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全面摊牌,是急不得,还是拖不得?
作者:李不太白
来源公众号:李不太白
一、
电视剧《大决战》里,粟裕指挥军队在完成对黄百韬兵团的包围后,胃口忽然变得很大,他不光想要吃掉孤军悬于徐州之外的黄百韬兵团,还想向西更进一步干掉刘峙兵团,这就是要大打特打的架势了。于是上报中央请示。
这时国共双方在徐州地区的兵力对比是80万对60万,且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不久,国共双方都疲惫不堪。
第一代领导核心集体都是各自一夜未眠,于是一起在晨曦中踏着雪上山散步,一边研究淮海战役的问题:到底要不要打这么大的仗?
研究的结果是打。
伟大领袖主席最后下了个结论:“我曾经说过,抗日战争急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
这种“急不得”和“拖不得”的大局判断,来自于对客观现实与形势的深刻洞察与果断把握。
抗日战争急不得,是因为当初中日双方的工业化、动员与组织能力、经济水平差距过大,进一步导致双方武装实力对比差距过大,速战利于日军,中国最佳的抗战策略就是拼消耗战、打持久战。
解放战争拖不得,是因为当时国共双方军事实力差距虽然也有,但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大,而人民解放军的组织力、动员力、战斗意志、团结精神与相互配合及策应精神、战斗力、战役运动能力、后方物资供应能力、根据地人民拥护意志均远高于国民党军,速战利于解放军。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历史的机会窗口时不我待。刚结束二战的美苏双方都需要修养与喘息时间,并且美苏两大国当初处于全球争霸的目的,都主张国共双方划江而治,而非支持中国统一。就在这时,作为美苏双方争夺重点的欧洲于1948年6月发生美苏对峙的“柏林危机”,大有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趋势,使得美苏都无暇东顾。这样的时间窗口同样是稍纵即逝,久拖则有变(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在国共内战的1947年,朝鲜战争同时爆发的情形会如何?)
所以说,当初中国内外的两种情势一综合,就使得志在统一全国的解放战争一点都耽搁不起,“拖不得”。
事实上,等到1949年5月“柏林危机”结束后,解放战争也大局已定。生米做成了熟饭,美苏双方就是想干涉也由它不得了。
二、
按照这个逻辑,那么现在对佩洛西窜访台岛问题的定位,是相似于当初急不得的“抗日战争”呢,还是相似于拖不得的“解放战争”呢?
从性质与法理上说,那当然是相似于“解放战争”:台湾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属于当年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是国家统一的性质,是尚未结束的解放战争尾声。
但是,如果单纯从如今中国的发展大局来说,对于佩洛西窜访台岛问题的历史定位就未必是这样的了。
谁都知道,台海局势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背后一直存在作为全球霸权的美国势力,或者扩大一点说是美日同盟。这就使得台海局势实际上早就演变变成了中美力量的较量。
因此台海局势问题的关键,也早就扩大成了中国如何将美帝的势力驱逐出东亚的问题了。
若以将美帝的势力驱逐出东亚为思考的着眼点,那它是个“急不得”的问题呢,还是个“拖不得”的问题?
这就要看这一个“急”和一个“拖”的两种情形对中美哪一方更有利了。
驱逐美帝势力出东亚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后发展起来的大国推翻守成霸主的地区压迫问题。若以中美两国如今的发展现状来说,这个问题的定位就是形似“抗日战争”、而非“解放战争”了。
自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作为全球霸主在东亚已经经营了七十多年,美帝在日、韩、关岛都建有规模化的军事基地与驻军,各种内在资源与关系盘根错节,中国是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将美帝势力驱逐出东亚的;从全球大国兴衰史来说,新兴大国要驱逐乃至替代守成霸权国也有一个历史进程,就算是美国势力进入并主导欧洲、乃至从大英帝国手中抢过全球领导权,也是经历了一战二战那样两个长周期的历史大事件过程的。
综上,参照当年抗日战争是“急不得”的局势判断,如今要驱逐美帝势力出东亚这件大事也是属于“急不得”。
归根到底,中美摊牌时间越晚对中国越有利。这样的判断根据在哪?下面就来简要分析一下。
三、
当年抗日战争“急不得”的核心,是中国用大国拼消耗战略去破解作为中等规模国家日本的急功近利策略,也就是用持久战活活拖垮乃至拖死日本。
实行持久战的基础,在于一个国家的国土纵深、资源、经济、人口、耐力、生存力等方面。实行持久战的一方,至少要有其中两方面以上的持续输出力远大于对手。
注意这里三个用词:“两方面以上”,“持续输出”,“远大于”。三者缺乏任何一个,我认为都难以持久战。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要持久干一件事,如果不能持续输出,那还怎么持久呢?而如果没有大于对手的资源与耐力,那又如何持续输出呢?
