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上联:昨日今日明日,日复一日,木匠下联解其心,终获美人归
原标题:女子上联:昨日今日明日,日复一日,木匠下联解其心,终获美人归
说在明朝末年,由于上代皇帝朱由校(就是那著名的木匠皇帝)的瞎折腾,待皇位传到弟弟朱由检(最后吊在煤山的崇祯皇帝)手中后,大明皇朝外有强敌后金(清朝的前身)的步步紧逼,内有张献忠李自成的揭竿而起,可谓内忧外患,处在了风云飘摇中。
既然是内忧外患,战火自然是不可避免,而发生战争,最倒霉自然是老百姓,本来日子已经很难过了,现如今还要临时加上要人老命的繁重兵役,可想而知老百姓的日子得有多苦。

与许多成年男子的命运一样,被强逼服兵役的刘大壮,很快就在北部战场丢掉了命,而他的妻子,素有“小才女”之称的陈子露也在刚结婚后的第三天,便成为了皮诺县最年轻,也是做有学问的寡妇。
得到噩耗后的陈子露整整流了一天的眼泪,最后晕倒了在了还没褪去红妆的婚床上。
第二天醒来后,映入眼帘的依旧是婆婆那张万年不变的慈爱面庞:
“孩子,日子还是要过,别哭坏了身子!”
言罢,便将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递到了她的跟前。
陈子露挣扎着坐起身来,默不作声的接过刻着好看花纹的粥碗,而后轻轻吹了吹,便开始机械的用汤勺一口一口的慢慢往嘴里送。
是啊,纵使生活如这碗小米粥一样索然无味,但日子却还是要过:这世道对于女人,尤其是挣扎在最底层的女孩子来说,哪有半点抗争的权利,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像她的这样的女人,不要说结婚三天后没了丈夫,即使在婚后当天守寡,那也只能认命......
可是她不甘心,她不甘心啊,她才17岁,还没有体味过做女人的真正快乐,便立刻要束缚上道德的枷锁。
为什么男人了老婆,可以添妻纳妾,而女人了丈夫,便只能固守如一,守着骨灰盒过一辈子?

然而,没有人告诉她为什么?
生她养养她的爹娘在她出嫁那天,只千叮咛万嘱咐过一句话:
“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以后你生是刘家的人,是刘家的鬼!”
如今这公公婆婆虽然面上笑嘻嘻的,待她如亲姑娘似的,可背地里指不定玩着什么坏心思,说不定12个时辰不间断的轮番盯梢着她,生怕一个闪失,便就是人财两空。
不过这也不能怪老刘家,就算规矩不在那摆着,她陈家借老刘家的20两银子却总是要还的,实际上,她陈子露嫁给刘大壮,有一半的原因应该算是“还债”。
那个年代,父债子还,再正常不过。
如此,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重复的过了下去。转眼之间三年已逝,而陈子露也理所当然的由一个青春靓丽的小姑娘,熬成了皮糙肉厚,只知道干农活,伺候老人的土妹子。
三年了,若不是那个人的出现,陈子露或许真就这么认命了......
那个人叫张若轩,是个木匠,一个年轻的,充满阳刚之气的小木匠。
老刘家虽然是个败落的中产户,但瘦的骆驼比马大,眼看着三年期限已至,按照当地规矩的“冥婚礼”,什么木床,木桌,木椅......等等,该烧到阴间的木冥器,可是一件都没落下。
而张若轩以及其他两个小年轻王诚与赵亮,正是老刘家请来打木冥器的木匠师傅。

实际上张若轩,王诚与赵亮皆是来自附近元氏木器行的小伙计,按说他们这样技术还不太成熟的小木匠是不能单独行艺的,得需要一个老木匠带着,可这元氏木器行的生意实在是太好了,此时又正值旺季,有熟练技艺的老木匠们基本都已派出去了,便就只能让小年轻们出来混个脸熟了,再说,老刘家打的又是木冥器,最终都是要付之一炬的,因此这质量方面就没那么多要求了。
自打嫁入刘家,已经三年没出过家门的陈子露,可是头一回看到如此年轻,又与自已年纪相仿的小伙子们,她的心中顿时腾起了一团无名的业火,直烧得她两腮泛红,燃得她那呆滞的双眸又重新焕发出了迷人的光彩。
为了能够多看小伙子们两眼,陈子露总是很早便将招待饭菜送到他们工作的院中,而后磨磨叽叽的一直等他们吃完,方才缓慢收拾着离开。
小伙子们岂能看不出姑娘心思,每当这时候,三个年轻小木匠便总会主动拿话逗弄着陈子露,什么:姐姐多大了?姐姐长得真好看。姐姐今天好香啊.....等等,反正什么好听说什么,什么中听聊什么。
只把个姑娘说的心旷神怡,撩拨得春心荡漾......尤其是那个张若轩,不但风趣幽默,似乎还有些文化,出口成章的他一时之间竟成了陈子露的红颜知音,梦中常客。
然而,这一切很快就被多疑的婆婆给发现了,为了替已故儿子把守住那最后一层可怜的家道,老太婆竟当着小伙子们的面狠狠给了陈子露一记响亮的耳光:
“不要忘了,你还是刘家的媳妇......”
婆婆的话就像皮诺县贞操井中那最冰凉的井水,彻头彻尾将陈子露浇了个遍......
然而,令老太婆没有想到的是,陈子露并没有像往常那样胆怯,像个做错事的孩子那样低下头去,而是一脸默然的仰面直视着她,眼神淡定的可怕。

