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某明案女方律师发声 北京司法局介入调查鲍毓明性侵案 鲍毓明性侵养女事件真相最新进展
2
我们的性教育不仅缺失
可能还是错误的
「性」在中文的话语环境中犹如洪水猛兽,父母、老师等都避而不谈。
有网友在丁香医生微博底下评论「性教育」: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长大后你就知道了」。
还有一些家长,甚至会在孩子问及两性知识时,用谎言或者呵斥来回复:
「不要说那种东西,害不害躁。」
「你是爸爸妈妈在垃圾桶里捡来的。」
「只有坏孩子才问这种问题。」
……
实际上,这种禁欲式的性教育已经被证明是无效,甚至有潜在的风险。
美国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
禁欲式性教育不仅传递了不正确的医学知识,还会导致负面的性别刻板印象、对性少数群体的边缘化等。
而且性教育的缺失,会让很多孩子和年轻人,只能通过参差不齐的渠道获取两性知识,而这些知识可能是错误的,比如最常见的:体外射精不会怀孕;宫颈糜烂是私生活混乱导致......
这些错误的知识和观念,不仅让人无法有效保护自己,甚至会带来羞辱和挫败感。
3
性教育不只是「生理课」
近些年,层出不穷的性侵事件,让「性教育」这个词反复出现在公共领域。但很多人对于性教育的理解还停留在:避孕、预防性病或者男女的生理差异。
这是远远不够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全面性教育」,涵盖的内容其实非常广泛:关系,价值观、权利和文化,社会性别,暴力和安全保障;健康与福祉技能,人体与发育,性与性行为,性与生殖健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建议:
从5岁开始,儿童就需要获得适合其年龄和发展水平的专门的性教育。
对涉及87000多名年轻人的64项研究结果的分析发现,以学校为基础的全面性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们的避孕意识、减少高风险性行为的意识,也降低了低龄青少年性行为的发生率。
从生理到文化,从观念到社会规范,都是「性」的一部分。只有让孩子掌握正确、全面的性知识、性观念,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能推动实现性别平等。这对于预防性犯罪和自我保护,非常重要。
「生理知识」只是「性教育」中的一部分。但就是这最基础的一部分,国内很多孩子甚至一些成年人,至今都不了解。
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护」更无从谈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