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汽笛声唤醒工业遗产 满载历史变财富
图为缓缓驶来的蒸汽机车。记者 辛 阳摄
核心阅读
随着技术进步,喷着浓浓白雾、鸣着低沉汽笛的蒸汽机车已被大量淘汰。然而,退役不等于废弃。辽宁铁煤集团积极发展蒸汽机车旅游产业,将满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的工业遗产唤醒。
苍茫原野上,汽笛的轰鸣打破寂静,一列蒸汽机车缓缓而来。
随着火车技术的发展,蒸汽机车逐渐被淘汰。但在辽宁省调兵山市,有21台蒸汽机车却保留并持续运行着,并建成了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国内外摄影爱好者和蒸汽机车发烧友慕名而来,这里还成为多部影视片的热门取景地。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的工业遗产被唤醒,再度“活”了起来。
退役机车成了旅游资源
在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里,司机老阎仔细擦拭停放的“上游”机车。老阎名叫阎石,刚满50岁。说他“老”,指的是他和蒸汽机车打交道的时间。
“驾驶蒸汽机车,一晃就是20多年。”老阎说,擦拭车体、上油,驾驶蒸汽机车接送矿区职工,是他每天的工作。
“小火车一开,黄金遍地流。”彼时的铁法矿区,乌黑的煤炭和职工上下班的通勤,都靠这些胸膛里燃着熊熊烈火、嘴里喷出滚滚白雾、鸣着低沉汽笛的蒸汽机车来完成。
2002年,老阎开上了内燃机车,“新车环境好多了,但我已经习惯了蒸汽机车的震动和声音。”
“我们的蒸汽机车1988年停止生产,1996年逐渐停止使用。2002年下半年,铁煤集团铁路运输部牵引动力转型正式启动。”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负责人刘春山说,因为动力转型,蒸汽机车没有了维修市场,当时处理退役机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卖废铁或者回炉。
然而,一些国内外蒸汽机车发烧友的频频到访带来了新的思路。“我们认识到,退役的蒸汽机车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刘春山说,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工业文化遗产,铁煤集团建立了蒸汽机车博物馆。
博物馆里保存着一台1943年制造的KD6487型蒸汽机车,此外还有20台蒸汽机车,保养良好,甚至能上线运行。
自2000年对外开放以来,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人气越来越高,每年有不少外国游客来参观,感受蒸汽机车传递的工业之美。“蒸汽机车行驶时的声音就像一首美妙的交响乐。”一名游客说:“当这些火车在铁路上消失,许多人会和我一样怀念它。”
“蒸汽机车已逐渐演变成一种符号。它承载着一代人工作、生活的回忆,寄托着浓浓的怀旧情结。”刘春山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