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如何放心托孤蜀汉基业?让诸葛亮毕生为后主刘禅鞠躬尽瘁
原标题:刘备如何放心托孤蜀汉基业?让诸葛亮毕生为后主刘禅鞠躬尽瘁
前言: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一代英雄人物汉昭烈帝刘备(刘皇叔)在经历伐吴(夷陵之战)大败后,自此一蹶不振、黯然辞世。偌大的蜀汉基业在此一刻面临着倾颓覆灭之危机,而在外有北方强敌曹魏政权虎视眈眈、东面暗敌孙吴政权的态度模棱两可,而作为蜀汉后继者的刘禅也绝非担当大任、独当一面的英主雄才。如何将身前功名、身后成败延续下去,成为了刘备要顾虑的头等大事,此时的诸葛亮应运而出。

(诸葛亮)
一、临危受命,托孤重臣
刘备选择诸葛亮作为托孤重臣,是必然而然的选择。这之间既没有所谓的君臣猜忌、相互试探,也不存在理想化的百般信任、全权托付。
以时间线为轴,刘备执政后期的蜀汉政权内部已经矛盾重重。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东汉末年诸侯割据一地、引兵自重,手中有兵有粮就是草头王的时代了。
以北方的曹魏和东方的孙吴为参照,前者(曹魏)以魏文帝曹丕篡汉登基为标志性事件,并且迅速完成了内部势力的整合,后者(孙吴)以孙权夷陵之战后在武汉称帝为标志性事件,正式成为与曹魏、蜀汉对峙的一大势力。这反映的一个现象便是,"汉室正朔"这块金字招牌在黎民百姓当中的影响力在极大缩减着,蜀汉政权最大的支撑现如今变得一文不值。

(蜀汉疆域图)
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蜀汉政权逐渐发展到后期,在综合国力的方面,已经无法与曹魏、孙吴两方抗衡,当然这也是蜀汉政权迅速灭亡的一个动因所在。
显然,刘备是不愿将毕生心血、一手建立的基业就如此草草地付诸东流,而当时纵观蜀汉政权内部,能够担当大任者非诸葛亮莫属。而白帝城托孤则是刘备临终之际最后夙愿的托付,早些年间伴随着刘皇叔(刘备)起家的豪杰英才在此刻已经凋零过半,诸葛亮作为当中的佼佼者,必然要承受这托孤之重任。
二、宠命优渥,尽忠竭虑
可是,信任归于信任,现实归于现实。
(诸葛亮辅佐刘禅)
与其将此作为猜忌之言,不如当作是刘备最后能够给予诸葛亮的君主之器重。刘皇叔(刘备)虽然"忠厚"了一辈子,但是并不是个滥好人,他很明白以此托付诸葛亮,只能够更加坚定其人完成托孤遗愿的信念。
并且,刘皇叔(刘备)继续发挥"忠厚老实"的本分,亲自下诏对后主刘禅说道:"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句话说白了,就是你对待诸葛丞相,要像对待你父亲一样。
很多人从这两件事上去质疑刘备忠厚其表、奸恶其心的作伪面目,实则大可不必。准确的来讲,只能说是刘备对诸葛亮的秉性把握得非常清楚罢了。
诸葛亮是什么人?

(隆中对)
《出师表》中说得很明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沿用诸葛亮的死对头司马懿的一句话来说——即南阳耕夫。
虽然这是一种蔑称,但极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件事情,诸葛亮只是一介"寒士"出身。不同于司马懿的世家豪族出身,诸葛亮能够立身于世,所依仗的无非是才资与品行。如若不能够身逢明主拔擢,那遭遇的结局只能够是被埋没。而诸葛亮此后能够做到闻名显达于世,与刘邦的三顾茅庐、任用英才是不可分割的。
在这个层面上,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选用之恩是感激涕零的。这就好比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总不顾网络上的争议,亲自来到一个偏远小县城中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任命为首席行政秘书,然后接连将其升职,甚至在临终之际将这个小伙子作为后继者托付,唯一的愿景就是将老总的家人照顾好。

(诸葛亮与刘备)
那么,作为这个小伙子的你是何心态?
你都不仅仅是谢谢老板,你还得谢谢老板的全家(没有骂人的意思)。
三、秉承遗志,矢志不渝
作为"寒士"阶层的典型代表人物,诸葛亮的秉性操守与志趣抱负都深刻地描绘了一个传统儒家士人的形象。这类型的人具备相应的才资与能力,并且在品质性情方面对于自身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他们其实非常渴望有一场君臣相会,能够得到明君英主的赏识与重用,进而为君主、为国家、为生民施展自身的才华与抱负。
当然,也为了自身的宏大的志向。
刘备正是追溯到诸葛亮的出身,以一介寒士之身而投效明主,这对于诸葛亮而言无疑是梦寐以求的一场君臣际会,同样也是刘备给予了其人一次施展才华与志向的契机,如此一来岂能不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并且,刘备也基于君臣二人长达二十余年的交往共处,进而作出的判断。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即君以国士待之,臣以国士报之!
在这样的理念的主导下,刘备既可以信任诸葛亮能够担当托孤重任、延续蜀汉基业,诸葛亮也能够在危亡之际、存亡之秋继续秉承刘备的遗志,将毕生的才资能力全部贡献给蜀汉政权,同时尽忠职守地辅佐后主刘禅。
君臣得谊而已!
并且更重要的是,诸葛亮从一开始加入刘备的帐下之后,是独身一人的。这意味着诸葛亮本身加入蜀汉阵营是没有任何的利益派系的,直接造成的现象就是刘备怎么说,诸葛亮怎么配合就是,二者的利益与矛盾是高度一致的。

(诸葛亮出祁山伐魏示意图)
而像是法正、李严等人,作为原本的益州派系投靠刘备的臣下,反而在益州本土就是世家豪族出身,与刘备之间的关系也是一半依附一半合作。如若让这些人作为托孤大臣,首要做的事情便是扩大益州世族在蜀汉政权内部的利益范围,进而危及到后主刘禅的权位。也因此,只有诸葛亮一人能够有才姿、无派系地始终忠于刘备遗志、忠于蜀汉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