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地段,要用20%的品质去弥补!
东方楼书,看透房地产和买房卖房众生相!《10%的地段,要用20%的品质去弥补!》是一篇关于要用,地段,品质的文章。东方小楼引用该文章仅仅为了更好的传播房地产相关知识,让大家在房地产买卖中有更清晰的目的和执行策略!不代表小楼认同其观点,本着从不同侧面看问题的态度,我们会引用很多大咖的观点!

今天这篇文章,我必须得写一下,因为最近出现了很多让我觉得莫名其妙的事情,比如一些我并不看好的楼盘受到了追捧,比如一些未上市的新盘传闻要做超大户型等等。
平心而论,我认为河西一些楼盘/地段是不适合做大户型的,即便做了大户型,由于限价与开发商经验的问题,品质、地段、面积也对不上位。
这带来的结果是,在未来时间的长河里,由于地段难以吸引到人,同时品质又不是那么顶尖,大面积带来的高总价会让人无法接受,最终看得上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看不上,房价停滞不前,甚至亏本。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很多大户型还是有人在买,很多楼盘还真的就想做300多平的超级大平层。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是河西人与开发商已经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即无脑追求“品质”的极端。
其实买品质这个事情是我先提出来的,早在2年前万人摇号,千盘摆烂的时候,我就告诉大家,不要再买垃圾盘了,今后是品质盘的天下,只有高品质的房子才能升值,最终把南京楼市带上了正轨。
但万事过犹不及,经过2年的市场教育之后,我们发现,人们对品质的追求已经过头了。
很明显的一个表现是,河西人现在已经魔怔了,他们对所谓的品质追求已经到了蛮不讲理的地步,觉得有品质的就该无脑买,没品质的一分钱也不要,这种行为就过犹不及了,必须及时纠正。
下面说几个常见的误区,帮各位理清思路。
1、品质溢价源于稀缺
在过去的几年,无数楼盘向我们证明了一点,那就是越有品质的楼盘越保值,让我们单纯的以为,只要无脑买品质就行了,无论它有多贵。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万事讲逻辑,我们要明白为什么品质房升值更快,原因就在于它的稀缺性。
在以前,房子都是很烂的,品质房就是独苗苗,由于缺乏竞争,土豪非买它不可,所以才获得了高收益。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楼市冰冻之后,几乎所有的楼盘都提高了自己的公区、梯户比、装修、外立面,豪宅更是夸张,什么顶级装修品牌都往上堆,那么这一大批高品质新房,其实已经失去了稀缺性。
一旦稀缺性没了,竞品变多了,二手房买家可以慢慢挑了,那么房价也就涨不了了,可以预见的是,为阿里很多高价品质盘是不会有很好收益的。
举个例子
河西南润峯,2年前一度卖到了7万的高价,就是因为在那个时期,它是河西南唯一一个品质盘,土豪别无选择,只能被动接受。
而现在润峯已经跌落神坛,5万多就能买,因为它的品质已经没有了稀缺性,随便一个老鹅、紫阙、绿地、金茂都可以超过它,那么当年的品质溢价也就不在了。
那些当年冲着“品质”去高位接盘的人,肯定哭晕在姥姥家,因为他们只看得到“品质能升值”,却看不到品质升值的核心在于稀缺。
2、改善盘,追求品质不如追求价格
“品质能升值”只是表面上的,核心在于稀缺性,一旦不稀缺了,什么房子都无法升值,故而不要去无脑买品质,而要开始去关注于两点:
一、更低的价格
未来品质二手房很多,可能会很卷,最终大家价格都上不去,那么当初那些品质略高但价格更高(装修贵了1000,房价贵了3000)的楼盘会很吃亏,反而那些品质稍微差一些,价格稍低一些,又依然能保留“2梯2户、铝板、新房”三大件的房子能获得更好的收益。
比如,A楼盘买入价5.3万,B楼盘买入价4.6万,A品质更高,装修更好,但大家都是2梯2户+铝板+新房。
由于品质盘竞争激烈,最终二手市场A楼盘也就卖个5.8万,而B楼盘却可以避开锋芒,卖个略低于品质盘的价格,5.3-5.5万,那么谁的收益更好呢?
所以现在买房,买一些品质略弱但价格便宜很多的房子,是最划算的,而不要再无脑拼品质了。
二、更高的品质
未来高品质商品房会普及,但极高品质的依然会很少(牵扯到成本与开发商能力问题),这类房子还是有稀缺性的,目前依然是值得购买的,前提是价格与面积合理。即面积与地段相配,价格也不会高太多。

