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买的婚前房,婚后老公要卖掉换三室,独生女:婆家白操心了
原标题:父母给买的婚前房,婚后老公要卖掉换三室,独生女:婆家白操心了
嫁妆是中国父母迈不过去的一道坎,疼女儿就为其准备丰厚的嫁妆。在古代是给女儿撑腰,进了婆家门说话有底气,如今是给小两口增加过日子的备用金,也是提高地位,所以嫁妆也是水涨船高,有经济能力的家庭,甚至还会为女儿置办一套房子。

房子当然是婚前财产,不管是写父母的名字还是女儿的名字,跟婆家都没有啥关系,但过日子毕竟是两口子的事,天长日久了,难免没有人打这套房子的主意。
安然是独生女,有一套小两室,是父母给的婚前房,一直出租着,租金也是安然自己拿着,有时候买点日用品,有时候添置在孩子的托费中,老公也一直不说什么。最近,安然怀了二胎,老公买的婚房却只有80平米左右,他就时常话里话外嫌弃房子小,将来有两个孩子住不开。
有一次婆婆来家里做客,吃饭的时候就对安然说,你俩又有了二胎,这房子实在是住不下,你不是还有一套小房子吗,干脆卖了,把这套也卖了,再买一套三居室就完全够了,也不用再有房贷的压力,这样多好。
安然没说什么,回娘家的时候就说了这件事,妈妈一听就急了,那能一样吗?你那套是婚前财产,卖了再买就是婚后财产,他们家如意算盘倒是打得响,我当时怎么就没看出来呢?不花一分钱,就想把几十万的房子骗到手,真是太精了。

安然也觉得很别扭,就像是吃了隔夜的馊饭,婆家明显是为了将来打算,可吃亏的是自己,这日子谁也看不到头,虽然结婚不是为了离婚,但事情有个万一,父母给自己买房子,也是为了留后手,怕自己将来无保障,如今这唯一的保障,也被算计进去了。
一旁的爸爸抽着烟一言不发,不一会就出去了,等到傍晚回来就下了结论,房子还是卖吧,不卖也影响你俩的感情。妈妈却急了,老头子,你向着谁呢?
爸爸说,我询问了律师,这是你的婚前财产,且是全款买的,即使婚后卖掉了,也仍然是你的财产,你保留卖房子的所有收据和材料,万一将来出现纰漏,这部分钱也仍然是你的。你可以跟他们说清楚,将来财产分割,这部分必须单独拿出来后,剩下的才能分割,当然了,男方那边的财产,我们也不会贪图,只要能公平公正就行了。

最后,爸爸又语重心长地说,婚姻本是最亲密的关系,但因为两个人没有血缘关系,维系起来就更加困难,我们已经退了一大步,同意卖房子,但并不表示我们懦弱和妥协,这中间的分寸,还是要夫妻两人共同把握,这件事也更能看清对方的本质。
所幸结果是好的,丈夫完全同意安然的做法,也写了一份保证,承诺会保护安然的婚前财产。虽然婆婆有些微词,觉得孩子都有了,还整那些虚头巴脑地干什么,但安然获得了巨大的安全感,跟老公的感情也更近了一步。
婚前财产,是保障也是导火索
在传统观念中,父母的财产一般都留给儿子,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女儿的待遇也得到改善,特别是独生女,更容易得到父母的物质保障,也就是嫁妆。
比如更能代表财富和价值的房子,既能增加女孩的底气,又能彰显财力,但物极必反,女孩也会因为太有底气显得高高在上,让老公处于弱势地位,继而影响夫妻感情。同时,也会被个别的婆家惦记和算计,到最后搞得很不愉快。

所以更多的人开始坚信“门当户对”的重要性,两者旗鼓相当,不存在谁算计谁,婚姻也更加纯粹,婚姻也更长久一些。
但话说回来,之所以有“婚前”、“婚后”财产的划分,也是最大限度地保护男方和女方的利益,当然,“算计”女方婚前财产的婆家算是白操心了,这部分人更是少数,懂事的公婆,是不会拿年轻人的婚姻开玩笑的,充其量只是资源的优质整合。
但婚姻的长久永远不是靠物质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两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契合,是否有包容心和同理心等,这些才是婚姻长久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