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平宁郡主:太过高看孩子的母亲并不是真爱孩子
原标题:《知否》平宁郡主:太过高看孩子的母亲并不是真爱孩子
《知否》中齐小公爷的母亲平宁郡主给我们的印象莫过于高傲,特别看重自己的儿子,总想着给儿子找个门第高的。是不是跟现在的很多婆婆一样,觉得就自家儿子好,谁嫁给她儿子都是上辈子烧了高香。这样的母亲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吗?真的很令人怀疑。
原著中有介绍,平宁郡主出身侯府世家,可以经常出入宫中,因为得了先太后的喜欢被封为郡主。就是这样的人家竟只得一女儿,连个庶子都没有,沦落到过继旁支家的子弟。想来平宁郡主的母亲估计也和她差不多,是个不能容下她人的。当然齐家子弟修身养性,齐大人愿意守着这么一个妻子过日子,想来平宁郡主也有她的过人之处。

暂且不说齐大人是忌惮妻子背后的势力还是平宁郡主确实有手段管得住老公。但在儿子齐小公爷的身上,我们看到这位郡主的霸道和仗势欺人。齐小公爷初次去盛家读书时,是因为盛家请到了庄先生。按理说是你不请自来,打扰到了别人,然来的第二天就让家里的女孩子再不要去上学,就怕勾搭了你儿子。因为你儿子的到来,别人本可以学点东西,都要被迫放弃。这样的人除了有大家的仗势欺人,没有半点大家风范和个人修养。
原著中很多次讲到平宁郡主就这么一个儿子,只当眼珠子一样疼爱,疼爱吗?没感觉到。不准儿子屋里的丫鬟穿红戴绿,不准有姿色的丫鬟靠近儿子。说实话,你是府里的当家主母,府里上下都听你的,你完全可以让下人挑人的时候专挑丑的,没得有个有点出格的你就打打杀杀,以彰显你的权势。尤其活活打死不为的那段,感觉根本不是在打不为,而是在警告儿子。警告儿子不听她的话就是这样的下场。说来齐小公爷也可以称得上是个妈宝男了。如果他像如兰一样趴在不为身上,平宁郡主不一定下得了死手。

儿子的奴才上是那样,儿子的爱情上也是那样,总说平宁郡主都是为了儿子。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齐家不如以前,平宁郡主家也没正儿八经的兄弟支撑门面,为了儿子的未来着想,你可以找门当户对的,但你不能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古代结亲,大部分都是谈妥了才会有消息传出,明兰跟贺家小哥那么久,只要没下聘,别人都是不知道的。为什么嘉成县主就能知道荣飞燕呢。可见当初齐家是有过诚意跟荣家联姻的。到了嘉成县主这里,只看对方家世和未来可能得到的好处,丝毫不在乎女方的品性,说平宁郡主爱齐小公爷,我是半点不信的。她在意的是齐小公爷的亲事能给家族争来多少利益,能怎么把儿子的婚姻弄得利益最大化。王氏看中自己的外甥女,但当盛老太太和盛紘跟她说了海家的好时,知道海家的女孩除了那条奇葩的家规,品行和教养是绝对没问题,尤其知道儿子愿意海家的姑娘,她也没怎么坚持,听从了丈夫和婆婆的安排,这才是一个母亲真正爱孩子的方式。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我们发现大多特别高看儿子,觉得就自家儿子好,配公主配仙女都绰绰有余的母亲,孩子都过得不是很好,不能说悲剧收场吧,至少过得很不顺心如意。因为这样的母亲高看孩子不是因为爱孩子,而是因为她觉得这么好的孩子是她培养的,她高看的是她自己,她要把这份优越感继续维持下去,要让孩子永远在她的掌控下。但凡有人要改变他的孩子,甚至让自己的孩子脱离她的掌控,那就是质疑她,对她的挑衅,都是她的敌人。
她也希望孩子幸福快乐,但这个前提是要先得到她想要的。就如平宁郡主,她不知道儿子爱明兰吗,知道,但明兰是个庶女,给不了儿子更多的助力,给不了她娶媳妇后的风光。后来是为儿子去提亲了,可是那时候长柏已经当了官,盛家因为没有站队,也得到了提拔,相反齐家因为嘉成县主,没被株连,都是看在齐家过去的情分上,齐家男丁少不说,齐家大房的儿子还是个病秧子,但凭齐小公爷一人,是没法短时间让齐家更上一层楼的。
曾经的明兰平宁郡主看不上,等她看得上的时候,已经被人捷足先登。而齐小公爷虽然后来也娶了两房妻子,但从原著中番外,我们知道他这一生都将明兰珍藏心底,自己这个齐小二没法跟明兰的盛小六在一起,就让孙子完成,那句齐小二和盛小六终于永永远远的在一起了,道出了齐小公爷一辈子的心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