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统收台要等到实力超过美国,这是个错误
目前的台海局势尚未见底,而中美似乎都已陷入一种自相矛盾的状态。
在中美竞争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美国正在坚定地实施“以台制华”策略。对台军售,美舰穿越台海,高官窜访台岛......为了支持“台独”分子,美国甚至还放出狠话“要为台湾而战”。
但另一方面,美国总统拜登却又多次表态称不支持“台独”,也无意与中国对抗。一面支持“台独”一面又公开否认,一面全方位围剿中国一面却又说不想对抗,这就是美国的自相矛盾之处。
关于中国在台海迟迟未出手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
第一,中国军事实力与美国差距依然较大,在可能爆发的台海冲突中战胜美军的胜算不大,或者需要付出的代价会很大。
基于这个观点,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当务之急是继续强军建设,等到军事实力逼近甚至反超美国之后再去解决台湾问题,就会游刃有余。
第二,中国经济质量还未超过美国和台湾地区,特别是在大陆人均GDP没有超过台湾之前,大陆对台湾民众的向心力就不够。
美国纽约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熊玠也持此观点。在他看来,经济是两岸问题中的关键因素,如果等到2030年中国大陆赶上美国GDP,人均收入超过台湾之后,统一就会“水到渠成”。
从逻辑上看,以上两种说法都没有错。只要中国的军事实力反超美国并碾压台军,经济实力超越美国和台湾地区,推行两岸统一政策就会得心应手的多。届时,崇尚“实力原则”的美国,也可能会识时务地不战而退。
但问题是,中国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甚至是综合实力何时能超越美国?
可能很多人会说,现在美国实力下滑和霸权衰落非常厉害,中国超越美国已经指日可待。但这完全是一个错觉。
别看现在媒体都在唱衰美国,说美国经济如何糟糕,制度如何无能,金融毒瘤如何大......但这些问题掩盖不了美国依然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的事实。
支撑美国霸权的两条腿——美元、军事,虽然这些年受到了不小的创击,但至少一二十年内还难以被击垮。
先说美元霸权,在西方集体制裁俄罗斯经济之后,去美元化似乎已成为国际共识。但一个尴尬的现实是,美元的地位短时间内却无法撼动。
在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美元以40%左右的高占比遥遥领先,欧元紧随其后,占比达35%左右,排名第三的英镑占比则低于6%,排名第四的人民币占比只是刚超过3%。3%与40%的差距有多大?
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的话说,“能够替代美元的国际货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太可能出现”。
而如果美元霸权不破的话,即使中国的经济总量在6-8年后能超越美国,也无法具备美元经济的影响力。
军事上就更不用说了,仅仅要达到美国现有的11艘航母、71艘核潜艇、一万多架战机的规模,中国30年未必赶得上。更何况中国加速追赶的时候,美军也没有停滞。
即使按照美国的预测“中国海军将在2049年超越美国”,中国要解决台湾问题也得等待近30年。中国还会等待这么久吗?
不打,不是因为怕美国
考虑到中国要在军事、经济及综合实力上超越美国还需要很长时间这一基本事实,所以中国不大可能把“实力的超越”看成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必要条件。
否则的话,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就用不着急于筹划解放台湾了。在九十年代的那次台海危机中,中国也不会确认——外国势力干涉或入侵、台湾宣布“独立”这两条动武的“条件”。
假如中国是唯实力论者,那么当年的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苏珍宝岛战役都不用打了,因为按照实力论的观点,汪精卫的选择才是唯一的出路。
但中国偏偏就打了,而且在极弱的实力下打败了日本、美国、苏联等世界列强。所以,所谓实力的强弱,并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从历史的角度看,不管解放军实力如何,在国家主权和尊严、重大利益被侵害的时候,都必将全力出击。从现实角度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军事实力也足以抗衡美军,根本无需对美军怀有畏惧心理。
美军经历阿富汗之败跌下神坛后,再加上在乌克兰的“怯懦”表现,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美国的那些虚张声势的军事挑衅,更像是一种“诈术”。
现在的美军还能战否?这已经成了一个非常值得怀疑的问题。除了打伊拉克、利比亚这样的小国家,几十年来美国何曾打败过一个中等及以上体量的国家?
朝鲜、越南、阿富汗,都曾成为美军的梦魇和坟场,那么中国又会成为美军的什么呢?
