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是蜀汉的救命稻草,还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原标题:姜维—是蜀汉的救命稻草,还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公元226年,也就是刘备白帝城托孤后的第三年,魏文帝曹丕也死了。曹魏新帝曹叡继位,诸葛亮抓住曹叡缺乏统治经验的机会,开始筹备为蜀汉政权续命的北伐曹魏。

姜维像(武汉龟山)
此时,诸葛亮可用的得力武将已经捉襟见肘,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都已过世,将军向宠留守后方,随身出征的只有垂垂暮矣的赵云、魏延等人可用。街亭一战,在七擒孟获中崭露头角的马谡被诸葛亮挥泪斩杀;赵云箕谷失利也代表着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
此时,向宠在平定叛乱中被杀,独木难支的蜀汉政权已现颓然之势,而姜维作为一个军事新星的冉冉升起,对于大厦将倾的蜀汉政权,无疑于注入了一支强心剂。虽然是曹魏降将,但诸葛亮对姜维赏识有加,一路提拔。姜维也在234年诸葛亮五丈原去世后,率军多次在西羌、陇西出击。在蜀汉内部,蒋琬继承诸葛亮在蜀汉的军政大局,在政策、人员、物资上对姜维在一线作战给了不遗余力的全面支持。

挥师北伐雕塑(陕西汉中)
殚精竭虑的蒋琬最终还是步了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后尘,因劳致疾而带着遗憾去世,其后费祎接任蜀汉军政大权。自此,姜维的北伐就步入了左右掣肘的泥淖。
费祎认为在世的人才智与诸葛亮相对都差得多,连诸葛亮穷毕生精力都不能完成的北伐大业,其他人更是劳民伤财,加上多年北伐的穷兵黜武,使蜀中经济困顿、民有怨言,主张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姜维每次出征都开始进行制约(《三国志·姜维传》: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253年,费袆被刺杀身亡。姜维挑起为蜀汉保存最后一口气的大梁。他率领廖化等人左奔右突阻击曹魏的进攻。但司马氏已经掌权,面对成长起来的邓艾和钟会,虽然互有胜负,但终是独木难支,雪上加霜的是宦官黄皓在成都朝中作祟,更让他举步维艰。
263年,姜维扼守剑阁天险,多次打退钟会进攻,就在钟会无计可施准备退兵之际,邓艾出奇兵突袭成都,刘禅投降后敕令姜维投降,一线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换来的却是后方的投降,将士们被气的咬牙切齿,拔刀砍石来泄愤。(《三国志·姜维传》: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於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
无力回天的姜维此时仍心有不甘,内心谋划一个“曲线救国”的布局。一面假意投降并取得钟会的信任,挑起钟会与邓艾的矛盾和斗争,意图让钟会杀掉魏国大将后,再杀掉钟会,最终实现复蜀大计。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监军卫瓘最终渔翁得利,把邓艾、钟会杀掉,独揽平蜀大功。据说魏国将士对姜维的计策非常愤怒,姜维死后又被剖尸,发现姜维的胆如斗大。
