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跨年唠嗑:围观这个动荡的世界!

作者 :正文注明 2023-01-01 06:43:07 围观 : 评论

来源:观雨大神经

大家新年好,在这个特殊年份的跨年之际,我跟大家一起来唠唠嗑。


在唠嗑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关心国际大事对个人有用吗?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观点:收入越低的人越关心国内外的大事,所以关心这些东西会让人变穷。


这个说法有道理吗?想一想好像是这么回事,哥几个都是月入一千八整天笑哈哈的主,但是凑在一起聊的都是入主白宫的买卖。



然而这个说法忽视了一个基本的逻辑:在整个社会中,收入不高的人群本来就占大多数,所以对于任何一个没有经济门槛的爱好来说,其参与者肯定大都是收入不高的人群。这纯粹是一个统计学上的结果,跟爱好本身没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我认识的很多成功大佬在闲暇之余也很喜欢讨论国际大事,这其实就是中国的一个国民级爱好罢了,只不过古时候聊的是天下,现在聊的是世界而已。


而且谈论国际级别的大事件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聊起来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事,很容易产生共鸣,简直就是陌生人社交破冰的利器。


但如果你非要说实际用处,那就得看情况了。


在太平盛世的时候,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我们确实没有太大的关系,决定大家的生活水平和走势的主要还是身边的事务。


这是因为在稳定的大环境下,正常国家一般都有足够的资源为国内社会的正常运转搭起一个“安全垫”,使得人们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受到太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再刺激的国际新闻,也不过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但如果这个世界进入到了一个乱世,情况就不一样了。


混乱的世界秩序意味着原本稳定的协作关系会受到反复的冲击,而这又会加重经济的萧条,使得各国能用于支撑“安全垫”的资源越来越少,于是这个“垫子”就会越来薄,结果就是“白宫里的买卖”和你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大。



最终人们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在“适者生存”的世界丛林环境中,而这正是我们在这一年里所经历的体验。



摇摇欲坠的秩序

——————


2022年的开局是哈萨克斯坦的惊天政变,统领哈萨克斯坦三十年的纳扎尔巴耶夫家族一夜之间失去所有实权。这场政变内容非常丰富,既有旧势力的运筹帷幄,也有新势力的杀伐果决,还有国际势力的犬牙交错。这要让国内的影视公司拍成宫斗剧,高低能拍个七八十集出来。



而这起事件的导火索是该国液化气涨价导致的居民抗议活动,可见所有混乱的根源都是经济问题。连年的通胀让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苦不堪言,兜里的钱越来越少,货架上的东西还越来越贵,这种尖锐的矛盾就如同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着。


不过对于大佬们来说混乱就是阶梯,乱局之下各方势力会轮流下场,时机合适的话就直接把房本给你换了。只是最近各国的“阶梯”都有点多,这是为什么呢?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除了一些奇葩国家外,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周期都和全球经济的大环境息息相关,而这个“全球经济”的主要发动机就是美国。同时又因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美联储印钞,所以他们的货币政策又直接决定了很多国家的兴衰。



虽然“印钞一时爽,一直印钞一直爽”,但全球市场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再加上货币还会变魔法,你每印一美元,市场上就能衍生出一大堆美元出来,所以最终美国自己也会被通胀反噬。


所以美国的印钞机也不能一直开着,有放松,就有收缩,有举债,就有还款。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美元扩张的时候是美国人用废纸来收割你的财富,美元收缩的时候是美国人上门把废纸也收走了。



美国从3月份开始连续六次加息,一步步将联邦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3.75%-4%,这是他们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激进的加息周期。于是大佬们的资金纷纷跑到美国躺平吃利息,放弃努力了。


大佬们不花钱,我们就不得不在这一年里持续承受国际市场需求下降的压力。那么美元这种玩法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等有朝一日大家纷纷拿美元换物资或者其他货币,而不是拿美元存美国的时候,就差不多大结局了。当然这是一个非常遥远的结局,近期内我们还是要反复承受美元周期的蹂躏。



这个世界的规则本质上是建立在暴力平衡的基础上,政治是暴力的高级结算模式,经济则为政治提供养料和筹码。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政治上用来交易的筹码就不够了,这时候这个“高级结算模式”就很可能会结算不下去,于是大家就只好淳朴地抄起了家伙。


在这里非常推荐大家看一下这一篇文章:人类为什么会打仗?


