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导游到“网红”:一个伊朗姑娘的中国故事
作者 :唯爱娇娘 2021-01-11 07:48:43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次 评论
新华社德黑兰1月9日电(记者夏晨)“我叫孟雅琪,和孟子同姓,雅琪寓意优雅如玉。”
这位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伊朗姑娘有着“多重身份”:从事中文导游工作近10年,现在还是国内外多个社交媒体平台的自媒体“网红”。她在微博、抖音、哔哩哔哩、Youtube、Instagram上发布作品介绍中伊文化,累计粉丝超过250万。
孟雅琪在个人微博上的视频截图。
她的梦想是在伊朗开一家中式茶馆。
“好多朋友跑来问我,
德黑兰哪里学中文好?”
孟雅琪的家乡是伊朗历史名城伊斯法罕,她的波斯语名是阿蕾祖,有“希望”之意。
谈起为何学习中文,孟雅琪说,她高中毕业后就读伊朗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中文专业,这是母亲的建议。“选择专业时,妈妈告诉我,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与伊朗关系密切,这个专业对你的未来将很有助益。”
“那时朋友们都问我为什么不去学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这是当时伊朗人学习外语的主流方向。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好多朋友跑来问我,德黑兰哪里学中文好?因为中国强大了,国际影响力也大了!”
2020年12月20日,商贩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市场上出售石榴,供市民为“雅尔达”之夜的聚会做准备。新华社发(艾哈迈德·哈拉比萨斯摄)
中国文化和波斯文化有何相似之处?孟雅琪举例说,伊朗传统节日“雅尔达”之夜类似中国的冬至。古代波斯人认为,“雅尔达”之夜后白昼逐渐变长,象征着光明战胜黑暗。西瓜和石榴是伊朗人在“雅尔达”之夜最钟爱的水果,红色代表光明和希望。
“我知道,在中国过冬至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
上一篇:金色盾牌•红色使命! 《红讲台》献礼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