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你28年,读研花50万,你只记得我重男轻女,想断绝关系?
原标题:我养你28年,读研花50万,你只记得我重男轻女,想断绝关系?
作者丨窗台

一个25岁的女生,和我讨论她眼中的“父母应该要一碗水端平”。
她是这样认为的:
不管儿子还是女儿,我们都是父母的孩子,也一样要尽孝,那么这就要求父母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应该一视同仁,不应该重男轻女。
重男轻女四个字,其实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其上限和下限都蛮高。
比如,以前在我的世界观里,认为重男轻女就是父母完全偏向儿子,把家里所有好的东西都给儿子,却没有女儿的份,把家里的资源也全部汇向儿子一个人,只管把女儿养大,给她一口饭吃,有衣服穿不至于冻着,等到女儿出嫁以后,就是泼出去的水,不关家里的事。
甚至有些重男轻女的家庭,还会用女儿的彩礼,作为儿子买房买车的补贴。
这种毫无疑问,是妥妥的重男轻女,不应该被提倡。

所以,和我定义的重男轻女比起来,这个女生定义的更为细致和严格一些,因为她要求的是,父母资源的全部平分,强调一种绝对的公平。
她说:“我认为不管父母平时对女儿有多好,说多爱女儿,给女儿花多少钱,都不能说明什么。真正考验父母的时刻,应该是涉及到重大利益的时候,比如家里的房子和车子给谁,父母在儿女结婚的时候,给谁买房等等。”
所以,她坚持认为,如果父母只给儿子买房买车,但不给女儿任何东西的话,不管平时对女儿再好,嘴里再怎么强调平等,始终都改不了重男轻女的本质。
这个女生的观点,倒是和我曾经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故事如出一辙。

同样是一个年轻女生的看法。原本,她认为父母很爱自己,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她的父母也没有亏待过她,一路送她读完大学和研究生,她的父母总是说自己对待儿子和女儿都是一样的。
但后来,她父母的做法却寒了她的心。
因为家里的3套房子,1辆车,她的父母准备全部给她的弟弟,而她什么都没有。
她的父亲说:“你以后是要嫁出去的人,这些东西你的婆家都会有,不用我们来准备。”
而她想的却是:家里3套房,最后一套都不留给我,不给我任何的保障,万一我婚后过得不好呢,你们就不担心?说什么一视同仁,关键时刻还不是只喜欢儿子,我这个女儿压根一点分量都没有。
她把这个想法简化为:钱在哪里,父母的爱就在哪里。

她的父母也不理解她的想法,所以他们经常因此吵架。她最后说,要是父母执意这样做的话,以后就只让儿子管他们就好了,她这个女儿当作不存在吧。
她的母亲也很失望,认为:“我养你28年,读研差不多花了50万,你只记得我重男轻女,想断绝关系?”
同时,她的母亲说,这是他们自己这辈子辛辛苦苦挣的房子和钱,他们有权决定怎么分配,如果生孩子后连这点决定都不能做的话,那么生孩子的意义难道是给自己添堵吗?
并且,认为她这样是不孝顺。
我和这个25岁的女生,也讲了这个事,问了她的看法。她同样认为我讲述的这个故事里,里面的父母很重男轻女却不承认,认为房子和钱,儿子女儿就应该平分,凭什么只给儿子不给女儿。
还说:“既然她的父母当初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那么他们负责养大她,花钱供她读书,也都是应该的事。本就没必要去放大这份养育之恩,去算花了多少钱,试图携恩讲理,毕竟当初生下她这个女儿,并不是她自己能够决定的事。”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其次,这种矛盾的产生,首先就是彼此站的地位不同而已。
从父母的立场来看,他们认为自己把女儿养大,成长过程中没有任何亏待,送女儿上学读书,这就已经是一种公平。
毕竟无法否认,很多父母本身对于“养儿子”和“养女儿”的标准就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具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
比如,社会默认结婚的话,男人应该准备好相应的车房,而女人的话却不一定有此要求,有是锦上添花,没有的话也完全无所谓,不强求,反正不影响婚姻关系的确定和发展。
但儿子要是没有车房,基本在相亲市场,就没有任何话语权。
因此,在这种前提下,很多父母会把家里的房子和钱留给儿子,帮助其在亲密关系里增强竞争力。

再者就是,自古以来养儿防老的观念早就已经深入人心,虽然如今已经有很多现象证明这话并不绝对,但要想一时半会扭转这种观念,是真的不容易。
这种观念,是如今年轻人新形成的思想,但对于父母那个年代的人来说,他们也有自己早就已经根深蒂固的想法,并且不那么容易改变。
因此,作为女儿,你必须意识到这一点,不能纯粹用现在的很多观点,去定义父母的言行,或者要求父母像你想象中一样去做,这基本不可能。
当你站在父母肩膀上前行的时候,不能同时责怪父母的眼光没有与时俱进,因为父母已经开始老了,他们不可能去学习更多的东西。

重男轻女四个字也是一样。
亲人之间,需要相互体谅,你有你的道理,但父母也有他们自己的原则。
父母不可能照搬你的道理,你也不可能改掉父母的原则。
因此,你要尽可能地学会换位思考,不要因为重男轻女四个字,把亲情关系弄僵了,真的不划算。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你认为父母的财产需要平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