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书记”别尬演,把胡歌、黄磊和辛柏青放在一起看,高下立判
原标题:“县长书记”别尬演,把胡歌、黄磊和辛柏青放在一起看,高下立判
30多位实力派同台唱戏,正午阳光精心打造,孔笙亲自操刀,《县委大院》自成立以来,展现了“剧王”的潜能。

5月开机,7月底杀青,12月开播就打出《王爆》,2小时内收视率跃居网络首位,好评如潮的《风吹半夏》在此之前也无济于事。

单从收视率来看,《县委大院》虽然赢得一塌糊涂,但接下来的电视剧是否适合《剧王》的称号,还有待研究,但从一些演员的表现来看,似乎给观众的热情注入了一盆冷水。

观众对胡歌的印象是爱开玩笑、爱嫉妒的李逍遥;又是轻薄慈悲的易小川,又是气质清新、宁静的梅长苏。

几年前,胡歌的表演很张扬,但这几年,我发现他的表演有所收敛。梅长苏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而《县委大院》里的胡歌,又一次将自己粉碎,以全新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梅长苏风度翩翩,没有李逍遥的消沉,整个人越来越老成,充满了岁月的沉淀感

脸黄,稚气。胡歌素颜扮演平民们的“爸爸妈妈”,任由相机拍照。虽然没有形象,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成熟、沉稳的表演。
台词扎实,演技细腻,眼神、动作、微表情像干部,通过画面可以感受到竹在胸的自信和驾驭全局的气场。

按理说,这样的胡歌一定能赢得满堂喝彩,但网络上却越来越多不同的声音。其核心不在于胡歌,而在于观众。

因为,胡歌过去的经典角色太多了,有的观众留在李逍遥,有的观众留在梅长苏,他去演“干部”,很难有代入感。
而观众心目中的“干部”,大圆大肚、胖乎乎的身材,反过来又是胡歌,瘦又淡,甚至有帅气,给人一种违和感,也是观众不入戏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随着戏剧的发展,胡歌饰演的梅晓歌这位“新任县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观众也相信过渡需要时间。到时候评价也不晚。
比起胡歌,黄磊饰演的《吕青山》可以说是差评。
以前的他在电视剧里是个家庭“煮夫”,或者是个碎嘴子、油腻腻的中年男人,现在穿衬衫、穿西装,演“领导”,观众不买账。
作为光明县的“一把手”,他的登场本应神采飞扬,但映入眼帘的却是枯涩的无力感。
摇摇晃晃,没有气质,不像“领导”,更像县委大院的厨师。
“领袖”的生活一天比一天顺遂,东奔西跑,身心疲惫是正常的,但到了黄磊身上,总有一种酸溜溜的倦意,总觉得心不在焉,他演得很累,观众看的更累。
开头和“钉钉”的对峙本来是场大戏,但黄磊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入戏,而是忙着“找镜头”,弄清楚“综艺后遗症”,远远不如旁边的王珕。
而到了大佬家,黄磊所饰演的吕青山,先倒水,再喝水。这些细节的增加,使电视剧更生活化。但是,观众看到这里就慌了。他担心下一秒必须去厨房炒两个菜。
本来正常的表演,在黄磊看来是“不正常”的,为什么呢?从根本上说,是综艺“毁了”了他。
无论是表情、动作还是走法,都与《向往的生活》的黄磊如出一辙,观众难以割舍,“腔作调”的模式化表演原形也暴露无遗,形象上再怎么还原也没用。
当然,黄磊的演技有出彩的地方。比如台词的基础、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以前他在电视剧里结下的“毛病”,在这部电视剧里也完全看不到,说起来真的很有“县委书记”的范儿。
还是说,用一两集的分量来确定一个演员的演技为时尚早,希望黄磊能随着剧情的发展给观众带来惊喜。
说起“领头羊”,很多观众都会想起辛柏青饰演的《周秉义》。他在《人世间》的表演完全为扮演“领袖”的演员们提供了榜样。
其实《人世间》刚开始的时候,不少人对角色的选择有点抱怨,比如让49岁的辛柏青演20岁出头的年轻人。多少有点“装嫩”的嫌疑。
在形象上,辛柏青是靠表演来弥补的。在周秉义的身上,完全看不出“装软”的油腻感。前期的戏虽然不多,但《光伟正》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直到光字电影即将撤下,辛柏青饰演的周秉义当上“市委书记”,他才开始发力。光字电影在众人面前的12分钟“独角戏”,让人热血沸腾。
这出戏里,周秉义并没有马上打官腔,而是去接近曾经的邻居,借着乔春燕嘴里的“周秉义”,一下子热了场。
趁着这份温暖,周秉义见钉钉,一两句话就能感受到钉钉们的“诉求”,而后了解,推心置腹的话语打动了钉钉们的心。
感情层层推进,表演震撼人心、令人犯困的几句台词,在周秉昆的演绎中,用“我想把这个穷人的窝连根拔起”来烘托观众的感情。
同样是说服“钉子户”的场景,黄磊和周柏青一起看着,做着判决。
扮演“领导者”有多种演绎方式。不只是装得很深入,这是极其单方面的,也是“刻板印象”。吴建达康书记的时候,没有刻意装腔作势,而是追求接地气。
与大人们交谈时,没有距离感,他身上的“烟火味”和“神秘感”,让李达康这个人顿时站立起来,让观众感到惊讶。
为了官员,每个演员都有不同的扮演方式,银幕前的你们,喜欢谁的表演?
结束
更多精彩八卦内容,请关注八卦小学的弟弟中,不要迷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