该文可以说构筑了一个基本的政治经济世界观。


2022年初,经济状况相对稳定的我们举办了冬奥会,结交了很多新朋友,而经济状况不怎么好的东欧地区则彻底滑向失控。


2月23日,俄乌战争爆发。



战端开启时没有多少人会想到它居然打到现在都还没有结束,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12月29日的说法是“俄罗斯不急于结束军事行动”。


俄乌战争一开始看起来只是俄乌两国之间的冲突,但打到现在,实际上已经成为俄罗斯与北约的战争。它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早已超出了乌东地区那一亩三分地,它把整个东西方对峙的强度都给提升了,同时也造成了一个副作用:各国骑墙的难度越来越大,轻轻松松左右逢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当然也有艺高人胆大的,像南亚之王印度,欧亚霸主土耳其之类的狠角色在这个时候干脆割起了两边的韭菜。乱世是属于枭雄的舞台,普通国家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一般也都不怎么想掺和进去。


图片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西方国家是市场,俄罗斯是资源,一个在下游,一个在上游,得罪谁都玩不转。


不过客观来说,普通国家放弃俄罗斯的代价更轻一些,因为俄罗斯是相对弱势的一方,你在这个节骨眼上只要不是太过分,他也不会太记仇,主要是他没这个能力。


当然投靠西方也有代价,西方世界的要求比较多,入了他们的伙,就要经常为他们的政治理想去牺牲自己的利益。在经济繁荣的时候还好说,牺牲就牺牲点,花钱买平安也不是不可以。但现在大家钱包都见了底,再让人“牺牲点”,那就真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了。


而中国就比较简单了,我们一直在西方世界的重压之下,根本没得选。王毅(前)外长对中俄关系的最新表述是“坚如磐石”。在丛林世界里,个头越大,能躲的地方就越少,大个子的生存空间只能靠自己闯出来,谁都指望不上。


当前俄乌战争的状态可以这么简单的总结一下:


现在的情况是俄罗斯没能快速解决相对弱小的乌克兰,北约也没能快速解决相对弱小的俄罗斯。结果欧洲俄罗斯一勺烩,一家伙全在锅里煮,接下来就看谁扛得久,而乌克兰是柴火。



俄罗斯虽然GDP数据感人(总量还不如韩国),但GDP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它更多的是体现一个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就类似于打工人的工资。


工资当然越高越好,但工资高的人不一定就比工资低的人富裕,因为工资低的人还可能家里有矿。俄罗斯作为一个有工业基础的资源大国,家里的矿比韩国这种国家不知道多到哪里去了。所以这个国家的战争潜力是巨大的,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拿出很多交易筹码。


北约虽然经济总量碾压俄罗斯,但乌克兰毕竟只是枚棋子,主子不可能为了棋子去倾家荡产。所以乌克兰当局的资源是需要靠自己去争取的,这也导致他在战争中面临着很大的KPI的压力。



不管最终结局如何,这大半年战争折腾下来造成了一个客观后果:大国的虚弱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中立的观众看着这场大戏只会得出两个结论:


  • 五常不过如此,

  • 北约不过如此。


大佬们的虚弱会导致国际秩序的松动,而秩序的松动又会导致国家间的戾气越来越重,颇有点“礼乐崩坏”的势头。


现有的国际秩序主要由西方主导,这个秩序的“礼乐崩坏”对于游离于西方体系之外的其他国家来说就是机会。这个时候很多刺头会冒出来,开始尝试改变之前让他们敢怒不敢言的规则和现状。



