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独山县回应烧掉400亿最新进展 情况正在核实 实推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问题整改
从开始借钱到出现违约
《独山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显示,到“十二五”期末,该县有贫困乡5个,有贫困村74个,占总村数的55.6%,贫困人口59500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大约17%。也就是说,在独山县,大约每6个人中就有1个是贫困人口。
独山县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底子薄弱、缺乏发展条件,于是潘志立开始了借债求发展之路。他声称“以最大的优惠、最优的服务和最实在的作风”迎接各方投资。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由于敢于疯狂借钱发展项目,潘志立被称为“潘大胆”。他借债“技巧”,除了宣传独山县的各种交通优势、政策优势外,主要的是以政府信誉为担保、成立多个融资平台、高息吸引投资人。
为了融资,独山县还成立了多家融资平台。据该县新闻传媒中心2017年的一篇报道透露,全县共有融资平台公司36家,其中,总资产规模达到60亿元以上的5家、30亿至60亿元4家、10亿至30亿元10家、10亿元以下16家。
独山县的融资项目对外宣称高效益,又以政府信誉为担保,很容易获得投资人信任。
独山县疯狂举债背后,是入不敷出的财政状态。2018年潘志立在独山县的最后一年,独山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0.08亿元(含出口退税),2018年末户籍人口35.6065万人。据此推算,400亿的债务意味着独山县人均负债达11.2万元。
自2018年10月起,独山县已出现多个政府融资产品违约。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11月报道,贵州独山喀斯特生态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金交所产品出现违约情况,另外该县还有其他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私募基金、融资租赁、定向融资计划等多笔融资产品面临违约。
《红周刊》在2019年报道称,据知情人士透露,近期独山县展期的资管产品金额约为10亿元,至少涉及9只定融、私募、资管计划和信托。当地政府、卷入其中的机构均对后续兑付方案讳莫如深。
另外,视《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独山县下司镇“古韵布依·水上下司”项目融资多处违规、欠下大笔债务的问题。
在《独山县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政府的还债压力与建设问题:
一是脱贫攻坚责任不实。对脱贫攻坚重视不够,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发展机遇认识不足,产业发展成效不明显,精准方略还需深入贯彻。
二是集中偿债压力较大。没有处理好发展与风险的关系,没有形成完善的“借用还”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债务管理机制,债务总量大、还款时间集中,债务逾期存在“破窗”风险。
三是项目建设不规范。项目建设管理机制不健全,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实体经济支撑乏力。
对于独山县的财政问题,据《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报道,独山县委一官员称,独山现在正在积极处置和投资人的矛盾。独山形成了大量固定资产,县政府正在公开拍卖资产(包括商业用房、酒店、厂房等)回笼资金,贵州省财政也提前划拨了一定资金。针对投资人的各种忧虑,该官员强调,欠钱总是要还的,“独山县不会赖账”。
(综合媒体报道 来源:创视网 网易 澎湃新闻 新京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