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老太太每天吃十几个柿子 吃出10公分胃柿石
取“石”之路苦难重重
接诊的是市一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专家张筱凤主任医师。她加急给陈老太安排了腹部CT进行评估:胃腔内充满了液体,一个3公分大的柿石卡在十二指肠球部,其他肠段未发现柿石。
于是,她先给陈老太放置了胃管,安排医生每天从胃管里打进去1L可乐,过一会儿再把可乐吸出来。“陈老太的胃石已经卡在十二指肠。”张筱凤解释,“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继续缩小胃石体积,且免得因为可乐流不下去而导致急性胃扩张。”
2天后,张筱凤为陈老太做胃镜检查的同时尝试直接用活检钳和网篮取石,不过也没成功。她借用了进行胆胰内镜时使用的胆道扩张探条,在柿石上钻孔,并从裂孔中打了50ml可乐,柿石表面因此出现了裂纹,变得脆弱。再次用圈套器成功将柿石打碎,最终从十二指肠里取出一盘十多枚的小柿石块。
3天后,陈老太顺利出院。
秋冬时节是胃石症高发季
“柿子虽然口感脆爽可口,营养价值丰富,但多食往往无益:不仅干扰微量元素的吸收,还会影响食欲,甚至形成胃柿石。”术后,张筱凤对陈老太的家属如此解释。
每年秋末冬初都是胃石症的高发季节,其中老年人居多。柿子果肉中富含的鞣酸易和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质,沉淀在胃内,果胶、树胶遇酸可发生凝结,将柿子皮、柿核、植物纤维等粘合在一起形成凝块,经胃的机械运动后形成巨大团块状、质地坚硬的胃柿石。老人和既往有消化不良、胃轻瘫、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做过胃部分切除手术的人群患病率更高。
除了柿子以外,食用过量的黑枣、山楂、石榴等也可以形成胃石,尤其是未成熟果实及果皮中鞣酸、果胶含量较高,空腹食用时在胃酸作用下形成坚硬的结石。
张筱凤介绍,胃石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轻者可无症状,仅仅在体检行胃镜检查时发现;有些患者具有明显的上腹部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呕吐物中往往含有碎裂的柿石。
有些胃石患者由于长时间得不到诊治,加上石头反复摩擦、压迫胃黏膜,可导致溃疡、出血,甚至穿孔等严重情况,当胃柿石通过幽门移位进入小肠时,可导致肠梗阻甚至肠穿孔,从而危及生命。
因此,一旦过量进食了柿子、山楂、黑枣等食物,同时出现了上述症状,需要警惕是否出现胃石,最好能尽早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