在当年抗日战争中,比较中日两国的实力,中国在国土面积与战略纵深、资源、人口、耐力这四个方面都是远大于日本的。中国可以在抗日战争持续输出战略纵深空间、人口兵源、基本生存所需资料(作为农业国的粮食与棉花生产)、武器(美国等外部援助与少量自造)。
再看今天中美力量在这几个方面的对比。若我们以驱逐美帝势力出东亚为目标,中美两国在国土纵深、资源、经济、人口、耐力、生存力等方面的持续输出能力,谁远大于谁呢?
1.国土纵深。因为中美都不太可能进行攻入对方本土的超大型战争,所以国土纵深这块比较已无必要。就算非要比较,那也是双方大体相当。
2.资源。双方的资源都是来自全球:油气资源主要是欧佩克产油国的中东与俄罗斯,矿石资源则主要是来自南美洲、澳洲、非洲。比较中美双方的全球资源汲取能力,也算是差不多相当吧?中国虽有油气出产大国俄罗斯的这层友好关系,但美国也占着自己国内拥有大量油气资源的优势,算下来还是个双方相当。
3.人口。也就是作为人力资源竞争力与作为全球消费市场的吸引力。在这两方面,中国都占优。中国14亿人,美国4亿人,就算美国人均收入高、吸引全球人才的环境与能力均胜过中国一筹,但中美双方本身的人口规模摆在那,中国在人力资源与市场规模这两方面的实力都算作是美国的两倍并不过分吧?
4.经济。当落到两国拼实际竞争力层面的时候,那主要就是拼制造业了。服务业与金融业在这种长期面对面、硬碰硬的竞争中没啥大的鸟用。而在制造业这方面,作为正在形成升级版世界工厂的规模化的全产业体系实体,中国完胜已经“脱实就虚”多年的美国。
5.耐力与生存力。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在一波波艰难困苦中坚忍生存多年了,而执政党的基因更是一路从反围剿与长征中锤炼出来的,所以,可以说这一两百年来,中国社会从下到上的耐力与生存力肯定是远超过惯了富贵生活的美国社会的。设若未来情势变糟糕,中国人整体上应该能够承受得住从小康生活滑落到温饱生活,但美国人整体上能承受得住从发达生活阶段坠落到温饱生活局面吗?看看越战时期的美国人群起汹涌的反战情绪就知道了,美国人承受不了。
比较中美“持久战”双方所必须具备的持续输出力,结果就是这样的:中美的国土纵深空间这一项不必比较;资源力方面是中美双方相当;而人口、经济、耐力与生存力方面则必是中国胜出。
假设在中美双方国内都稳定发展的大前提下,则中美双方的这种输出力差距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有利于中国。
如此一来,中美摊牌时间晚一点对谁最有利就是个一目了然的事情了。
所以,在驱逐美帝势力出东亚的这件事情上,我们就“急不得”。中国只要保持住足够的战略定力,只须慢慢来、“徐为之图”就可以了。
发展时间一定是在中国这边,而不在美帝那边。无论是从名义GDP增幅看,还是从实际购买力看,亦或是是从双方社会滚动发展规模看,急火攻心的都应当是美国。
敌急,我也跟着急吗?敌躁,我也跟着躁吗?那就等于是主动地去被人家牵着鼻子走了。
敌急则我缓,敌躁则我静,方是胜之兆也。
四、
因此,从驱逐美帝势力出东亚的这个长期的现实大局着眼,在处理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这件事上,对我们比较有利的处理战术策略就绝不会是大干快上,也就绝不能是大打特打。
既是持久战,那就必须是步步为营,必须是一个既得陇复望蜀的渐进式策略。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先求“量变”,再在时间里慢慢发酵,耐心地等待着“质变”的那一刻到来。
比如在这次军事演习期间,就可以实质性扩大军舰与战机无限逼近台岛本岛的事实,远则为此后长期进行军事近岛游弋或傍岛岸驻扎提供一个既成先例;近则为战机胁迫佩洛西专机提供着力点,或强迫其专机降留指定地点,或视机会的有无进行扣押拘留之,或战机逼迫其改变航线以驱离之,这都不失为上策。
而一旦我方主动造成中美全面军事摊牌战争的局面,那就是下下之策了。
军事上当然要不惧拿出敢于硬碰硬的勇气,政治上却要继续保持中美斗而不破的大致局面,而不扩大到中美全面军事摊牌的糟糕情形上去,这就是属于保持了持久战“急不得”的战略定力。
若将大事扩大办,甚至演变成中美全面热战,那是属于将“急不得”的持久耐力赛仓促之间办成了“拖不得”的百米短跑赛,那就等于是破坏了自己的总体发展节奏,更违背了自己的总体利益。
五、
当前中国的总体利益是什么?
