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地宫挖掘之后,为何再无帝皇陵墓被挖?看看定陵的损失就懂了
原标题:定陵地宫挖掘之后,为何再无帝皇陵墓被挖?看看定陵的损失就懂了
古代帝皇的陵墓,始终带着一些神秘色彩,除了其中埋葬的大量宝贝之外,还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这些陵墓之中真实存在的古代机关了。而前几年盛行的盗墓题材的影视剧更增加了古代陵墓的神秘色彩,尽管我们都知道盗墓题材影视剧中展现出来的墓穴机关和神秘的守陵怪物都是虚构的。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于古代帝王的陵墓心存好奇。

事实上,截止今日,除了那些被盗墓贼非法破坏的古墓,真正被挖掘的帝王陵墓只有一座,就是上世纪60年代,由郭沫若带队挖掘的定陵地宫,该地宫为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关于这座古墓的挖掘,还有着几个有趣的故事。
首先,定陵古墓并不是郭沫若等人的首选,因为他们一开始想要挖掘的是明太宗朱棣的长陵,目的是想要从其中找出《永乐大典》的原本。可是多次尝试之后,都以失败告终,不得已之下,才选择了“备胎”定陵,并第一时间向中央领导层进行了报备。

得到首肯之后,对于定陵的挖掘工作,在1956年5月份正式开始。据相关资料记载,郭沫若带队来到定陵所在位置之后,经过半个多月的勘察,始终一无所获,无法从地面测出定陵的准确方位。无奈之下,考古队只能先挖出一条探沟,而这条探沟一挖就是三个月。
直到3个月之后,考古队才发现了定陵的外墙,沿着外墙,最终找到了地宫的入口。此时已经进入了9月份,也就是说从开始挖掘到最终找到地宫入口,一共耗时4个月之久。

对地宫入口附近土层进行挖掘清理后,一个壮观的地宫大门露出真容,经过考古队的初步测算,大门周边的墙体高度接近9米,厚度达到1.6米。不过由于古代砌墙的技术并不成熟,又没有使用灰浆,所以该墙体拆除起来并没有遇到太多困难。
联通地宫与外界的第一块砖体被拆下之后,一股灰黑色气体从墓穴中喷出,一开始考古队以为是墓穴之中的毒气机关,还引起了小小的恐慌,不过之后,考古人员发觉这股气体并没有给大家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伤害。于是考古队推测这是地宫300多年间积聚的腐烂发霉物质释放的废气,这一喷之后,也就没有了。

不过当时的考古条件有限,尽管有了这样的猜测,却没有人再敢贸然行动。更没有人愿意第一个进入地宫。此时有人想到了一个主意,找一只当地农民放养的大公鸡进去,如果一段时间后,还能听到大公鸡的打鸣之声,就说明地宫内没有致命的毒气或者机关。
几天后,考古队正式进入定陵地宫。在适应了眼前的漆黑之后,他们开始了对定陵地宫的发掘和研究。可不幸的是,由于当时考古经验的不足,错误的开墓方式,导致定陵地宫内除了金银玉器和一些金属铜器之外,丝绸、书画等珍贵文物尽数氧化损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