另外,即使美军孤注一掷要在台海与中国一决雌雄,恐怕也很难如愿。因为解放军不打则已,打则必然是速战速决,如此美国航母可能还没出港台海就已经结束战斗了。
所以,不管是美军介入台海的意志还是实力,都似乎很难支撑“美国为台湾而战”的宣传承诺。
影响解决台湾问题时间表的三个关键
其实,从美军去年撤出阿富汗被撕开纸老虎的面皮之后,中国就不会再把美国当成台海的最大障碍,更不会因为害怕美军的介入而“不敢动手”。中国之所以未急于出手,主要是因为还有三个考虑:
一,和谈的可能性是否存在
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首选方案是“和统”,“武统”只是万不得已的选择。这意味着,但凡还有一丝和谈的希望,大陆就不会放弃,也就不会实施“武统”方案。
所以,即使蔡当局如此背弃弃义,大陆也没有放弃最后的努力。
去年大陆制裁了三个顽固的“台独”分子,而唯独放过了“台独”分子之首——蔡英文,这应该是大陆还在给蔡英文“回心转意”的机会。
当然,大陆要推动和谈,也不会寄望于蔡英文这个顽固分子。因为在台湾政坛,除了以蔡英文为代表的“台独”分子之外,还有一股很大的“反独、支统”政治势力。
例如,台湾的新党就是支统派,国民党虽然有点骑墙,但基本也可归于反独派。
对于这些政治势力,大陆会加强拉拢和统战。
例如在今年年初,大陆邀请新党主席吴成典和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等人出席冬奥会开闭幕式,就有这个目的。
另一方面,蔡英文的任期也只有2年了,2年后台湾地区的政治走向就会出现很多可能。如果届时能出现一位类似新党前主席郁慕明一样的政治人物来主持大局,那就是两岸的大幸。
假如将来接替蔡英文的是“李英文”、“陈英文”之流,那么大陆再动手也不迟。
二,“台独”势力和台军的抵抗意志
目前大陆与台湾的军事实力已经拉开了差距,台湾的兵力大约只有20万人左右,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装备上都无力抗衡解放军,甚至中国一个东部战区就足以对付整个台军。
但这只是表象的对比。一旦打起来,大陆必然要争取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而如果这20万台军战斗力爆表,抵抗意志特强,把几十万解放军拖入持久战泥潭,那么对大陆来说就是灾难。
俄罗斯就是因为一开始低估了泽连斯基的反抗意志,对乌克兰军队战斗力严重估计不足,才造成了后面的被动。
为了避免伤害无辜加上顾及外界舆论,俄军手里的大杀器基本都未能使用,最终错失良机只能眼睁睁看着把闪电战打成持久消耗战。
而中国必须要避免类似的情况出现。虽然大陆也有充足的军事手段消灭对岸的顽军,但面对两千多万无辜的台胞的生命和财产,大陆也可能会陷入有力不能使得两难境地。
虽然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大陆拿下台湾分分钟就可以结束战斗,甚至连马英九也曾直言“解放军‘攻台’战略就是‘首战即终战’”,但我们不能被这种捧杀迷惑。
在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邱国正“打多久都奉陪”的顽固叫嚣下,大陆也需要认真研究台军的抵抗意志和能力。
一旦台海战事开启,假如台军真的能抵抗一个星期,一个月,三个月.....那解放军该如何应对,这是大陆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三,台湾民众的回归意愿
在美日等国不断喊出“保卫台湾”的口号后,台湾民众的心里多少都会产生一些错误的预期。虽然相信美日会为台湾而战的人越来越少了,但这部分人依然不是少数。
按照全国台联联络部部长任挥的说法,台湾青年人并不是天生的“统派”或“独派”,而是“倾统派”,“倾独派”,和“中间派”。
岛内的民调显示,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形态分布呈现“梭形”,激进的“统派”和“独派”占据10%左右,其余大部分都是中间派。
而在庞大的中间派中,也有“倾统”“倾独”群体,不过这类人的政治主张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很容易会受外界环境的压力而变化。
基于此,中国大陆还需要继续加强统战工作,或者通过一定的措施来促压更多立场不坚定的台湾人,改变立场转而支持“倾统”。
在大变局中等待时机
在台海博弈中还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中国在战术上疲于应对美国和台湾当局的挑衅,但在战略上,中国却似乎早已稳坐钓鱼台,胜券在握。
因为两岸的力量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陆对台实力优势只会越来越大,中国对美国的博弈筹码也会越来越多,所以现在是美国和“台独”分子比中国大陆更着急。
中国2021年的GDP已突破110万亿大关,一年增加10亿多,追赶美国的势头不可谓不猛。中国海军造舰速度就像下饺子一样,一年新服役的舰艇吨位数高达17万吨,这速度更让美国惶惶不安。
按照这样的速度,要不了几年中国的增长就会把美国过去几十年积累的实力优势抵消殆尽。
所以,美国迫切希望在中国赶超美国之前遏制住中国,毕竟越往后美国对付中国的代价只会更大,胜算会更小。同样的,台湾民进党当局在大陆高速发展的压力下,也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基于此,美国和蔡英文才会不断在台海玩火,升级台海局势。当然,中国大陆最终还是没有采取更大的动作,除了以上三个考虑之外,还可能是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
比如,台湾内部的政治洗牌,台军的某次冲动型擦枪走火,美国内部的裂变等,这些突发事件都可能成为大陆出手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
所以中国现在藏器不动,不是不敢动,而只是在等待一个更好的机会用更好的方式和最小的代价解决台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