是将中国发展成为现代化强国。具体来说就是人人皆知的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就是到建国一百年的2049年要建成为现代化强国。再具体一些,就是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归根到底,中国的总体利益还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是与美国全面军事摊牌。
为一个行将入土的老妇佩洛西与美国发生全面火拼?实事求是地说,这完全不符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利益、整体目标与整体路线规划。
实际上与中国开战也完全不符合美帝自己的利益,而且也一定不在它的计划之中。
只有疯子才会将两个同是军事大国与核大国的全球第一第二强国推入全面热战境地、并将世界拖入进一个全面毁灭的疯狂风险中去。
至于所谓第一岛链问题,我认为也要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大局上思考军事问题,即第一岛链有没有形成中华民族发展的现实障碍?例如出海入海的航路有没有被封锁、出口入口的货物资源是否无法进出。如果是有,那对不起,只有跟你拼命了,谁也不能阻挡中国崛起之路;如果没有,中国的商船与军舰想怎么航行就怎么航行,那什么第一第二岛链就是个屁,谁开车赶路的时候还会在意路边趴着一条狗呢?
六、
佩洛西访台当然有她本人政治生涯的算计,包括她家那搞股票内幕交易的破事即将要东窗事发。
但是佩洛西这种高声喧嚷访台事件还是要放到如今全球变局的这个更大范围来考量,包括最近传出的英国下议院外事委员会年底前可能访台的声音,它们背后更根本的本质是什么呢?
都是一种集体极度焦躁的心理呈现。是以英美为主体的盎格鲁-撒克逊社会对中国整体国力已上升至全球第二(且将继续势不可挡地继续上升)、同时中国工业制造业与信息科技等全体系产业链健全(且不断向着高端化升级)趋势所表现出来的极度焦躁、猜忌、忧虑乃至恐惧的表现。
盎格鲁-撒克逊社会对他们将要失去全球领导权地位的局面寝食难安,焦躁不已。他们不知道一旦中国崛起成为超级大国之后世界会发生什么。毕竟他们英美成为全球霸主的时候,都是以奴役与殖民他国为基本特征的——他们极度忧虑自己到时候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奴役的对象。
英美这种集体焦虑感可以理解,但纯粹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过话说回来,国家和人都是一个样,基本上都是习惯以己度人,很难用对方的思维思考彼此未来关系的可能前景。
盎格鲁-撒克逊世界为了对付他们想象中的可怕局面,他们真是费尽心机,招数出尽,想了一招又一招,但让他们失望的是基本全都以失败告终:
比如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结果三四年下来,是否伤人五百不说,自伤一千是肯定的,生活品的物价涨到美国人民肉痛,到现在已经可以宣布对华贸易战可悲地失败了;
比如美英挑拨印度与中国在边境开战,谁知眼看中印边境的枪管都热得发烫了,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中印两国军人居然在热核时代干了一个冷兵器时代的群架,于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幻想又在目瞪口呆中破灭了;
比如美国怂恿菲律宾制造出了与中国的南海黄岩岛冲突,他们也说官司打赢了,谁知道他们在强制执行所谓仲裁结果的关键时刻,美军终究还是下不了决心与解放军在南海硬碰硬,在2016年那次双方军舰飞机导弹的大规模对峙时率先认怂撤了,看得菲律宾、越南、新加坡等一干观众心中拔凉拔凉,最后南海风浪平息,且从此再难掀起大波澜;
比如美国拜登政府接连出马,拉拢东南亚对抗中国,结果一再碰了软钉子,东南亚诸国大多表态不愿意站队;
至于什么AUKUS四方安保联盟也没起啥作用,印太战略同样是空有其表,还有什么民主国家大会更是个空壳冷笑话……
所有能使的招数基本都使了,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还是二百五,咋办?于是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整体很焦躁,到哪哪不对劲,吃嘛嘛不香。
这时候,对于美英国内的一些势力来说,佩洛西实际上就是他们抛弃的一个导火索,一个80多岁的弃子,他们最希望佩洛西专机以送人头之姿被击落,从而让他们有发动世界舆论群起谴责中国的名义,进而给他们创造新的怂恿西方各国群起攻击中国的机会,并进一步推进亚洲版北约落地的历史窗口。
说白了,盎格鲁-撒克逊世界想做的事情,就是想让佩洛西成为1937年7月7日夜间那个声称走丢的日本士兵,想让台湾变成宛平县城。只不过,当年入侵的日寇在他们那里将会变成联合整个西方世界对华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经济+科技+文化制裁,直至搞成事实上的真正全面脱钩。
没有赢的希望的人最希望局面大乱。也只有大乱,他们才有在一系列失败之后得到重新挣扎挥戈的机会。
但就像俄乌战争完全不符合中国全局利益一样,已经手握胜机的中国怎么会愿意本已乱糟糟的世界局势再被火上浇油、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继续乱糟糟下去呢?
