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解锁“向往的生活”
接手客栈后,留给“七仙女”的是紧张的软装工程。姑娘们找到镇上木工师傅林立俭和竹编师傅方任兴,干起旧物改造的活。用镇上居民废弃的青红酒坛子和带着窗花的废旧门板制作茶几,用传统竹编工艺给民宿里的吊灯穿上原生态外套;用村里花花草草点缀民宿窗台。“七仙女”试图借助当地原住民双手,在民宿的每个角落留下嵩口人的温度。
“松口气”开业后,这家10间客房的小客栈接待过知名杂志总编,也接待过当红电影明星,最多一天的营业额达到了8000元。
当地原住民原本贫困的生活有了奔头。镇里的低保户林香玉成了客栈房务大姐。民宿生意红火的日子里,她每月能赚到2400元。民宿还带火了嵩口的土特产,附近村民郑良艳成了梅饼、梅子酒、李干这些农特产品的包装工人,拿上了计件工资。短短几年时间,镇上新开了十多家乡村民宿,其中超过1/3都由本地村民“主理”。“旅游过夜经济”一度成了镇里原住民口中的热词。
借助“松口气”带来的游客潮,嵩口镇实施“千年古渡口”“古街商铺”“斜阳院巷”等旅游改造项目,成立传统工艺、山地农业、民宿酒店等“八大产业联盟”,探索“旅游+扶贫”模式,全镇乡村旅游每年吸引游客突破20万人,产业联盟吸纳贫困户65户,贫困村集体经济在2019年提前实现 5万元以上脱贫目标。
当原住民遇见乡村文创
脱贫户陈步猛的手绘作品印在了嵩口镇出品的文创明信片上。 本报记者 李润钊 摄
因“松口气”蹿红的,还有嵩口的乡村文创。
6月17日下午2:30,芦洋村村民陈步猛骑着摩托车赶到位于镇中心的嵩口供销新社,开门营业。今年57岁的陈步猛,每天除了打理家里的李果园,有半天时间要到供销新社上班。在这里,他和其他贫困户一样,每月可以领到860元工资。作为嵩口镇的网红景点和脱贫窗口,供销新社招聘了6个贫困户,负责打理门店、包装产品等工作。
37年前陈步猛花了50元在供销社里买到人生中的第一块手表。而今天货柜里装满嵩口的农特产品、小吃、文创品,陈步猛也摇身一变成了商品推介人。他的名字还出现在供销新社的商品之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