没有一个暴力平衡的环境,高效的市场规则就无法得到施行,这是所有人不得不面对的挑战。我们进行自由交易和协作的前提是相信对方不会突然一棒子把我撂倒。



游戏规则的基础

——————

动荡的局势加上美元加息,使得今年的美元回流无比顺畅。美国人的这一顿货币组合拳下来,首先吃瘪的就是以出口为支柱的国家,今年连日本韩国德国都逆差了。



虽然理论上逆差还是顺差并不能直接代表该国的经济状况,但这些国家从经济结构上来说都是典型的“卖货大佬”,你一个卖货的最后搞到入不敷出,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7月份日本政坛大佬安倍晋三遇刺,正是日本长期经济衰败下民众情绪爆发的一个缩影。一个生活失败还被邪教收割的底层屌丝,在走投无路之际爆发了匹夫之怒,闹着玩似的两枪撂倒了这个国家最顶尖的“肉食者”。



美元降息,中等国家尚能“今朝有酒今朝醉”;美元加息,那真是“蝗虫过境寸草不生”。


对美元这种呼风唤雨的能力,其他国家只有羡慕的份。谁的货币系统统治了市场,谁就掌握了市场的规则,这种情况下跟别人竞争就相当于裁判下场比赛,其他人赢得了吗?赢不了。


不过话虽这么说,梦想还是要有的,动动手指就收割全球财富的事情谁都向往,所以主要国家货币之间的明争暗斗也从未停歇。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货币在国际上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呢?


这里面的决定性因素有很多,包括你的经济实力、信用、货币政策(比如说是否允许自由兑换)等等。


表面上看货币份额靠的是自由竞争,但实际上主权货币从来就不是什么自由市场的产物,货币竞争本质上是武装跑马圈地,它不是什么金本位或债本位,而是军本位。



只要你的信用不是烂到大家宁死都不信你,那么最终决定你的货币覆盖范围上限的,就是你的军力。而能够把力量进行大范围投送的军种就是海军。


所以我们今年聊了很多海军的话题,包括一整个介绍世界海战历史的海权系列。我国的海军在最近几年一直发展很快,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更是完成了一个历史性的跨越: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号下水。



海权的博弈非常复杂,人类在世界海洋权益的分配上还没有达成非常明确的共识,大量的规则漏洞和现实矛盾存在于各国的海疆。所以在很多时候,海洋问题基本上只能靠拳头说话。


一旦下了海,大家基本就不讲什么武德了,什么冲撞、喷水之类的办法都会给你招呼上。但是说到底,你在海上的任何维权行为都需要一支强大的舰队作为后盾。


海军建设虽然昂贵,但这些花出去的钱其实并不是成本,而是筹码。海洋承载着国际贸易的生命线,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获得了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力,这才是本国货币国际化最重要的推力。



比如说我们近年来和沙特等海湾石油大佬的贸易协作非常广泛,不仅涉及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包括了大量敏感的军火贸易。其中沙特不仅购买了我们大量的无人机用于实战,甚至还看上了我们准备量产的中型五代机FC-31,而我们则大量吃进他们的石油。


按理说既然存在这么紧密的买卖交流,沙特等海湾国家也不想永远受美元盘剥,那么大家用人民币结算一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然而我们和沙特的人民币结算其实已经谈了有6年之久,直到今年12月初在利雅得开完了令美国人都有些“吃醋”的会议后,所达到的成果也还只是“希望通过努力,在未来的3-5年内,实现部分油气贸易用人民币结算”。



当然,这个会议还是非常成功的,中国和海合会成员国共同发布了联合声明,虽然没有马上实现石油的人民币结算,但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共同的预期:一起建立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也确定了未来将利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平台来开展油气贸易的人民币结算。


不过我们依然会有疑问:为什么一个顺理成章的事实现起来会这么麻烦?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美国尽管经常薅这些海湾国家的羊毛,但这些国家的安全是由美国在维护的。在这个问题上,正常的货币理论已经无法解释了,但任何一个街头小混混都能帮你整明白:这不就是收保护费嘛。



