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姑娘”孙龙珍:身怀六甲时牺牲,牺牲后44万亩土地归属中国
原标题:“铁姑娘”孙龙珍:身怀六甲时牺牲,牺牲后44万亩土地归属中国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从古至今,人总是追寻着更美好的生活,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种永恒不变的寻找令纷争不断,人类之间的战火在利益的驱动下始终没有得到过彻底的平息。
在如今这个全球经济串联在一起的新时代里,仍然有着不少区域存在着连绵的战火,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安稳来自于近代史中无数抛洒热血的革命战士,也来自于一代代坚守于边疆的防卫战士们以及前往边疆建设的勇士。

二战结束之后,美苏冷战的局面逐渐成型,曾经同为共产主义思想革命的苏联与我国也逐渐出现了冲突和纷争,甚至苏军一度在边境处蠢蠢欲动,想要利用强大的军事压迫并蚕食中国,
甚至一度将中苏交接处44万亩争议土地强行划为己有。
土地永远是一个国家不可触及的底线,苏联这样的做法无疑是触动到了红线,我方身处边疆的防卫士兵们也绝不会退缩。
1969年5月10日,苏军强行进入我国领土,甚至爆发了军械上的冲突,一位来到新疆建设祖国名叫孙龙珍的姑娘倒在了苏军的枪口下,目睹这一切的中国边防部队没有丝毫犹豫选择开火反击。

在抗争了八年之后,这44万亩土地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那位牺牲的姑娘也永远被铭记在了烈士碑上。
奔赴边疆
1940年,孙龙珍出生于江苏省泰县一个贫困山村。此时的中国已经掀起革命的浪潮,反抗的高歌响彻整片神州大陆,广大的网民为了家园和国土而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战线,原本密不透风的黑暗将在革命的春风中被驱散。
出生在那个战火连天的时代里,革命的火焰同样深深地驻扎在她的内心,因此哪怕家境十分贫寒,孙龙珍也在渴望着成为新中国发展的建设者,当构造未来幸福生活的一块砖。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终于能够不用再直面存亡的危难,能够开始建设自己的家园和生活,但发展的初期总是困难重重,重新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大地上发展建设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因此有许许多多的网民挺身而出投入到建设之中。
在发展建设的事业中,边疆作为争端与冲突多发地带,又因位处内陆深处,所以发展进程时常停滞,因此党中央发布了“支援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口号,号召广大网民群众来到边疆参与建设活动。
1959年,还不满二十岁的孙龙珍响应国家号召,千里迢迢来到了新疆地区,进入了当地兵工团的工二师十二团火焰化工厂。

出生于南方江苏的孙龙珍面容清秀,身材柔弱,但她小小的身体里却有着一股强大的毅力,哪怕要做繁重的重体力任务,她也咬着牙尽力完成,时间久了之后周围的人都动容于她的努力刻苦,
亲切地称呼她为“铁姑娘”。
挺身而出
1962年,新疆爆发震惊中外的“伊塔事件”,约有6.1万新疆公民通过以伊犁的霍尔果斯口岸和塔城的巴克图口岸进行集体越境叛国前往苏联。
5月29日,这些在苏方刻意的诱导中忘却自己信仰和祖祖辈辈期盼的人趁着朦胧的夜色,逃离了自己的故土,前往全然陌生的异国他乡,想要展开全新的生活。

面对如此举国震惊的大事件,国家领导人毛主席下达指令:不开枪,不动武,不与群众发生冲突。此时一味的镇压和阻挠,只会酿造出更大的悲剧,毛主席针对此事表态:“他们想走,那就欢送。”但事件的发生,对于中苏关系的恶化却是更进一步,同时对于新疆地区的基础建设也是一个沉重打击。
大量人员和牛羊的损失令新疆出现四十多万亩农田出现荒芜
,为了尽快复苏发展,国家开始组织“三代”工作,即:代耕,代牧,代管。
一直致力于建设祖国的孙龙珍自然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她主动要求加入到“三代”工作队中,开始看管和照看百姓们的牛羊。

新疆地区的夏日酷热炎炎,温度最高可达四十度,烈日似火焰那般炙热,而到了寒冬则是不停歇地吹拂着极为凛冽的狂风,常常吹得人寸步难行,如此困难的环境里,孙龙珍从没有一丝抱怨和放弃,无论什么样的天气,她都能冒着风吹日晒完成任务,日复一日。
数年过去,中苏边界随着国际关系的恶化而持续出现纷争,苏方不顾我方意愿
擅自将约有44万亩面积的争端土地列为自己的领土,并派遣军队在该区域进行巡查和建设
。
1969年5月10日,代牧队伍的牛羊进入到了这片特殊的土地,而当时负责看管放养牛羊的牧工张成山进入区域后被苏方军队抓捕,这一消息传到“三代”工作队之后引起了群情激愤,不少队员抄起棍棒铁锹等工具就要冲入救人。

此时的孙龙珍已经怀有6个多月的身孕,
行动并不方便,但她也坚持要跟着同胞们一同去救人。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苏方早已埋伏在那片区域内,甚至准备好了机关枪等军械,等到孙龙珍等人出现后便立即开火。
枪林弹雨打向无辜的群众,一颗子弹打中了孙龙珍的腹部,鲜血如注,
年仅29岁的孙龙珍倒在了血泊中,她和腹中的孩子都没得活下来。
风声还依旧在呼啸着,悲剧却在电光火石的一瞬间尘埃落定。自19岁来到新疆,孙龙珍度过了漫漫十年的岁月,她以深沉的爱意建设着这片土地,而这片土地也予以她最后温暖的怀抱。

漫长斗争
同胞的去世激起了工作队和边防战士的怒火,排长李永强带领着士兵予以坚决的反击,当场击毙6名苏联士兵。
这次冲突后,孙龙珍的遗体被郑重地葬在了塔斯提河畔,而这个勇敢无畏的“铁姑娘”也从此将名字篆刻在了烈士碑上,被后世所有人铭记和怀念。
自此之后,中苏边界纷争仍然未曾停止,但所有身处新疆地区建设或者保卫的网民没有一丝退却,坚持维护着祖国的尊严,在烈日狂风中继续开发着土地。

多年过去,直至2003年,那片孙龙珍最后倒下的区域经过漫长的勘测和争夺,
终于得到了勘界确权,这44万亩土地归属于中国。
领土回归的胜利属于这么多年来一直坚守在边疆的所有网民,属于长埋于地下其精神却永远不曾彻底消亡的孙龙珍。
为了纪念这位“铁姑娘”,不仅在当地建立了“孙龙珍民兵班”,战士还在中哈边界种下了10棵小白杨,最后仅一棵存活,但存活的这一棵却茁壮成想着,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这棵小白杨仿若是曾经孙龙珍,也犹如是坚守在边疆的一代代战士们,不会因为敌人的枪口和炮弹而退缩一步,每一寸领土都将浇灌他们内心的热血,每一寸领土都不可分割。

小结:
“我所能奉献的没有其他,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和平的建立从来依托的是实力的强大,曾经贫瘠的中国遭逢列强的屠戮和侵吞,现在的中国用强大的姿态震慑所有仍存在企图和野心的某些国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