所以,你若是高价去买真正的超高品质楼盘,依然是可以的。
3、豪宅里,大户型不等于高品质
最近很多人犯了个错误,就是单纯的认为大户型=高品质=稀缺=高收益,或者说,挖了个会所,搞了个高级装修的大户型就是高品质,这就错了,大错特错。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若当初润峯做240平,会是什么结果?
或许在2年前,星八客巅峰期,由于上市大户型较少,润峯会成为河西南第一顶豪,价格甚至超过7万,然后现在5万都卖不动。。。。
因为现在200平的房子太多太多了,大户型已经不稀缺了。
一切的核心都是稀缺,未来的房子只会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高,今天看起来不错的大户型,未来未必会稀缺。
从土豪的角度来说,他们选二手房,主要看3点:
1、地段好不好?
2、公区好不好?
3、差不多的价格,我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至于装修其实无所谓,因为我可以砸(万物中国府一半的新房都在砸)。。。
所以户型大绝对不等于品质,装修好也不等于品质,更不要因为一个房子面积大到稀缺就去买,因为这些所谓的“稀缺”,未来都不会稀缺。
我们看一个大户型能不能买,一定要看:
(1)它的地段到底如何?是河西中还是河西南?河西中又有多“中”?
(2)公区、景观、会所到底做的如何。
装修可砸,公区不可改,而地段更不可复制,唯有后者才是真正的“稀缺”。
4、地段的意义远强于品质
曾经有大V说过,同板块里,品质意义大于地段,但这话是不准确的。
准确的说法是,品质可以弥补地段差距,但代价是巨大的,差了10%的地段,往往需要20%的品质去弥补。
比如同样6.3万的越秀与华新城,你会买谁?肯定买品质更低、更旧一些的华新城啊,这就说明不能无脑买品质,而一定、一定、一定要看地段!
毕竟所有新盘都可以通过砸钱来超越旧盘,唯有地段是钱砸不出来的。
品质与地段是动态平衡的,我个人理解是,地段差了10%,品质就得提高20%去弥补,否则价格就一定要跌,这点供大家参考。
对于买房人来说,我们选新房的时候,一定不要被所谓的装修、面积段蒙蔽了双眼,而要首先着眼于地段,看看到底是河西中还是河西南,河西中又到底在哪个位置?
比如当一个楼盘位置不及万科翡翠,品质也没高多少,面积却大很多的时候,能说“越大越值钱”吗?
不,只能说越大越是“买得起的看不上,看得上的买不起”罢了。。。。

所以买豪宅,一定要结合位置与品质共同考虑,当位置不算好的时候,一定要有极高极高的品质才能去买。
同样对于开发商来说,你们今后盖房子也要记住这点,如果想搞超大平层,但楼盘位置又一般般,那就得花重金去砸,还得砸的有文化、有品位,甚至得砸到亏本。
这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如果做不到的话,就不建议搞超大户型了。
总之,大家买房一定要先看地段,再看品质,最后才看装修。
5、品质无上限
很多人不明白啥叫品质,以为看到个实体样板间,弄了个会所,搞了个灰不溜秋的外立面,房子面积大,装修也不错,就觉得是品质盘,那你就错了。
品质不是指面积大,而是在楼盘各处细节的投入。
比如会所上,是大几千万的投入,还是挖个坑了事?
比如外立面上,是2000一平的全玻璃幕墙,还是几百一平的铝板?
比如景观上,是每一处都动尽心思,还是胡乱种一些破树了事?
比如围墙上,是厚重高耸的石材围墙,还是监狱般的铁栏杆?
比如公区、园林的包裹面上,是各具特点的珍稀石材与昂贵的铜制品,还是200块一平的破石头与刷漆的铁皮?
比如小区地面,是砖还是披着跑道外皮的沥青?砖又是什么砖?几十块钱的还是几毛钱的?
比如儿童设备上,是几万、几十万的进口设备还是几千块的安置房货色?
比如车库上,是2.8米的宽车位,还是2.6米但可以多卖上百个多赚3000万的标准车位?
比如车库车道的宽度是没人能注意的,也是开发商减配重灾区,却深深影响客户停车体验,谁又能做到?
比如入户大堂、走道、甚至消防楼梯的用材,是大理石?岩板?瓷砖?还是水泥?
甚至甚至甚至,细微到我们的入户大堂、车库大堂是按键门还是感应门?电梯的梯控如何设置,是永远停在当前层,还是会自动回到一楼?这些都是要钱的。
所以品质是无上限的,用品质来超越地段也是可行的,只要开发商愿意砸钱。
但至少在今天,想要在一个稍弱点的位置上,做出让市场买账的超大平层,所需的品质成本是极高的,我觉得很可能要像万物一样,冲着亏本为民服务去了。。。。
6、低密度与装修不代表品质
这是很多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喜欢无脑低密度。
河西的房价早就告诉大家了,最贵的就是你们最看不起、最鄙视的40多层、100多米高的湾四。
即便在10年前,不缺土地,到处是低密度的时代,河西最贵也是30层的湾一、湾二和悦府。
所以冲着低密度去买房,早晚要被割韭菜,毕竟关上灯来(住进房子里)都一样。。。。
其二是装修也不代表品质,因为目前所有豪宅都在砸,哪怕万物那种装修已经足够好,每家都花了100多万买包的房子,也在砸。。。。
那么在顶豪里,装修又算个啥?

总之,我今天想告诉大家的是,房价这东西,是地段、品质、面积段的多重结合,什么地段做什么品质做什么面积,将会决定它未来的二手房价如何。
配对的不好,5万单价变3万,这就叫老破大;配对的好,3万变5万,这就叫网红盘;如果地段够好,又愿意砸钱,面积做的也大,这就叫“顶豪”。
很难的。
以上就是关于《10%的地段,要用20%的品质去弥补!》的全部内容,如果《10%的地段,要用20%的品质去弥补!》能够帮助到您,不胜感激!举起您高贵的手将我们收藏吧!东方楼市小楼编辑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