所以货币国际化之路仍然任重道远,如果我们在未来能坚持当前的方向发展海军,那么估计只需要15年左右就可以实现重型电磁弹射航母的批量列装,而世界也将进入“划洋而治”的时代。


届时我们就将有希望摆脱被美元单方面收割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考虑人民币的选项。



渐行渐远的体面

——————

9、10月份的欧洲发生了两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件。


9月26日,德国的能源生命线北溪天然气管道莫名其妙就炸了,两条管道4个点,一点“活口”都没留,炸得非常彻底。


德国人“伺机跟俄国人商量开闸送气”的战略选项就此灰飞烟灭,从此在欧美与俄罗斯对峙的战线上再无退路。正如前文所说,这年头想骑个墙是真难,不要说普通国家了,连德国这种欧洲核心国家都被一个大耳光子从墙头上给扇下来。



然而直到现在,这么大的事是谁干的居然也没个说法。这看着很诡异,但好像也很正常,这个结果能公开才不正常。


10月20日,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最后一任首相特拉斯宣布辞职,离她上岗仅过了40多天。人们甚至都没反应过来她到底干了什么,只看到这位大姐一边COSPLAY铁娘子,一边摸了40多天鱼,然后就混到了一笔终身养老金(每年11.5万英镑,折合92.8万人民币)。



仅从时间关系来看,这两件事其实挺有意思,特拉斯是9月6日上的台,德国的管道是9月26日上的天,然后10月20日特拉斯就告老还乡了。我们阴谋论一下,没准特拉斯上台的唯一任务就是踢一脚德国佬的屁股。


国际社交媒体上确实爆料过这么一件事:特拉斯在北溪管道爆炸后一分钟左右向布林肯发出过一段两个字的消息,意思是:“搞定”。

为此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还要求伦敦做出解释。当然了,最终不会有任何解释。


欧洲大佬们给人的传统印象有两个字:体面。他们有血统,有传承,有“贵族精神”,不像美国爆发户那么不顾吃相。然而事实证明,所谓的体面不过都是因为有钱而已。



只要大家的钱包都够鼓,祖上抢来的钱还没造完,那么世道自然太平,躺赢的大佬们顾及一下体面并没什么难度。然而现在地主家已经纷纷没有了余粮,一旦发生冲突谁也输不起,那自然也就没什么体面可言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快会看到欧洲的真实面目:世界历史上爆发战争最多的地区。


(每一个白点代表一场历史上发生过的战争)


另外俄乌战争也在年底迎来了重要的变化。在乌军反扑下感觉力有不逮的俄罗斯终于开始了战争动员,从这一个阶段开始,俄乌战争升级成了名副其实的“战争”。而在10月8日克里米亚的刻赤海峡大桥被炸后,俄国人算是彻底卸下了“偶像包袱”。


俄军在刻赤大桥“遇害”后就开始对乌克兰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空袭,另外他们还在战场上拿出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守不住的地方绝不勉强,应撤尽撤;能吃掉乌军有生力量的时候也绝不手软,应吃尽吃。


对于俄罗斯来说,这个仗反正打了大半年已经打成这个样子了,能丢的脸也丢得差不多了,再丢也丢不到哪去,所以现在俄军作战的风格极端务实,就是往前线堆资源,优势足够了就往前挪一挪,不行就搁那耗着。


12月21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宣布俄罗斯将把武装力量的人数从100万扩充至150万人。可以说现在这个世界的主要玩家们是越来越不在乎体面了,明年还有几张桌可以掀?我们拭目以待吧。



相时而动的政策

——————


前几天在星球上有星友问了我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之间有什么样的辩证关系?


