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风骨:天子虽降他尚在,忠贞不止有姜维
原标题:蜀汉风骨:天子虽降他尚在,忠贞不止有姜维

(一)忠臣之后一心扶汉
对于季汉来说,南中战区也就是庲降都督区历来是与永安都督区与汉中都督区同样重要要的战略要地,那里民情复杂,民族杂居,纲纪粗定,局面的稳定很是不容易,所以历任庲降都督都是善于处理民族关系且有着相当的行政与军事指挥能力的出色存在。
而季汉的最后一位庲降都督、南中司令员,便是霍峻的儿子,霍弋,一位与襄阳罗宪齐名的季汉后期的名臣良将。
霍峻离世后,霍弋还小,刘备出于对霍峻的情谊,将霍弋收养在自己的府上,因此,霍弋在整个刘备集团,是相当受到重视的,不管刘备还是诸葛亮,或者说是刘禅,都对霍弋很好,因此这也就使得霍弋的内心,只效忠于大汉,一直不变。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左右,霍弋担任太子舍人,等到后主刘禅登基后,霍弋被授予为谒者,对于这个年轻才俊,诸葛亮也很是重视,瞪大诸葛亮北驻汉中,准备北伐的时候,霍弋被任命为丞相府记室参军,并且,诸葛亮让霍弋与自己过继的儿子诸葛乔一起周旋游处。
足以看出诸葛亮对霍弋的重视,诸葛亮病逝后,霍弋调回中央,担任黄门侍郎,等到后主太子刘璿确立后,霍弋再次担任太子中庶子,负责规劝、教导太子。
当时太子刘璿喜好骑射打猎,且出入频繁,颇为不守礼法,所以,霍弋也是以古人古事来规劝太子,不仅话说的很是得体,而且也颇具成效。

(二)晚局受命镇守南疆
就这样,延熙年间,霍弋也是以参军的身份,前往庲降都督区担任季汉最后一任庲降都督阎宇的副手,景耀元年(公元258年),阎宇以右大将军身份转任永安都督,都督巴东一带,霍弋也就成为了季汉的最后一任庲降都督。
不过那时候,他的职务不叫做庲降都督,而是南中护军,只不过所统率的事务与当初的庲降都督是相同的,当时,永昌郡的一些民族仗着自己所在地势险要,多次寇略,因此,霍弋也是亲自担任永昌太守,率军讨饭作乱的蛮夷,霍弋亲自率领偏师出发,一战斩杀蛮夷首领,毁坏他们的城堡,也因为此次平叛,南中各郡也是再次恢复了安宁。
因为这样的功劳,霍弋也是被加升为监军,且领赵云之前担任的翊军将军一职,又领建宁郡太守,依旧统领南中地区的事宜。

(三)汉室破碎孤臣职守
就这样,在霍弋镇守南中的六年时间里,南中上下肃然,百姓和乐,自从第三任庲降都督马忠开始,为了表示对南中都督的荣宠与功劳的肯定,往往加封其为安南将军,所以,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霍弋因为镇守南中的功劳,加封为安南将军。
霍弋虽然人在南中,可是却相当的关注朝廷军政,当年邓艾迫近成都之时,霍弋闻讯急忙上书刘禅,请求率领南中的军队回援成都,可是当时刘禅并没有听从,加之黄皓的蛊惑,也就使得霍弋北援的计划落空。

就这样,当邓艾迫近成都的时候,就算霍弋想要前往援助,都是来不及了,不久后,刘禅投降的消息传来,霍弋身穿丧服,痛声号哭三天,因为他明白,若是刘禅南来南中,也许事情还有所作为,可是刘禅直接投降,姜维与罗宪都是接到了诏令,这还如何东山再起啊?
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南中诸将都劝说霍弋,应该投降为好,毕竟皇帝都投降了啊,但是霍弋坚决不从,因为,当时姜维还在,罗宪也还在坚持,况且,刘禅所受待遇也不清楚,霍弋坚决不投降,在南中地区积极备战,随时准备做出反应。
可是,没过多久,姜维计谋失败,死于乱军之中,张翼也是没有幸免于难,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永安罗宪孤掌难鸣,也是选择了归降,在得到这些消息并且确定刘禅受到了礼遇之后,霍弋知道,大汉,真的无力回天了,最终,束手无措的他也选择了投降。

(四)无力回天才著当年
与罗宪相同,霍弋的才能和人品都是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司马昭对其信任有加,仍然以霍弋为南中都督,后来,霍弋更是平定了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很受荣宠,最终,与罗宪一样,霍弋也是善终。
所以,其父霍峻,天不假年,霍弋则是自始至终都没有发挥出他的才能,刘禅虽然重视他,却始终不得真正的国家大用,因为霍弋在朝局中的起步,实在是太晚了,四十余岁尚且只是一个太子中庶子而已,他受到的压制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不单纯是刘禅的原因,与蒋琬、费祎、陈祗、黄皓也是分不开关系,故而,也算是天不假运了。
但是,他与其父霍峻的能力,却是史书所记载,也足以堪称良将名臣了。

文:信陵小司徒
图:网图侵删
参考资料:
1.《三国志》晋陈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