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的阳谋:打持久消耗战,拖垮美欧!
闪电战打成持久战,这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明知道美国要用持久战拖垮俄罗斯,让乌克兰成为第二个帝国坟场,难道普京总统不知道吗?
自4月以来,俄军在闪电战未果后转向了B计划。即撤出对基辅的围攻,转而将重心转向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目前俄乌双方在乌东地区集结了数十万部队,大决战很可能会在此地爆发。
有人认为,只要俄军在东部地区取得胜利,那么就可以逼迫泽连斯基回到谈判桌上,但这似乎过于乐观了。对于俄罗斯来说,即使攻下东部地区,乌克兰也很难直接投降,俄军要完成既定目标,还得继续向基辅推进。
由此判断,放弃此前直捣黄龙的战术而从东部迂回,只能说明俄军准备打持久战了。
战局陷入持久战,也许拜登正在暗自窃喜,但普京未必就会焦头烂额。因为俄罗斯需要的也是持久战,而并非闪电战。
按照俄罗斯的说法,俄军出兵乌克兰主要有三个目的,即逼迫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中立化。其实这三个目的都不大可能在短期内实现。
首先,如果一开始俄军在乌克兰就突袭成功,或者乌克兰军队大规模投降,那么俄罗斯就无法实现让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的目的。
因为乌克兰的军事力量没有被消灭,未来只要美国在乌克兰再次推行颜色革命,它们依然可以被用来对付俄罗斯。
而持久战就不同了,俄军可以逐步消灭乌克兰的军事力量,彻底摧毁其军事工业和军事设施。如今俄军已经摧毁了乌克兰数千个军事目标,空军和海军基本丧失殆尽,这才是真正的去军事化。
同样,去纳粹化,打击亚速营等极端势力,也是一项长期的斗争,而非一两次胜利就可以实现的。
其次,闪电战也不太容易打服乌克兰,让其真正实现中立。这里所谓的中立,其实就是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
虽然速战速胜能让乌克兰签城下之盟,但如果乌克兰没有遭受巨大重创和损失,签署再多的协议也是没有用的。
当年克里米亚事件之后,虽然俄乌等国签署了《明斯克协议》,但乌克兰换了新总统,就立马撕毁了协议。这是前车之鉴。
为了防止乌克兰反复无常,俄罗斯只能对其进行一次彻底的深刻的教训。对于乌克兰人来说,战争持续越久,被打得越痛,教训才会更深刻。
更重要的是,这次持久的军事行动还能让乌克兰人民看清一个事实,就是美国人是铁定不会救乌克兰的,以前所谓的保护承诺都是谎言。当乌克兰人不再对美国和北约抱有期待,以后美国要再对乌克兰人实施忽悠政策,恐怕就很难实现了。
除了这三个目的,俄罗斯发动这场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还有两个更大的目的:
第一,敲打美国和北约,捍卫自己的红线。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通过北约东扩不断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给俄罗斯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虽然俄罗斯为北约东扩划定了红线,但美国和北约并不愿意遵守,反而一直企图践踏这条红线。所以普京需要用实际行动敲打一下对手,来捍卫这条红线。
既然是敲打,那么闪袭乌克兰就不可能让美国和北约有痛的感觉。只有让美国和北约陷得越深,输得越惨,对其产生的威慑效果才是最强的。
第二,打破冷战后形成的美国单极霸权主导的欧洲秩序。
打压俄罗斯,遏止其崛起;以北约为工具,强化对欧洲国家的控制和影响力,这是美国欧洲霸权的两个核心。而俄罗斯要和平发展崛起,就必须打破美国的欧洲霸权,这跟中国崛起要打破美国的亚太霸权如出一辙。
不同的是,中国选择以经济崛起为突破口,而俄罗斯选择的却是战略突围,所以才有后来的俄格战争,克里米亚事件,以及现在的乌克兰战争。
如果局势僵持下去,乌克兰战争很可能会成为俄罗斯反击美国欧洲霸权的决胜之战。目前,俄罗斯已发现了美国的软肋,即美国的盟友体系并不是铁板一块,美国在国际上也不再是一呼百应的绝对权威。
从美国制裁俄罗斯就可以看出,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非西方大国和广大的伊斯兰国家,都是反对美国制裁俄罗斯的,在世界两百多个主权国家和地区中,反对美国和西方的已占了大多数。
所以对于俄罗斯来说,以此次乌克兰战事为契机建立一个广泛的反美阵营,脱离美国的金融经济体系,与美国主导的游戏规则分庭抗礼,似乎已成为了一种可能。
以一国之力对抗整个西方,俄罗斯底气何来?
