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教训与中国的坚持!
来源:圆方你怎么看啊
微信ID:yflooklook
9月18日2时40分许,黔南州三都至荔波高速三都段发生一起客车侧翻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截至18日17时,事故造成27人不幸遇难,20人受伤正在救治。
据报道:贵州省委书记、省长第一时间作出部署,迅速赶赴黔南州指挥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要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极端负责的精神,全力以赴抢救伤员,深入细致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并向遇难人员表示深切哀悼。
27个生命,在这样一起事故背后,或许是十数个家庭的生离死别和痛苦。在这里,我仅代表自己向遇难人员致以最沉重的悼念。
这个事故发生之后,快速冲上热搜,一方面这个是近些年少有的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和这艘大巴所执行的任务有关,“事故车辆为贵阳市涉疫人员隔离转运车辆”。
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贵州的教训与中国的坚持
疫情三年了,过去说大疫不过三,在这第三个年头,许许多多人总有一种感觉,感觉“疫情”总应该快要过去了吧……
而经过了这三年“疫情”的反复洗礼,在这几年“严格防疫”的政策下,似乎现在社会上有这么一种声音,认为我们今天所有的“问题”都是“防疫”所带来的。而只要不“防疫”的话,一起都会好起来的……
(就像很多人感觉俄乌不打仗,能源和物价就会降下去一样……)
经济不好是因为“防疫”,放开就好了;地缘紧张是因为“防疫”,放开就好了;今天贵州出现这个车祸,也有人在说出现车祸是因为“防疫”,放开就好了……
平心而论,我敢说,最迫切希望生活恢复常态,疫情不再出现的人里面,我大概能排进前10%的比例。因为我所从事的行业是服务业,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服务业的朋友,这些年服务业在疫情下举步维艰,各种损失不可言说。
应该说,很多服务业企业今天之所以还在做,绝大部分都是老板拿着过去的积蓄在往里面填,而能做出这样的行动,主要是割舍不下一辈子奋斗的结果和公司一起工作了很多年的员工……
既然我这么不希望疫情继续,那疫情会不会如预期一样快速过去呢……很遗憾,从我今天看到的信息来说,大概率是不能的。
9月14日,《柳叶刀》刊文《新冠疫情应对:一场巨型的全球失败》里面提到:面对疫情的应对失败,带来了两个还在继续发酵的后果。
后果一:全球可持续化发展进度倒退数十年;后果二:截止2022年9月15日,全球因新冠感染超额死亡1770万人。
我今年1月8日就对于疫情未来走势做过判断,当时还没有出现上海的疫情,也没有出现今天全国散发的状态。而在当时,我就判断:
美国当日新增百万例只是这次病毒全球肆虐的一次韵脚,截止到1月7日晚12点,这场疫情累计确诊已经超过3亿人次,累计死亡已经超过550万人。
如果考虑到很多国家的检测设备,检测手段及统计数据存在缺陷。可以大胆的预测,全世界已经有1/10的人,大概7亿人曾经感染过病毒,而真正罹患病毒而死亡的人数,可能已经超过了千万人。
今天柳叶刀的报道,只是验证了我年初的推论。在我看来,疫情可能持续的时间会比我们想象的更久一些,大疫不过三,说的其实是“应得尽得,应死尽死”之后的情况,而今天只要我们还需要守护更多人的生命安全的时候,三年,恐怕离终章还有不少的距离。
而既然疫情不可能快速结束,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就需要思考,我们应当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疫情”呢?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包括到今天为止,很多地方处理疫情的方式依然是一个“运动式”的方式在处理,哪里有疫情,就动员起来力量去扑灭,搞封城,搞全员核酸检测。
这种“运动式”的行政资源的调动,固然有其便捷性和有效性,但是不可持久,因为他大量的占用了其他方面行政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配置。
面对不断演化的病毒,如何快速整理出来一套常态化行之有效,效率提升,可以落地的方法,其实才是现阶段更为重要的。
中央以及全体中国人民对疫情的走势判断,其实是非常明确的。但是在具体各级政府的行政操作层面,缺乏可靠规范的方法论。很多防疫方面的坑,这个地方踩完那个地方踩;很多错误防疫所带来的问题,这个地方才出现,那个地方又出现。
包括这次贵州的事情就是这样,许多人所质疑的点其实是:
涉疫人员隔离转运,是否符合防控规定?凌晨2时40分许,在高速上驾驶车辆,是否违反了相关法规?驾驶员是否存在疲劳驾驶的问题?
这些转运问题的处理,是不是能够有更便利、更有效、更科学的处理方式?
包括前一段网上出现的那个贵阳大白“接力传菜”的宣传报道,没有点赞表扬,更多的是批评指责。
有网友留言:如果贵阳花果园的做法加以推广,每个物流汽车只需要倒退1000米卸货,就能解决数百万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了。
虽然评论辛辣,但也说明很多问题。这种流水线的接力传菜纯粹是浪费人力,摆拍作秀,搞形式主义,是属于“自我感动,没有困难创造困难!”
这种保障问题的处理,是否更便利?更有效?更科学?想来,不是的!
从健康码的不能全国统一,到对物流运输的层层设卡,从摆拍作秀的物资传递,到深夜转运的大巴倾覆……表面展示出来的是群众的不方便,是生活的受影响,是防疫物资和人力的浪费,是许许多多家庭的不幸,背后需要看到的则是在问题背后所反映出来的“运动式抗疫”的后遗症。
疫情短期内不会过去,国家和我们每一个人或许都还需要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不过能不能更多的以人民为中心,真真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想尽一切办法让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少受影响。或许这才是我们需要从贵州事故所吸取的教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或许只有真正吸取了教训,真正懂得了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国家和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够坚持得更久,打赢这一场疫情的战役。

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攻坚克难中开拓前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想办法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确保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少受影响。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多做暖人心、聚民心、强信心的实事,汇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正能量。
——2022.6.29,湖北武汉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