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这么累,还不一定有回报,为什么还要养?
原标题:养孩子这么累,还不一定有回报,为什么还要养?
人养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最近经常想这个事,是为了养儿防老?孩子还真不一定能为自己养老,现实中老了靠不上儿女的多的是;是为了传宗接代?都什么年代了,至于吗;是为了家庭幸福、人生圆满?孩子带来的也不见得是幸福,没有孩子的,也不见得不幸福,甚至可能因为孩子,生活更不幸福呢。

引起这些思考的原因,是和我妈聊天听到的一件事。
老家一个邻居去世了,我妈说,邻居下葬那一天,她和几个人站在街上,看到邻居的丈夫蹲在离灵棚旁边的墙脚下,皱着眉头,也不说话,就过去对他说“你回家歇会儿吧,别在这儿了”。邻居的丈夫没动,说了一句话“唉,三个媳妇,都让生气”。
说的媳妇,是指儿媳妇。邻居的丈夫是心疼妻子,觉得妻子一生艰辛,养了三个儿子,辛辛苦苦供儿子读书,儿子成家又带孙子,可是儿媳对她都不好,她才早早过世的。
邻居去世时刚60岁,小儿子的孩子刚带到上幼儿园,还没好好休息,就病倒了,三个儿子都顾不上照顾她,只有丈夫平时在身边,病了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邻居家三个儿子,没有女儿,家里收入就是靠自己种菜卖菜,要供三个孩子读书,而且邻居身材瘦小单薄,所以非常辛苦。除了老大,其他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大学,供两个孩子上大学,邻居家常常捉襟见肘,为了钱发愁,好在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都在省会城市做公务员,工作单位好,收入也不低,只有老大在家务农。

邻居家老大结婚后,大儿媳觉得老二老三上大学花了钱,老大初中毕业就务农,对老大不公平,而且老大媳妇刁蛮刻薄,有一次甚至带娘家人打了邻居,邻居不爱说话,打掉牙往肚子里吞,本来单薄的身子,就更体弱多病了。
老二老三生了孩子后,邻居去城里帮儿子带孙子,老二媳妇嫌弃婆婆做的饭油水少,而且婆婆因为身体弱,做家务时拖完地要休息一会儿,坐着就想想看看电视,媳妇就对儿子说婆婆懒,只知道看电视,说得多了,儿子就责备他妈。
三儿子孩子出生后,两口子感情不和,闹离婚,邻居在家帮着带孩子,儿媳下班回家,只做自己的饭,做好了自己吃,不理婆婆。就这样,邻居也不想让儿子离婚,可是最终还是离了。
邻居为了儿子离婚的事寝食难安,她带到三岁的孙子,被儿媳带走了,也让她很伤心,从此就一病不起。
我妈说邻居这一生可真冤,虽然有两个儿子有出息,可是也没享过福,辛苦一辈子,早早过世了。
有一次家庭聚会,有个堂嫂说,说孩子上学时操心,等到儿子结婚后,还得帮忙带孙子,更累。

养了孩子,到什么时候能轻松啊?等到把孙子也带大的时候?到时候,恐怕也已经日薄西山了。
我想了想,不管是养一个孩子,还是几个孩子,通常要经历几个阶段。
一是孩子小时候,父母再累,孩子也不会记得。
孩子在三岁以前,可以说生活上完全需要父母照顾,婴儿时抓屎抓尿、喂奶喂饭,幼儿时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学龄前的玩水玩火,四处探索,无不需要父母的时刻关注,需要父母的精心呵护。
看到有些人在长大后视父母为祸害,常常觉得,父母可能确实有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但是,单就照顾一个婴儿长到上学,父母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辛苦,自己需要不记得,但是也可以看到别人怎么照顾孩子啊。
人类幼崽的记忆很短暂,所以人通常记不起自己三岁以前的事情,甚至记事的年龄会更晚,
发展心理学上把婴儿快速遗忘称为“婴儿期健忘症”。
所以,在孩子最需要人照顾的前三年,饿了要抱着喂奶喂饭,拉了尿了要擦屁屁洗衣服,还要抱着哄抱着玩,可是对父母的付出,最难的前三年,孩子全部没印象,不记得。

二是到了青春期,孩子开始叛逆,和父母对着干。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付出虽然孩子记不住,但是好在还会听父母的,一旦到了青春期,由于身体发育带来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孩子会变得冲动、不好相处。而且,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更多地接触家庭以外的人和事,
他们需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但是在经济上,还在依赖父母,所以就会产生“心理隔离”,
也就是代沟。
这个阶段的孩子,因为心理上并不成熟,很难做到体谅父母,就会和父母“对着干”。
我记着我上高中的时候,就没有好好和父母说过话,总是不耐烦,现在想想,也挺惭愧的,但是在那个年龄,那些行为是由当时的情绪和心理发展决定的。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到了青春期,可能会产生一些矛盾,这也是让父母头疼的事情。
三是到孩子成家后,还要帮着带娃。
孩子上学的时候,为了成绩操心,好不容易孩子大了,不用为学习着急上火,又开始盼着孩子结婚,孩子结婚是一个家庭的大事。给孩子结婚和奉养老人,是一个人到中年以后最重要的两件事,所以很多父母会把给孩子结婚当作“完成任务”。

不过孩子结婚后很快就面临着抱孙子,年轻人要工作,父母如果退休,或者没有工作,那顺理成章的就是带孙子了。有钱可以请保姆,但是保姆不如自己看得放心啊,保姆虐待婴儿的事情时有报道,即使家里装了监控,也有监控看不到的地方吧,所以还是要老人来带吧。
带孙子一般和儿子儿媳一起住,如果儿媳通情达理,婆媳关系好,无非就是身体上累一些,如果儿媳性格不好,婆媳关系不好相处,婆婆可就不好当了。
我觉得开头提到了那个邻居,如果是三个女儿,不是儿子,也许不会早早过世呢。
当然,婆媳关系是个大话题,相处问题,也不一定全是儿媳的问题,但是婆媳本来不是一家人,生活习惯、价值观不同,朝夕相处,容易出现矛盾。
四是到了老年,可能会被嫌弃。
人到了老年,各项机能退化,甚至疾病丛生,不仅体力下降、行动迟缓,甚至会出现唠叨、健忘等症状,如果生活能自理还好,如果不能自理,还需要子女看护、照料,时间长了,难免“久病床前无孝子”。
记得我有一个姨奶奶,她老了经常说“老了就是招人烦”,当时姨奶奶87岁了,三个孩子轮流照顾,她说自己“硬不死,有什么办法”。

我有时也感觉到,自己对待母亲,没有对待孩子那么好。
身边的很多人,也是如此。
对于孩子,每个人都是毫无保留的付出,对待父母,就不见得能做到。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养孩子?且不说怀孕和带娃的辛苦,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为了上个好小学、中学、大学,又不知道有多难,成年了还要给结婚买房,还要帮带娃,辛苦一生没有轻松的时候,不如自己享受生活,无娃一身轻,也许丁克一族就是这样的想法吧。
不过,世间事都是有得也有失,每个人可能要孩子的初衷不同,
在养育过程中的收获也不同,养孩子有失,也肯定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