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猜“新冠问题”快要压不住了!
来源:圆方你怎么看啊
微信ID:yflooklook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22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
英媒上述报道的内容完全不属实,谭德塞总干事完全反对报道中的有关内容,有关媒体用匿名放风的形式翻炒新冠病毒实验室泄漏,罔顾事实、用心险恶。如果一定要就实验室问题进行研究,必须先对美国德特里克堡、北卡罗来纳大学等高度可疑的实验室进行调查。

今天我们一起聊聊:盲猜“新冠问题”快要压不住了
在这疫情肆虐的三年,发现一个有意思的“规律”。就是“疫情溯源”这件事吧,往往和“死亡人数”上升有着一种玄之又玄的关联性。这个关联性的准确度,貌似比“专家”对疫情走势的判断还要准确。
每次“疫情溯源”问题的热度炒高的时候,也是各个地方死亡人数将迎来大爆发的时候。
这个关联性有点像前些年,每当汪峰想有大动作上头条的时候,娱乐圈就会大动荡抢头条,充满了玄学的意味...
这个是我从百度指数上简单搜一下就可以看到的数据
关于“溯源”的舆论热度高峰期除了最近2022年6月这一波,一共有三波,分别是:
2020年1月
2021年2月
2021年7月
我们可以看看这些时间点都发生了什么。因为这次炒作“溯源”是英国的媒体,所以我们可以看看英国的数据。
上图是英国每日死亡的统计数据
分别是:
2020年4月死亡数快速提升,原始毒株在英国蔓延
2021年2月死亡数快速提升,然后3个月后德尔塔被命名
2021年7月死亡数开始抬头,然后3个月后奥密克戎被命名
……
对了,从英国每日死亡数这个表里面,除了可以看到“疫情溯源”被炒热和死亡人数开始上升高度相关。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第一个有意思的是:
大家看统计数据的偏离度,从今年1月开始到现在统计数据就呈现周期性大幅波动的问题,这个可能跟统计口径的调整有关,同时我们要注意,也是这个时候,西方媒体开始大幅炒作“奥密克戎=大号流感”这个论调,并且着力的让中国相信这个“科学的判断”,盲猜这里面有不少人为扭曲的因素。
第二个有意思的是:
看前两波疫情,其实是很符合疫情传播规律的,快速的波峰起来,然后快速的波峰落下。但是从2021年7月起来的这一波,因为持续时间长,死亡总量加起来应该不比前两波少,但是淅淅沥沥貌似总是过不去的样子。而且貌似有一种波段要上升的感觉。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不是孤例。同属英联邦国家的澳洲,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舆论是为政治服务的,媒体的嗅觉,往往比医生来的还要快……
所以在这里大胆的做三个预判,看看会不会在未来两个月被打脸:
一、在英国等部分国家,新冠带来的死亡会进一步上升(其实只是被爆出来),或者宣布因新冠导致的后遗症严重性被重视。
二、会有新的病毒毒株被命名,来唤起普通百姓对新冠的重视,并且同时开始采取新的趋于严格的防疫政策。
三、会继续加大甩锅中国的力度,为自身防疫不力找寻借口,并且转移老百姓对政府和医疗系统的不满。
当然,我这个预言被打脸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毕竟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大V笃信“新冠=感冒”,如果我这个判断如果真成真了,岂不是让他们下不了台,所以这些大V还是会一直论证“新冠=感冒”的。
同时,现在“统计数据”显示,新冠的死亡人数已经创了“新低”,也侧面佐证了“新冠=感冒”这一宣传口径……
在这个时候预测上面这三点,有点像足球比赛,我方上半场0:2落后,中场休息的时候预言下半场会上演帽子戏法3:2翻盘一样容易被打脸。
不过,还是想大胆“下注”一次。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更何况是刚刚过去三年发生过过两次的历史。
虽然我不是什么病毒学家,也没有去做什么科学分析。不过当英国媒体开始再一次炒作“疫情溯源”的时候,当舆论开始疯狂甩锅而不是号召“共存”的时候。
盲猜“新冠问题”快要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