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住第一波感染高峰冲击,谁来给中国内地做参考?
新十条措施的出台让中国的社会防控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基本等同于对社会进行了全面的解禁。人们在欢欣鼓舞的同时,必须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那就是第一波感染高峰冲击很快就会来临。

此前我们一直保持着严格的防控手段,突然一下子全面放开,在全社会范围内确实引起了不小的恐慌。在这第一波感染高峰期即将到来的情况下,中国内地迫切需要一个参考来指导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到底有哪些前车之鉴呢?
一、 第一波感染高峰
第一波感染高峰很快就会来临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命率和重症率虽然非常低,但其传播速度却非常快!2021年10月,这种全新的变异株首次在南非被发现,结果今年1月份,美国本土新增病例中就有95%是奥密克戎感染者!

根据专家建立的模型显示,一个奥密克戎病例在4天之后会产生6个病例,8天产生36个病例,12天将产生216个病例。这样的传播速度非常可怕,呈指数级增长。因此在新十条措施取消了严格的社会管控以后,预计很快将会出现第一波感染高峰期。
有专家估计第一波高峰期会在2-3个月的时间出现,并在3-4个月的时间里开始回落,经过4-5个月的时间以后会回归到流行前的水平。张文宏教授则表示我国最快在未来1个月将迎来感染的高峰期,需要用3-6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过渡。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迫切的需要一个参考,到底谁能给我们提供参考呢?
二、 提供参考
我们可以参考台湾省全面放开以后的情况,台湾省在全面放开以后,感染人数呈指数级上涨,第一波冲击在2个月的时间里达到了高峰,4月台湾省单日新增病例一度达到9万人,单日死亡人数则达到了200人,持续了5个月的时间,第一波感染高峰才算过去。

由此可见,我们至少也要做好5个月的心理准备,或许等到2023年劳动节前后我们才能彻底让第一波感染高峰进入平缓期。台湾省的案例给我们给予的最大的启迪就是要避免医疗资源的挤兑,这会引发许多的次生灾难。
根据台媒的报道,4月份新北市一名男童呈重症感染症状,高烧不退,但其家人拨打急救电话时竟然出现了81分钟无人响应的状况!最终导致了这名男童的死亡。这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医疗资源被挤压的情况下,真正重症危急的患者得不到有效的医学救治,只能依靠自身免疫力硬扛。

相较之下,新加坡就做的稍微好一点。放开以后新加坡立刻将境内968家医院打造成了阳性患者的分诊系统,确保了重症患者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医疗资源的支持。新加坡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当前的形势说实话不容乐观。
12月11日,北京市单日医院发热门诊接诊数量为2.2万人,是一周前的16倍!这样可怕的数字已经说明北京市出现了医疗资源挤兑的现象,类似的现象正在全国开始蔓延,我们当下急需要做出改变。

到底这样严重的医疗资源挤兑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呢?
三、 心中的病毒
答案是恐慌,3年来,严格的防控措施和各大媒体平台灌输给群众的信息是“新冠”非常可怕,并且有严重的后遗症。如今一夜之间风向就变了,众多民众3年来根深蒂固的认知观念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被扭转过来呢?
相较于奥密克戎,人们心里的病毒才更加可怕。即使奥密克戎感染者出现重症的概率只有0.1%,即使轻症状或无症状感染者只需要进行居家隔离恢复就行,众人还是不管轻重直接选择前往医院。

当人们的恐慌心理普遍爆发的时候,医疗资源的挤兑现象就会出现,所造成的后果就是真正危急的病人打不通急救中心电话,就算自己挣扎着去到医院,也会淹没在黑压压的人群中,即使侥幸被医护人员发现情况危机,却也没有床位进行收治。当前如何清除人们的恐惧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总结
抗住第一波感染高峰期冲击,我们就赢得了胜利。就目前台湾省的前车之鉴来看,我们应当及时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医疗资源建设,各大主流媒体平台也应该不遗余力的对奥密克戎感染进行科学解释,降低人们的恐慌心理。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