当时我是这么回答的(节选):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可以理解为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不停试错调整的方式来配置资源,计划经济则是通过人为计算和预测的方式来配置资源。即使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环境中,计划经济也是存在的,比如说一家公司总会有自己的年度计划,CEO也不可能完全无为而治。


不过商品的价值说到底是由人去赋予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处境,不同的认知,都会影响一个商品对某个具体的人的实际价值。正因为这种价值上的“不可计算”,所以我们很难单纯的靠主观判断去合理配置市场资源。


不过有一种特殊情况:战时环境。在“战时环境”下,市场经济的规则会被粗暴破坏,人们追求的不再是高效率,而是自身的生存以及对手的毁灭。这个时候只能使用计划经济,将所有资源集中于战斗需求中,爆发式输出,干掉对方再说。


这个回答中的第三段还能展开再讲讲。


其实可以这么说,经济的规律客观存在,但经济运行的合理方式则得看时候。从大环境的角度来说,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时候:“平时”和“战时”。


“平时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由试错,市场管理者们追求的是一个可持续性;“战时经济”则更多依靠人为统筹,追求的是在短时间内资源的爆发性输出;“平时经济”的目标是变富,“战时经济”的目标是打赢。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平时”和“战时”有时候分的不是那么清楚,并不是非得炮火连天了才叫“战时”。只要有市场以外的暴力对市场进行了冲击,都可以认为是一定程度上的“战时”。


比如说某些地方爆发了大型的自然灾害,或者发生了像美国“黑命贵”之类的骚乱事件,亦或是有些国家突然在某些领域用国家力量卡我们的脖子了等等,这些都可以认为是一定程度上的“战时”环境。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非常复杂的,即使有些道理很正确,也不等于它就可以百试百灵,因为环境总在变化。


现在大家也都看到了,国际秩序走入动荡已是大势所趋,旧秩序的既得利益者们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继续维持这个空架子,他们现在想的都是多咬一口是一口了。


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乱世的前奏。



其实大家也不必大惊小怪,所谓乱世就是一个混杂着自然灾害与人类冲突的世界,而这恰恰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只不过在多变的环境中平衡效率与安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具体的经济政策往往很复杂,还经常需要“相时而动”。


这种严峻的局面就会让人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话:“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结 语

————


大环境将在未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影响到个人,国际市场需求的持续低迷会使得债务危机的压力变得更加难以应付,这又会倒逼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再次打起“借新还旧”的主意。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就意味着巨大的通胀风险。



另外市场的机会将更多的呈现出“意外驱动”的模式,也就是正常情况下除了国家投资的项目以外什么生意都不好做,但一些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意外事件会带来一些短期的机会。


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集体,越是动荡的时候,选择权就越是弥足珍贵。


比如说在平时我们可以大量牺牲眼前的选择权去进行一个长期的投资或购买情绪价值。但在动荡时期,就需要把一部分随时可以调用的资源回收到手里,以应对可能会突然出现的危险和机会。



另外我们在心理上要对变化有足够的预期,原来所有看似稳定的系统都有可能会突然离谱。我们不要想着这个世界还存在着“理所当然的安稳”,人生规划不能完全依赖外部环境带来的安全感。


那么大环境不好是否就意味着一定要悲观呢?那倒不是,只要你的能力比同阶层的人强,那么任何变化对你来说都是机会。



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有两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决策能力,一个是调动资源的能力。


要做出正确的决策,一方面要对于外部环境的发展有合理的预判,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的斤两有清醒的认识。这些其实都是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包括个人的学习和修炼,以及结交一些高质量的朋友(他们会给你带来很多有用的信息和认知)。


在调动资源方面,除了能力、地位和金钱外,个人的信用也至关重要。你的人设,你的信用,都将给你带来额外的资源调动能力。


所以我有一条简短的建议送给大家,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


减少无用的社交,多做有用的事情(无论是对自己或他人),欢迎坦诚的交易,帮助值得帮助的人。


希望大家能在这个号里看到有用的信息,交到值得结交的朋友。志同道合者的关系本来就不需要消耗多少资源去维持,与这样的人交往性价比极高。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