中国产能过剩的大量产业最需要广泛走出国门去,国内制造业体系则需要深入向高精尖方向规模化升级扩容,所以,继续深入推进全球化,深入扩大各国开放,深入推进多边合作,深入建设全球市场与供应链大循环,这才是中国当前与未来的大利益所在。
所以这个时候,中国最不需要的是什么呢?是战争。可以这么说,谁挑起战争,谁就是中国的拦路虎,谁就是跟中国推进全球化的发展大局过不去。
抛开政治谈军事,抛开发展谈战争,这样单纯的军事论观点是危险的,也是幼稚的。
就说今年的经济形势吧,有好些个地方为了多开几个罚单,多收那么三五斗,就连小民拍黄瓜的事情都给盯上了,在这种疫情之下糟糕经济情势、糟糕就业情势下还高谈阔论什么中美大战,是“何不食肉糜”了吧?须知不是所有小民都有机会能挤入周劼那激动人心的朋友圈的……话说谁家的孩子快开学了,二宝又该要给他买奶粉了,老人高血压糖尿病最近又犯了,房贷每月到期二话不说就扣款,而单位领导谈话又提及裁人的事情了,有些同志们早晨一睁眼扑面而来的都是金光闪闪的压力,所以在这个慌张岁月最该采取措施的是让经济创口止血回升,踏踏实实扩大出口、扩大开放、搞活搞好经济、扩大就业才是头等大事。
所以这个时候英美一再跳出来搞事情,就看谁先耐得住了。
中国耐得住,有战略定力,胜利的天平就会一再倾向我们这边;中国如果耐不住,局势就可能发展成乱局,英美就可能得到浑水摸鱼的机会,就可以抓住时机乘势发动西方社会联合对华制裁。
因此,中国应坚持不打第一枪,坚持驱逐美帝势力出东亚的事情“急不得”,坚持以斗争求和平,坚持对台岛步步为营造成既成事实。如此而已。
不过一旦盎格鲁-撒克逊那帮金融资本家按捺不住焦躁情绪,一旦美英的战机胆敢开到台海率先打响第一枪,那么全部道义就一滴不剩地都到中国这边了,他们再想联合欧洲发起制裁也就没有了站住脚跟的任何理由了——中国当然是不怕谁制裁,但是一个不对华全面制裁的西方社会、一个开放的国际社会终归才是最符合中国当前与长远利益的。
凡事都有个底线限度,一旦英美胆敢在台海地区打出第一发导弹,那中国的再办的事情就变成了被迫防卫了,战争的责任就全在英美那一方了,那种情形下的中国就不用考虑战争的后果了。一旦到那个时候,中国就有权利以绝对正义之名进行奋起反击战,就可以以排山倒海、天翻地覆之势给予敌人以饱和打击,就可以务求打掉美帝在东亚挑衅与存在意志为现实军事目标。
但我想英美两国是没有胆量向核大国实打实地打响第一枪的,那既不符合搅屎棍们的行事风格,也不符合他们的现实利益。
所以在如上这些假设发生之前,我们若要办大事,始终还是得冷静地计算清楚,始终还是要为实际利益、整体利益、全局利益为考虑清楚这个大事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而不能被动地落入哪个气急败坏者的某个算计当中去。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这就像已经打了已经近半年的这场俄乌战争,英美提前100多年前(对,不是10多年前,就是100多年前!详见下文链接)就挖好坑在那等着了,引诱甚至是逼迫俄罗斯跳入,结果谁得利?谁高兴?是勇敢又硬气的“战斗民族”吗?
为了什么打,要不要打,打的是什么,跟谁打,什么时候打,用什么形式打,打到什么火候,怎么打,打哪里,打到哪里,高声呼唤战争的广场大爷们如果不把这些不一个个搞清楚,计算清楚,那么下场的榜样就是北方那个彪悍的战斗民族。
说句难听的,借用《龙城岁月》里的那句台词说就是:
“古惑仔不用脑子,一辈子都是个古惑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