示那样(埃及步兵2师在菲尔丹公路全歼以色列第190王牌装甲旅),马岛战争之后,各国海军及海军陆战队陆续把以直升机为核心的机降作战,提升为两栖登陆战的首要位次。
在这个大背景下,一大批旨在搭载更多直升机的直通式甲板两栖攻击舰,登上现代海战的舞台。
如美国的黄蜂级、法国的西北风级、韩国的独岛级、日本的日向级、意大利的San Giorgio级、英国的海洋级等...
而中国在071型两栖船坞运输舰的技术积累与现实环境需求下,也独自研发出仅次于美国黄蜂级的075型两栖攻击舰。综合网上的一些资料显示,该型战舰排水量接近四万吨,能在装有1个重型机步营的同时,搭载22架各类直升机,且一次性可向目标区域机降1个合成营。
075型两栖攻击舰的出现,弥补了中国海军作为全球第二大两栖投送力量,却严重缺乏垂直登陆作战的短板。
更为重要的是,075型的建造速度比下饺子还快
——当第一艘075型还在试航的时候,第三艘075型两栖攻击舰的主要舰体结构已经在沪东造船厂初见峥嵘(第二艘已于今年4月下水)。
这意味着什么?
两年之后,中国海军将拥有3艘075型两栖攻击舰。届时,我军将全面具备在某大型岛屿东面发起合成营级机降登陆作战与合成旅级两栖登陆作战。东西并进,南北拒止,如探囊取物之易!
8月5日,我国新一代075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在拖船的协助下离开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泊位,沿黄浦江进入东海某水域进行首次试航。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海洋气象环境对直升机起降干扰性很大,即便三艘075型全部入役,也未必能及时形成战斗力。
这种干扰性具体表现为:
1、海洋的高腐蚀性会加速机件老化,对飞行员和地勤有更高的要求。
2、高温高湿环境将引起空气压力变小、密度降低,这会使得直升机旋翼效能和发动机有效功率下降,结果是舰载直升机有效载重变小和续航能力下降。
3、由于战舰飞行甲板较小、船体随风浪或摆动或浮沉以及舰面气流紊乱等原因,使得直升机在海洋环境降落时,危险系数和技术难度要远高于陆地环境。
而在战舰服役前,利用甲板构造相对接近的半潜船,进行直升机投送训练,就能在最短时间内让武器和人员适应环境的变化,做到即服役即形成战斗力!
参演人员表示:本次演练,为直升机跨海作战夯实了能力基础
洋洋洒洒介绍了这么多基础知识,我究竟想表达个啥,大家懂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