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经常这么对你,其实就是想疏远你,别再留恋了
原标题:一个人经常这么对你,其实就是想疏远你,别再留恋了

主持人何炅曾在《向往的生活》中说:
“要接受朋友之间疏远是常态,虽然我有很多朋友,我也很在乎身边的人,但是我从来没有一个奢望,要把任何一个人留在身边一辈子,因为这个很难。
人们的日常交往,总是感情和利益掺杂着,在各种社交场合中,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期待和目的走进人群,并且指望自己的热情和付出能换取他人相同的回报;
如果投入产出比低,那这份人情就没必要再维系,疏远也是人之常情。
有人说,成年人的绝交常常是静悄悄的,不必去解释为什么自己变得冷漠了,也不会伤及到他人的体验和尊严,转身的一瞬间,往日的情谊就已悄然远去。
感情有来有往,任何单方面的主动,都是一种折磨和消耗;
聪明人要知道,如果一个人经常这么对你,其实是他想疏远你,只是不方便说得太直白,冷静过后,请别再留恋,或对人情抱有幻想。

不再对你的事上心
郭敬明在《小时代》中说:
一个人身边的位置只有那么多,你能给的也只有那么多,在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有些人要进来,就有一些人不得不离开。
生活的忙碌和压力,让人们无暇顾及太多的人情往来,只能看自己的实际需求,从中做“筛选”;
如果他打算疏远你,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对你的事不再上心,不主动去联系你;
就算你联系他,有幸地得到了他的回复,人家也只是简明地回答必要的问题,不会对你嘘寒问暖,关心你的处境和成长。
你说得再多,对方也是充耳不闻,没什么反应,这足以说明他对你的疏远和不重视,无所谓。
成年人世界的潜规则,凡是进入社会有几年的人都会懂;
他不理你,是因为他不想理你,如果他心里有你,总有各种方法能表达他的关心和在意,哪怕方式是比较拙劣的。

故意对你忽视,就是让你明白他不愿意和你产生关联,让你心灰意冷,知难而退,所以他才摆出一副泰然自若的冷漠样子。
这种人的心思昭然若揭,我们不需要花费心思,去和他相处,没有回应的感情继续勉为其难下去也毫无意义。
他的重要人生经历,都不与你分享
这世上最可悲的一件事是,一个人热烈追求一份纯粹的感情,却被人漠视和敷衍,而自己过了很久才发现。
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浮于表面的客套和亲近,根本不走心的打探和关心;
人和人的关系,也是逐渐升级的,你对我好,我也能对你释放真诚和热情。

人心莫测,有些人对你看起来友善主动,但其实却在心里设置了重重壁垒,能升级关系和感情的事情,都不对你“放开”。
也许是他们内心敏感自卑,但更多情况是他们不把你划入自己的社交圈子,才会对你有所保留,对你避讳;
他们不愿和你分享自己重要的人生经历,是觉得让你参与其中,实在没什么意义,也不奢望你的理解和支持。
这种明显的“排外”,说明你们之间只是浅浅的交情。
因为但凡关系深入一些的朋友,都会暴露自己的不足和真实甚至狼狈的一面,对方总是对你设防,表明他的心门不会对你敞开,你和他之间有一面厚厚的墙,靠你无法击穿。
你再主动询问对方,或是联系对方,只会被视为不知趣的打扰,因为对方的抗拒和疏远的意图已经如此明显了,你就不要再纠结和遗憾。
保持一段适中的距离,或者干脆放弃和对方的交情,都是明智的选择。

时不时无故失联
有人说,一个人再回避,再冷漠,也会让自己在意的人找到他;
如果你时不时发现对方无故失联,或是很久才回复你的消息,说明他可能排斥或是厌恶你的亲近。
可能是他不喜欢和你经常聊的话题,也可能他对你这个人还处于警惕和不认可的阶段,所以才会做出“失联”这样的举动,来婉拒你的邀约;
处事圆滑的人,可能会在之后做一点表面的解释,目的是让你不要记恨他;
狠心冷漠的人,干脆就彻底失联,不会对你做任何的“感情补偿”;
作家周国平说:
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

一生的时间很有限,我们一腔热忱,换来的却是疏远,无论是谁,都会觉得受伤;
但更重要的是,成年人要学会“自觉”,明白这世上没什么人肯花时间了解自己不感兴趣的人;
与其怨恨悲伤于他人的疏远,不如冷静地退场,不刻意讨好,也不责问争吵,潇洒地去和值得珍惜的人保持友谊,用这份感情慰藉自己,温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