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爱的人被强删,麦克阿瑟进课本,开门揖盗
讨论唐山事件已经好几天,也到了继续关注“毒教材”问题的时候了。
毒教材事件虽然已经不再是热搜,但是依然在网络上继续传播。这件事如何处理,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命运,更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为执政党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
众所周知,近几年语文教材的调整引起巨大的争议,其中最让人不可接受的就是魏巍歌颂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被踢出了语文教材。
2014年,媒体针对将经典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移出教科书的问题,采访了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给出这样的回复:
文章过于煽情和滥情,合格的报告文学首先立场应该是公正、客观的,但这篇文章的视角太过主观。
有渲染战争的嫌疑,现在的孩子更应该拥抱爱与和平,接受与年龄段相符合的思想。这样国家才能进步,而不是固守历史。
文中观点陈旧过时,对于战场的描写对于孩子精神世界的养成是不利的。这些英雄主义的宣传文章,不符合如今的社会发展主题。
担心影响中美关系。
依照这个思想,王旭明在任期间,还先后以差不多的理由,删除掉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描写爱国英雄事迹的文章。在明目张胆删减中国爱国主义文章的同时,全力植入爱迪生救妈妈,华盛顿砍树等弘扬美国智慧的文章。
精美跪美,莫过于此!
你以为他们做到这些就够了?错!
如果没有制约,他们会把方块汉字直接改成字母文字让中国人学习!
底线,是不存在的!
在高中语文读本中,外国人的文章占了大部分,中国人的内容少之又少。
更令人惊讶的是选择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文章《责任、荣誉、国家》。
最可爱的人被踢出去了,麦克阿瑟被请进来了。
如果只看履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似乎非常辉煌。1951年6月25日,美国国会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破例通过一个决议,批准为他专门制造一枚金质特殊荣誉勋章,这面勋章上面镌刻着他的肖像和以下文字:“澳大利亚的保卫者,菲律宾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朝鲜的捍卫者”。
但事实上,麦克阿瑟在太平洋战争中乏善可陈。第一次面对日军是在菲律宾,日军还没到,麦克阿瑟就逃到了澳大利亚。后来,日军占领了印尼,美国以强大的海空军阻止了日军占领澳大利亚。请问这和麦克阿瑟有毛关系?
随着美国投入的军力越来越多,最终在太平洋战争中战胜了日本,麦克阿瑟作为征服者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凌辱了日本天皇一番。
但随即,麦克阿瑟就支持重建日本,作为对抗苏联和中国的前哨阵地。
在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先是无比狂妄,派军机轰炸中国领土。在中国出兵之后,面对英勇无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麦克阿瑟一败再败,
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主张对中国在东北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必要时动用核武器。
如此疯狂地计划,吓坏了美国总统杜鲁门。因为杜鲁门担忧会会导致苏联参战,从而失去欧洲。但是,麦克阿瑟公开反对杜鲁门的决定,继续派飞机飞入中国领空。
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为借口撤了他的职,由李奇微接任。
实际上,不管是在战争中,还是在政治上,麦克阿瑟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1952年,麦克阿瑟参与美国共和党总统初选,但未胜出。
1962年5月2日,82岁的麦克阿瑟回到母校西点军校,接受军校最高奖励西尔维纳斯·塞耶荣誉勋章。在授勋仪式上,他发表了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讲《责任、荣誉、国家》。
演讲内容可谓是天花乱坠,彰显了美国政客擅长演讲的特点。
不过,中国高中生的教材,选用一位手上沾满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鲜血的美国将领的文章,会不会让阵亡在朝鲜半岛的英雄烈士死不瞑目?
编者有没有考虑过中国人的感情?有没有考虑过英雄群体的感受?
这种情感上的背叛,带来的伤害非言语所能表达。
在高中地理课本中,我们发现,明明是中国教材,用的封面是美国纽约曼哈顿广场的图片。
曼哈顿广场是美国的著名区域,是美国强大繁华的标志。
然而,在今天的中国,比曼哈顿广场更加繁华的地区比比皆是。弃中用美,显然不是无意之举。
从幼儿园到高中乃至大学,这些黑手围绕教材所下的一系列毒药,目的只有一个:在中国培养亲美分子,掌控中国的未来,巩固美国的霸权统治。
美国是全世界最擅长进行精神侵略的国家,美国在全球的文化扩张和精神入侵,是伴随着资本渗透一起推进的软统治战略。
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一方面帮助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爆炸的新时代,另一方面也给了美国窃取各国机密情报,发动网络攻击进行破坏,以及对各国民众进行洗脑的平台。
多年以来,美国利用互联网舆论造谣抹黑,制造事端,无所不用其极。几乎所有人都看到,美国总是无端指责中国“盗窃”美国技术,用监听等手段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实际上正是美国在暗中利用各种手段窃取世界各国。
在国际互联网上,美国对互联网的控制非常严格且“双标”,在推特、脸书、油管平台,但凡替中国说点公道话,就会被限流、禁言、封号;反过来,世界各国网友们的声音,如果不是夸美国的,就很难被推荐上首页。如果是大中华地区的用户(含港澳台及汉语用户)用户登录,基本上只给你推送反华内容。
美国采用的手段其实就是贼喊捉贼和精神轰炸。通过无休止的指责抹黑,不经意间就实行了精神入侵,在世界各国民众心中建立起目标国家的负面形象。
这种手段,就是美国的意识形态战争和文化战争的典型工具。
毛主席在1949年8月30日就撰文指出:“美帝国主义比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很长的时期内,更加注重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动,由宗教事业而推广到“慈善”事业和文化事业。”
美国的精神入侵战略,很大程度上瓦解了其他大国对抗美国的意志,甚至在各国蛊惑了不计其数的精美拥趸,客观上帮助美国强化了控制世界的能力。
面对美国的精神侵略,中国学术界,教育界,普遍丧失了警惕性,才导致教材领域被全面渗透,呈现出千疮百孔的状态。
美国在中国教育和文化领域植入的这些美国元素,主要目的是通过符号式入侵,逐步建立起美国优胜论的潜意识,摧毁中国未来一代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正因如此,我们才看到,公开为美国唱赞歌的学者专家越来越多,心甘情愿成为美式价值观俘虏的精英人士越来越多。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精英,如果丢掉了中国的国家立场,对中国只有危害作用而没有正面意义。一个精神上背叛了本国的精英,存在价值绝对不如一只中华田园犬。
美国的精神侵略和文化殖民,目的就是培养越来越多的亲美反华的精英。这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要斩断美国软战争的触手,必须把毒教材清理干净!这是事关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关键问题。
中国人的精神防线,就看教育和宣传领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