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老板之间差的不仅是钱by你还在闹′
“工作是为了讨好老板吗?”“不。是为了炒掉老板。”
1、永远的打工仔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之后,国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打工潮。
我生活的那个村子,平常根本见不到成年男子。
直到年关,他们才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回到故乡。
那个时候的打工仔是很让人羡慕的——
他们最先穿上了牛仔裤,最先戴起了蛤蟆镜,最先染黄了头发……更让老一辈人羡慕的是,一个打工仔两三个月的工资,就能抵得上一个农民家庭辛辛苦苦一整年的收入。
十几年后,同一批打工仔变成了三个群体:小老板、高级技工、打工仔。
自始至终都是打工仔的那批人有这样几个共同点——
1、只从事行业中的末端环节,比如在制造业中不会技术只会包装,在服务业中不会管理只会端茶倒水;
2、除了本职工作,从不参与进修学习;
3、热衷于挣热钱、挣快钱,哪家工厂的工资高就往哪家跑。
2、吃不起的青春饭
我在上海实习的时候,公司楼下有一个老保安。
有次停完车跟他打个照面,我说:“您这么大年龄还出来工作,真是老当益壮啊。”
老保安一摆手:“小伙子,我都出来打工三十多年了。刷过盘子洗过碗,当过群演卖过保险,全中国的短工都被我干完了。”
这位大叔属于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打工仔,本来占尽了先机。却抱着打工的心态到处流窜,三十年后,连个保安队长也没混上。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靠青春吃饭的人,年龄一大便被扫地出门;身无一技之长的人,工厂倒闭之日,也是失业之时。
3、穿破10000只鞋子
原一平,身高145厘米,体重50公斤,连续15年被评为日本保险业“推销之神”。
1930年,当他第一次到保险公司面试的时候,得到的答复却是“你根本不是干这个的料。”
原一平为什么能逆袭?从一段采访中可以看出一二。
“我的座右铭是比别人的工作时间多出2~3倍,我要靠自己的双脚和时间来赚钱,当别人在玩乐时,我要多利用时间来工作,别人若一天工作8小时,我就工作14小时。”
原一平成功前穿破了10000只鞋子,行程相当于绕地球89圈。
你在工作中会如此拼命吗?
4、两种工作状态
工作状态分两种:给多少钱,出多少力;有多大力,出多大力。
抱着打工心态工作的人,工作状态多停留在前一种。
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里,有太多衣着光鲜的白领,抱着打工的心态惶惶度日。
你出一分钱,我做一点工作,多一点工作我不干,多一份责任我不担。
这样的人,你只能期望他们把工作做完,而不是把工作做好,更不要期望他们能为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的人,没有被辞退是因为还有利用价值,一旦招到更优秀的人,会最先被替换。
5、职场成功的三大定律
1、量变质变定律
奋斗了很多年还在基层?除了老板眼瞎,更可能是因为时机未到。从量变到质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你不得不承受必要的寂寞、误解、压抑和痛苦。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别着急,慢慢来。
2、原因结果定律
埋头赶路是基础,抬头看路是关键。对工作中取得的成就要总结经验,对出现的问题要吸取教训。工作不是每天打卡,日复一日,而是循序渐进,步步高升。
3、多一盎司定律
所谓“多一盎司定律”,指的是每天比别人多努力一点点,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同样一份工作,有人做到60分的及格线就满意了,有人做到100分,还有极少数人尝试做到101分。要想在一群人中出类拔萃,你必须要努力做那个101分的人。
6、为什么要努力?
在一次迎新会上,主编说:
这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我欢迎你们加入我们,也欢迎你们随时跳槽。但在跳槽之前,我希望你们能够很努力,努力学习一切能学的东西。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累能力。我希望有一天,你们能底气十足地站在我面前,对我说,“主编,我已经不能在这里学到新东西了,我要去更好的地方。”
你之所以努力工作,并不是为了讨好老板,而是为了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豪仕招聘/豪仕招人/豪仕工厂/豪仕企业/豪仕公司/豪仕招聘网/豪仕人才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