俄罗斯的经济实力还不如中国的广东省强,它能否经得起持久战的消耗,能否以一国之力对抗整个西方?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西方最严厉制裁的实施,俄罗斯的经济金融正在遭遇严重的打击,但这种打击不是致命的,还不会在俄罗斯国内引起一场危机。
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油气资源,已成为俄罗斯的主要经济来源。同时,俄罗斯也是粮食出口大国。
这意味着,不管西方如何封锁打压俄罗斯,俄罗斯人不会饿肚子,也不会断油断气,生存并无大碍。
俄罗斯已被西方制裁了几十年,早已对金融链、产业链、供应链等进行了调整,去美国化也早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去年,美元储备占俄罗斯总储备比例已降到了16%左右,远低于欧元的占比。
很显然,美元霸权是无法完全摧毁俄罗斯的金融贸易体系的。而且,随着俄罗斯宣布要求一些不友好国家用卢布结算国际交易,还能变相提升卢布在国际上的地位。
除了内部未雨绸缪的举措,俄罗斯的最大底气来源,还有来自外部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的支持。
中印不仅拒绝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而且还会增加来自俄罗斯的能源采购,以解俄罗斯的燃眉之急。
从战略作用上看,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保持中立态度,还能防止美国直接下场干预。
虽然美国在乌克兰战事初期公开宣称不会派兵介入,但随着局势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西方继续为乌克兰输送武器装备,俄军袭击乌克兰一架运载有西方武器的战机之后,美俄直接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却在增加。
但只要中国、印度、巴西等独立于美俄欧之外的中间力量保持定力,美国就不大可能自己当鹬蚌,而让中国等国家坐收渔翁之利。
也正是因为有中国等国在外围牵制,减轻了战略压力,俄罗斯才能够在乌克兰大展拳脚,长驱直入,而不用瞻前顾后。
如果战争持续数年,谁会最先崩溃?
毫无疑问,乌克兰战争打得越久,损失最大的就是乌克兰。因为战场在乌克兰国内,炸毁的公路桥梁,工厂大楼,都是乌克兰的财产。如果按照美国的预测“战争要持续数年”,那么乌克兰就会被打成一片废墟,沦为欧洲最穷的国家。
其实乌克兰是最希望早日达成停火协议结束战争的,但美国不同意也没办法。乌克兰还得靠美国和北约的支持才能苟活下去,所以也只能继续打下去,直到“美国同俄罗斯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为止。
而欧洲也是最大的输家。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战争,本来与欧洲国家无关,但因为美国的推动和介入,导致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卷入了这场地缘政治冲突。
虽然欧洲国家并没有受到战争创击,但经济损失、能源危机,却让欧洲难以独善其身。欧盟国家进口的石油有三成来自俄罗斯,天然气有四成来自俄罗斯。
自危机发生以来,欧洲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都迎来了大幅增长,受此影响,欧洲多国的电费、取暖费、交通费等,以及粮食和日用品价格,都在蹭蹭蹭的不断上涨。
如果局势继续恶化,俄罗斯对欧洲断气断油,还可能在欧洲引发社会瘫痪和动乱。
虽然美国承诺今年将帮助欧洲市场额外获得至少15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但这犹如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欧洲巨大的能源缺口。
除了能源危机,欧洲还将面临一个大难题——难民危机。目前已有数百万乌克兰难民涌向欧洲,这对经济本来就不景气的欧洲国家来说,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也是一个巨大的人道主义负担。
有德国媒体认为,大量乌克兰人进入欧洲或重演2015年叙利亚战乱引发的难民危机,欧洲的右翼极端主义和排外主义有可能再度抬头,这对欧洲地区的政治和安全,都将带来不可预料的风险。
所以欧洲国家才是最害怕这场战争的。不管是能源危机,难民危机,还是直接的战争威胁,欧洲都会首当其冲。如果把俄罗斯逼急了,欧洲必然是第一灾难场地。
在这场地缘政治冲突中,最不怕事大的就是美国。即使欧洲再次爆发世界大战,战火也烧不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所以美国会继续拱火,把乌克兰和欧洲盟友往火坑里推。
那么对于俄罗斯来说,如果能坚持耗个几年,欧洲国家就可能率先崩溃。不管是欧盟内部的矛盾还是欧盟与美国的矛盾,都会被彻底激发。届时,一场从欧盟内部引发的危机就很可能成为瓦解美欧霸权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