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有一位大官,被赞为“社稷之臣”,连汉武帝有时候都怕他
原标题:汉朝有一位大官,被赞为“社稷之臣”,连汉武帝有时候都怕他
导语:
任何一个朝代都不缺阿谀媚上之人,但并不是每个皇帝都可以遇到敢言的直臣。汉武帝算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汲黯。汲黯是一位性格非常倔强耿直的大臣,他总是能直言不讳的对汉武帝说出自己的各种想法,一点也不顾及这种做法会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汉武帝虽然经常会因为他的话感到不痛快,但他知道汲黯是好意,还赞他为社稷之臣。

汲黯此人
汲黯出生在官宦世家,他本人也是从景帝时期就开始做官了,他先是做了太子洗马,这里的太子就是刘彻。从那时候开始汲黯就非常认真,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在刘彻即位后,他依然保留了这些特点。当然汲黯并不是一个完人,因为他除了认真之外还有些清高。比如说如果他看着你比较顺眼,就和你处得很好,如果他不喜欢你,就宁可一辈子不打交道。
不过清高可以理解为两个意思,一是自命不凡,再一个就是比较有风骨,汲黯应该是属于后者。大家都知道大将军卫青,因为军功高,所以地位和权势也高,但汲黯见到他时也只是行一般的礼节,绝对不会去讨好。有人曾劝过汲黯,说卫青的地位越来越高,你得注意一些,但汲黯不为所动。后来卫青听说了此事,不但没有生气,还愈发的觉得汲黯是个贤臣。

汲黯与汉武帝
汲黯对于汉武帝来说是个老臣了,因为在刘彻做太子时他就跟随左右了,君臣之间比较了解。两个人可以说是有些相爱相杀的意思,因为汲黯作为臣子,心里多少是忌惮汉武帝的。有一次他去视察灾情,私自开仓放粮,回来之后便老老实实的向汉武帝禀明了情况。因为是好事,所以汉武帝没有追究。如果遇到一个昏庸的皇帝,这一点严重了可以视为谋反!
对于汉武帝来讲,因为汲黯真的是太敢说了,所以他有时候也会害怕汲黯,就像李世民害怕魏征一样。最明显的一个证据就是,汉武帝每次见汲黯之前都要把自己收拾的很干净。不过君臣二人却经常会因为学说问题吵架,汲黯崇尚的是黄老之学,而汉武帝则推行儒学。两者的最大区别是一个反对武力,另一个则尊崇武力,就因为这一点让汉武帝逐渐疏远了汲黯。

不忘初心
汲黯知道自己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心里肯定是有些埋怨和不服气的。他曾经很直接的表达了这种不满,说汉武帝用人就像堆柴垛一样,后来者居前者之上。汉武帝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但他没有当场发作,而是在汲黯走后才向其他人发牢骚。其实说到这里,感觉汉武帝对汲黯已经很宽容了,如果换做其他人敢说皇帝的不好,下场不知道多凄惨。
但不管汉武帝对于汲黯是一种什么态度,汲黯仍旧和以往一样,看到不对的就直接上书,不给任何人留面子。在汉武帝对待匈奴降将一事上,汲黯就很反对汉武帝的态度,他感觉那些人都是投降过来的,为什么要让他们居于自家百姓之上呢?后来汉武帝直接让汲黯去了淮阳做太守,汲黯不想走,但汉武帝铁了心让他走,临行前汲黯把谏言的任务交给了李息。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