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什么”始终是高考改革的根本任务
最应该改革的是考试内容
在高考综合改革过程中,“考什么”始终是高考改革的根本任务所在。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高考考试方式、考试科目的组合,最应该改革的是考试内容,“怎么样出一份好卷子,才是真问题”。
在考试内容方面改革的方向应是以知识为载体突出对基本素养的考察。2020年初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框架。
事实上,一张试卷牵动着两头。
“理想的高考试卷,既要满足大学人才选拔的需要——这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同时,又要对基础教育产生正向的引导——因为高考是指挥棒。如果一套高考试卷区分度低,考不出来水平,学得好的和学得不好的学生得分差不多,或者后者的分数甚至超过了前者,那就无法满足大学人才选拔的需求。如果高考结束后,中学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应该上补习班,只有靠大规模刷题才能得高分,那么高考就没有起到引导基础教育的作用。反过来,如果高考结束后,大家都认为应该按照教育的本质去开展教育教学,大规模刷题没用甚至有害,那么高考就发挥了指挥棒的正向作用。”秦春华表示。
引导教师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一份理想的高考试卷,应该包含哪些要素?
“一份高考试卷除了要体现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发展要素外,还应该体现关怀要素。”在北京二中语文教研组长刘智清看来,考卷既要关怀考生的生活背景,关注城乡差异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比如,城里的考生对共享单车、刷脸支付司空见惯,但偏远地区的考生很可能完全不清楚”;也要关怀考生的考场状态,比如考点安排及考试试题难度配比的科学性等,“让高考试卷充满友好鼓励的味道”。
“理想的高考试卷,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试卷使用存在区域差异,适应一个区域的试卷,不一定在其他区域也合适。”在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马秉禄看来,一套高质量的高考试卷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基本素养的考查;还要有时代特色、突出选拔功能和导向性,“也就是说能引导教学由知识学习向育人转变”。
在马秉禄看来,一套好的高考试卷一定会引导教师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过程以及学习体验,同样也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到“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近两年,高考试题突出的情境化设置,正在引导高中教学。今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精心选取日常生活、生产环保、学术探索、实验探究等情境素材,化学、生物试题均涉及新冠肺炎相关知识考查。如全国理综卷Ⅰ第7题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提出的一些常用灭活病毒药品为素材,考查有关化学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