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走进618电商直播间 带货还需带人带产业
带货效应转换为可持续发展新动能
魏延安是三农学者、农村电商领域专家,在他看来,直播带货正在风口,国家和地方都在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仅各大平台组织的县长直播,就有数百场,很多人加入战“疫”助农行列,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直播快速升温。仅微博上关于领导干部带货的话题就有上亿流量。
记者关注到,随着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进行直播,个别地方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有的专门发文搞摊派,不仅找人当观众,还规定了“最低消费额”;有的不管这笔买卖划不划算,只为领导面子好看,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搞促销;还有的搞“二次签约”“虚假下单”退单,等等。这些形式主义倾向的问题,让领导干部直播带货的成色打了折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公信力。
张志安认为, 领导干部直播带货本质上是公益性的公共传播,而非商业性的商品促销。对于直播带货应该有正确的心态,重要的是品牌的推介、文化的阐释,以及释放经济复苏的信心。不必拘泥于带货的销售额、转化率等数据,也不要太在意在直播中够不够幽默,抖了多少段子。否则,就很容易导致直播带货走样变味。
6月19日,安徽省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公益直播活动的通知》,明确了领导干部在开展网络公益直播活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不得参加任何非公益性质的活动,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报酬,不得出现任何损害“亲清”政商关系的行为。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审核把关活动每个环节,防止出现流量注水、销量造假、组织摊派等弄虚作假问题,防止出现只注重形式而不顾实效的问题,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作为第一家开展直播带货的中央部委新媒体,国务院国资委的“国资小新”与视频平台合作举办了多场扶贫干部直播带货活动。在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闫永看来,扶贫干部和领导干部带货直播不是架起手机转型“李佳琦”这么简单,还需完成资源对接、品牌塑造、品质管控、渠道拓展等大量的后台工作,直播不仅是售卖渠道,更应该成为文化展示台、扶贫故事会,通过销售渠道扩展和农特产品品牌赋能,让贫困地区获得持续的资源支持,把直播带货效应转换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领导干部参与直播带货最大的价值不是带货本身,而是对产业链再造的理解和学习,”张志安表示,如果领导干部去下功夫摸底、调研,可以对发展地方经济、推动复工复产,以及解决直播电商背后的产业发展症结问题有更深的认识,这样才能理解不同的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必须寻求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对于目前农产品直播面临的问题,魏延安认为,除了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供应链水平比较落后、产品存在良莠不齐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才瓶颈比较突出,目前主要依靠市长县长等领导干部,农民自己上阵的还比较少。今后,要加大社交电商、直播、短视频等网络展示和销售农产品的培训,培养更多的农民,让土生土长的带货人为自己代言。
“不论是偶尔直播中的‘高调’,还是平时做工作的‘低调’,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是务实。”张志安说,能否在形成新产业上下功夫,建立和完善后端产业链;能否培养乡村带货人,打开销售渠道,让乡村产品形成销售产业;能否稳定群众收入,持久地给当地经济注入活力,这些才是真正检验领导干部直播带货成效的标准。(聂新鑫 陈昊)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