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改变主意,允许不友好国家用外币偿还欠款,背后又有何意图?
东方时事,看透国际军事和国际政治斗争的众生相!《普京改变主意,允许不友好国家用外币偿还欠款,背后又有何意图?》是一篇关于又有,欠款,外币的文章。东方时事引用该文章仅仅为了更好的传播东方时事评论的相关知识,让大家在把握世界宏观大势中有更清晰的目的和执行策略!不代表小楼认同其观点,本着从不同侧面看问题的态度,我们会引用很多大咖的观点!
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允许对俄“不友好国家”以外币支付俄罗斯天然气的欠款。这项政策出炉以后,舆论争议比较大。一些人认为,俄罗斯这是经济上支撑不住了,所以放弃了此前的“卢布结算令”,对欧盟示好。
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只是俄罗斯止损的策略,因为这条命令里,允许的只是不友好国家,用外币偿还“欠款”,而不是用外币直接购买俄罗斯天然气,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那么事实情况到底如何呢?普京的这项新命令,又是不是意味着“卢布结算令”的废止?以及为什么俄罗斯会在这个问题上,做出这种改变呢?
我们接下来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

一:“非卢布偿还令”与“卢布结算令”不冲突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普京这个新的行政命令,与卢布结算令是完全不冲突的。换句话说,俄罗斯要求不友好国家以卢布结算俄罗斯能源的政策,依旧是有效的,而且也依旧在起作用。
很多人之所以认为,普京签署法令,允许不友好国家,以外币偿还俄罗斯天然气欠款,是对“卢布结算令”的一个冲击,实际上是错误的理解了“卢布结算令”。
确切的说,是国内网络舆论,对“卢布结算令”渲染的太过厉害,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这项命令是俄罗斯对欧美的反击。
事实上,“卢布结算令”的确比较厉害,也对欧美,主要是欧盟,起到了部分反击作用,它促使欧盟各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时候,不得不以高于市场汇率的价格,兑换卢布购买天然气。

说白了,因为俄乌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卢布贬值太过厉害,因此直接以外币结算天然气贸易,对于欧盟来说是占便宜的。而卢布结算令出台以后,欧元兑换卢布的汇率,实际上就不由市场决定,而由俄罗斯政府决定了,这对俄罗斯当然是有好处的。
但这些好处,并不能掩盖卢布结算令的本质,它是个防御性的政策,不是个进攻性的政策。
卢布结算令出台的前提,是欧美对俄罗斯展开了金融上的制裁和封锁,包括使用号称“金融核弹”的,把俄罗斯踢出全球银行间“SWIFT”协议,以及限制俄罗斯央行利用欧元美元交易等等。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欧盟和美国不让俄罗斯使用欧元和美元了。这种前提下,俄罗斯如果不推出卢布结算令,就等于用自己国家的天然气和石油,换了一堆俄罗斯根本花不出去的欧元和美元在手上。

不得已之下,俄罗斯才推出卢布结算令。既然是防御性的政策,它的生效期限就不由俄罗斯主观决定,得看什么时候欧美放开对俄罗斯的制裁了,允许俄罗斯直接使用美元进行贸易了,卢布结算令才会被取消。
而现在普京签署允许不友好国家,利用外币偿还俄罗斯天然气欠款的策略,实际上也是一种防御性措施,不是为了让欧盟损失什么,而是为了减少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的损失。
两个同样属于防御性的金融政策,他们自然不可能是冲突的。恰恰相反,卢布结算令和允许不友好国家用外币偿还俄罗斯天然气欠款是互相配合,共同减少俄罗斯损失的策略。
这就像两道护城河,他们并行不悖,并不是说有了第二道护城河,第一道护城河就失去效果了。

二:“非卢布偿还令”是在向欧盟示好
当然, “卢布结算令”和“非卢布偿还令”并不冲突是真的,但这个新出台的,俄罗斯允许不友好国家,用外币偿还俄罗斯天然气欠款的命令,在动机上对欧盟示好的意图,也是真的。
这听上去有点绕,其实只要搞清楚这两项命令主要针对的对象,就非常清晰了。
卢布结算令,针对的是欧盟那些国家的政府。当时,欧盟跟随美国,对俄罗斯出台各种金融制裁手段,等于是政府明目张胆的耍流氓,要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还不让人家使用金融系统,这就是纯粹的耍赖。