“原来她是有夫之妇......”
直到这一刻起,小伙子们才终于知道了陈子露其实是刘家的儿媳妇。
于是,王诚与赵亮皆都在轻轻叹息中褪去了所有不该有的念想,只有张若轩似乎还在坚持着什么......因为,他自陈子露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后来的日子里,陈子露照样很早便为小伙子们送来了便饭,然而小伙子们似乎却并没有之前那么“热情”了,他们的话少了,且没有那么“放肆”了。
“你们怎么了,跟姐没话说了吗?”
终于在第三天,陈子露“忍无可忍”的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然而,小伙子们好像没有听见她的问话,而是自顾自的扒拉着碗中米饭。
“对,我是刘家的媳妇,可是我的丈夫已经了三年......结婚后的第三天,我便守了寡!”
沉默了半晌,陈子露忽然冷不丁的说出了一直以来压抑在心头那句话......
说完,便如释重负的快步离开了院子。
王诚与赵亮依旧无动于衷的扒拉着米饭,张若轩则明显有了一些悸动,他默默地放下碗筷,目不转睛的看着陈子露漠然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之后,陈子露便再也没有与小木匠们说过一句话,便是连看也没有再多看他们一眼......哀莫大于心,或许她应该就这么认命了。

“昨日今日明日,日复一日!”
这是陈子露“放弃”小木匠们后,每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闺房中,院落前,亭桥旁......只要是能够抒发情感的地方,她都会来上这么一句或许根本就没有人听得懂的话。
婆婆还以为她鬼迷了心窍,为此还特意请来过神婆,而王诚与赵亮也一度认为她得了失心疯,皆都离得她远远的,生怕给自己摊上祸事。
只有张若轩知道这句话的含义......
昨日今日明日,日复一日,看起来是一句神神叨叨,不知所以的呓语,但其实是一副大有深意的对联:
昨日今日明日,表面上看是在记流水账,实际上是寓意过往,现在与将来。
为什么要说过往,讲现在,谈未来?
因为:日复一日
说白了即:每天都过着这种事与愿违日子,活在道德绑架中,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老天爷啊,我陈子露究竟做错了什么,竟要用一辈子的孑立,来换取所谓的“贞洁”......
这是一个女人的呐喊,一个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民众的哀诉,一个受压迫阶级对剥削阶级被迫发出的怒吼......
“早餐午餐晚餐,餐外加餐!”
这是张若轩在最后快要离开刘家时塞给陈子露的一副下联。
他的意思也很明了:
早餐午餐晚餐虽然与昨日今日明日一样,日复一日,每天都会重复,都要进行,但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定然会再餐外加餐,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生活。
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一副下联,代表的却是张若轩顶住一切压力,接纳陈子露的决心。
或许有人还是不太明白:陈子露的丈夫都已经三年了,况且他们虽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将之娶过来,重新组成一个家庭不是很正常吗?哪有那么麻烦?
不错,如果现在看来,这的确没什么,可是在旧社会这就是大逆不道,弄不好是要吃官司的。
想想看,张若轩最后能够接受陈子露,给她一个幸福的婚姻,得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

写在最后:
最终,张若轩替陈子露还完了20两银子,而两人最终也走到了一起......
据说,为了阻止张若轩与陈子露在一起,刘家老两口还特意花重金聘人写状子将两人告到皮诺县衙,不过,最后却是功亏一篑,你猜怎么着?
这县衙大人只用了一句话,便驳回了刘家的诉讼:
所谓大孝三年,陈子露已经为刘大壮守孝了三年,可谓仁至义尽,如今孝日已满,难不成还要一个活人为一个人守一辈子的活寡吗?
看来,这县衙大人是个好官啊!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