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衣哥,养活了朱楼村的一群“深秋”
原标题:一个大衣哥,养活了朱楼村的一群“深秋”
陈亚男离婚风波中,有两个“大有关系”的人蹦跶得很欢。
一个是大衣哥“男经纪人”的袁长标,另一个则是大衣哥“女经纪人”深秋,二人分别借着和大衣哥大衣嫂的“亲密合影”,以经纪人身份自居。特别是这位“深秋”,在陈亚男和朱单伟离婚风波期间,没少替大衣哥发言表态。

然而就在近期,她“经纪人”的身份被无情戳破。
大衣哥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没有经纪人和助理,深秋你根本撵不走,在朱楼租房子拍视频”。大衣嫂也在一段视频中透露,“自己在家是最小的,压根就没有妹妹,深秋是东营的人,根本就不是朱楼村的人”。就连陈亚男的小姨也曾对深秋冷嘲热讽,暗指她在朱单伟和陈亚男分手这件事情上没少瞎折腾。

一切真相大白后,深秋被网友吐槽是“拆婚专家”,并被赐外号“深拆拆”。
可人家深秋不服气,在小号上发视频吐槽大衣哥,“莫名其妙有了一个‘深拆拆’的美名,好可笑,原本早已没有事实婚姻还要演戏,为何违背良心还要往别人身上泼脏水,让别人去背锅,你们几个意思”?

眼看着大衣哥这边“抛弃”了自己,深秋也没闲着,一边极力为自己辩解,一边高调为朱楼村老人包饺子送爱心,拉拢人心。为了能够继续留在朱楼村,她甚至当众念起了感谢词,“感谢朱楼村的人,特别感谢大衣哥和大衣嫂……”
总之,无论如何都不能离开大衣哥的身边。很多人对这种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毕竟大衣哥身边从来不缺“深秋”,他可是凭一己之力养活了一群“深秋”。
此前就有新京报的一个采访组到朱楼村实地观察大衣哥朱之文的日常。几名记者在朱楼村呆了5天后,写了一篇七千字的长文,其中就揭露了“被直播的大衣哥”。那时大衣哥家里,每天都会涌入几十号人,拍视频,做直播,大衣哥上个厕所都有人要挤进去。有时候天黑了,人还不肯走,大衣哥完全失去了个人生活。

这些人什么都想拍!朱之文说,自己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意识抬头看,窗子外有没有摄像头或者手机。为了能拍到他,许多人甚至会爬到墙头上去。大门打开的一瞬间,大家蜂拥而入,其中有真实喜爱他的粉丝,而更多的是拿着手机来录像和直播的邻居们,或者隔壁村子里的老熟人。
这样的情况持续至今,陈亚男离婚风波期间,每天更是有很多人将朱之文家围得水泄不通,这里面不仅是附近人,还有不少是从外地过来的“镜头”。他们纷纷在朱楼村租房住下,有的短住,有的长期拍摄大衣哥,就像“深秋”一般,俨然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朱楼村人。

可俗话说“僧多肉少”,大衣哥就这么一个人,当朱单伟和陈亚男的热度逐渐散去,这么的“深秋”,所有镜头依然还是要对准大衣哥。
不够分,怎么办?
于是我们看到,近日有网友爆料,朱楼村的村民已经开始“驱逐”外地拍视频的人了,不让他们拍视频,甚至还上手抢手机,给出的理由则是打扰到自己的生活了。

其实先不说网友爆料的真假,单就大衣哥身上的流量,谁不知道?所以也不用说是不是打扰到生活,纯粹就是僧多肉少不够分了。再加上一些平台正在严查拍摄大衣哥的账号,所以这就导致矛盾爆发。
可事实上,说到底也就是一个大衣哥和一群“深秋”的故事,本地人也好,外地人也罢,但凡指着大衣哥赚钱的拍客,哪一个不是“深秋”?只不过有人成为了真正的“深秋”,有人没赚到名没赚到钱罢了。“深秋”们从大衣哥身上获得流量,大衣哥也得以保持热度。本是双赢的一件事,何苦要走到两败俱伤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