简单举个例子,比如一家德国企业,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了,按理来说应该是“我打钱,你发货”,但由于欧美限制俄罗斯使用“SWIFT”系统,德国这家企业把钱已经打到俄罗斯账户去了,结果由于银行不让使用“SWIFT”系统,钱永远在“路上”,到不了俄罗斯银行的户头。
在俄乌战争中,欧美还扬言要没收俄罗斯海外资产,那些存在于欧美各国银行,以欧元和美元形式存在的俄罗斯资产,根本就是待宰的“羔羊”,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欧美国家政府给没收了。
因此,俄罗斯只能出台卢布结算令,让这些国家主动拿钱到俄罗斯银行,换成卢布以后,才跟他们进行天然气贸易。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想跟我做生意,先带着钱来我家,只有我确定这钱我能拿到手了,才给你发货。

而这个“非卢布偿还令”,其实针对的不是欧美国家的政府,而是这些国家的企业。因为现在从欧美政府的层面,基本上已经禁止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了,剩下为数不多的那点份额,卢布结算令依旧在生效着。
政府层面在限制,但是民间层面对俄罗斯天然气需求并没有减少,这肯定就会导致很多企业“曲线救国”,比如一家德国企业,从印度购买天然气,印度哪来的天然气呢?大部分还是从俄罗斯进口,转卖给欧盟的。
当然,“曲线救国”的策略中,免不了的一种就是通过非正常渠道,从俄罗斯“走私”天然气进来。这种“非法”的生意要通过政府层面的银行系统,去俄罗斯换成卢布再结算,就非常不方便。如果可以直接以欧元和美元的形式偿还债务,对于欧洲这些走私企业来说,自然要方便的多。

而俄罗斯只要能保证收到钱,就算不能跟欧美直接贸易,也可以间接贸易。所以说,“非卢布偿还令”出台以后,除了有助于俄罗斯天然气企业,收回以前一些欧盟的欠款之外,还有助于鼓励欧洲民间企业违背欧盟禁令,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
说白了,只要俄罗斯卖家接受美元和欧元作为货币,那么欧洲紧缺能源的那些企业,自然也能通过各种方式,把钱交到俄罗斯政府手中,实现贸易目的。而欧盟各国的政府,由于当前面临的能源危机,大概率不会对这种“走私能源贸易”查的太严格。
这么一来,就变成了俄欧配合瓦解美国对俄制裁。因此说俄罗斯此举是向欧盟示好,也并不为过,毕竟欧盟现在遭遇能源危机,属于有钱买不到能源的阶段。

为何说“卢布结算令”针对的是欧盟各国政府,而“非卢布偿还令”,针对的是欧盟各国企业呢?其实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标准,那就是主动给钱和被动给钱。
结算令,是因为欧盟政府变着花样的不给钱,所以俄罗斯被迫采取强制手段,卢布结算就是强制欧盟给钱的方式。
而偿还令,则是主动给钱。现在的俄欧关系,俄罗斯事实上已经不可能对欧盟任何一家企业,要求其强制还钱了,那些还愿意偿还俄罗斯债务的,基本都是一些还想跟俄罗斯继续能源贸易的企业。
俄罗斯肯定是需要贸易的,面对这种愿意主动还钱的客户,当然得从他们的角度考虑,为客户提供方便。毕竟现在的欧洲,赖掉俄罗斯的债务和货款,才是“政治正确”。

而从国家关系的角度看,俄罗斯表现出愿意跟这些有“诚信”的欧盟企业继续合作,允许他们以非卢布货币偿还欠款的态度,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欧盟示好的表现。
事实上,这种示好不是突然的,而是一以贯之的,俄罗斯作为一个能源出口国,肯定不愿意失去欧盟这个市场,所以如果欧美不制裁俄罗斯,俄罗斯也不可能主动反制裁欧盟,断掉自己财路。
只不过过去欧美走的太近,俄罗斯想示好也没机会。现在欧盟能源危机加剧,欧美又因为通胀削减法案等问题,矛盾比较大,这才给了俄罗斯向欧盟“示好”的机会而已。
以上就是关于《普京改变主意,允许不友好国家用外币偿还欠款,背后又有何意图?》的全部内容,如果《普京改变主意,允许不友好国家用外币偿还欠款,背后又有何意图?》能够帮助到您,不胜感激!举起您高贵的手将我们收藏吧!东方时事小楼编辑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