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确9类重点人群接种疫苗 北京疫情最新通报:北京30日新增2例本地确诊
12月30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2例本地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31日在发布会上表示,12月30日,北京市报告了2例本地确诊病例,近14天北京市累计报告19例本地确诊病例。经市疾控中心评估,按照《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分级标准》,从31日起,新增顺义区高丽营镇东马各庄村为中风险地区。
庞星火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中风险地区5个,为朝阳区汉庭酒店大山子店(包括底商)、顺义区南法信镇西杜兰村、顺义区高丽营镇张喜庄村、顺义区南法信镇东海洪村、顺义区高丽营镇东马各庄村。北京市其它地区均为低风险地区。
北京明确9类重点人群接种疫苗
今天(12月31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疫情防控第197场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高小俊表示,北京市将依法依规组织重点人群实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一是明确九类重点人群接种疫苗。根据国家整体部署,2021年春节前,对涉及进口冷链物品的口岸一线海关检验检疫人员,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人员,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因公、因私出国工作、学习人员,面临较高境外疫情风险的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医疗卫生人员,政府机关、公安、武警、消防、社区工作者,物品、水、电、暖、煤、气相关人员,交通、物流、养老、环卫、殡葬、通讯相关工作人员共9类重点人群以及其他应急保障人员,年龄应在18岁至59岁人群中开展紧急接种,实现应接尽接。在疫苗获批上市后,组织全市其他人群有序预约接种,构建人群免疫屏障。
二是保证九类重点人群分阶段有序实施。全市新冠疫苗接种分两步走,2021年春节前完成9类重点人群紧急接种;根据国家部署和疫苗批准上市及供应情况,2021年春节后组织开展其他人群接种工作。
重点人群接种工作主要分准备启动、全面接种、后续补种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20年12月底,市、区两级制定接种实施方案及配套技术方案,部署启动全市接种工作,以区为单位开展重点人群摸底工作,试点在部分涉进口冷链物品的口岸一线海关检验检疫人员,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人员开展接种工作;
第二阶段:2021年1月份,各区按照国家确定的重点接种人群逐批开展、有序推进,2021年1月中旬完成所有重点人群首针接种,2至4周后接种第二针;
第三阶段:2021年2月,在九类重点人群接种基础上,根据统一安排,有序开展其余人群接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